黑心食品這麼多,教你選購海鮮5撇步

@ 2017-05-17

撇步1

太紅太白太鮮豔不選:

改掉【以貌取食】的習慣,正確認識食物的原色,才能夠安心的採買。

正常吻仔魚黃中帶灰

本身也賣魚的新光醫院腎臟科主任江守山說,買海鮮時注重的應是本身鮮度,而不是顏色鮮豔與否,如正常的吻仔魚是黃中帶灰的淡黃色,過白的魚勿仔魚、過紅的鮭魚、過黃的黃魚,都應留意是否有色素添加問題;日前也傳出有鯛魚業者以一氧化碳灌氣,以求賣相,所以「太紅、太白的海鮮都應留意」。

撇步2

魚鰓有刺鼻味,當心甲醛等防腐劑:

魚鰓有刺鼻味當心甲醛等防腐劑 若買魚時掀開魚鰓有聞到刺鼻味,當心是經過了化學保鮮處理(如福馬林,成份超過40%為甲醛),泡過藥劑的魚,外觀與氣味都與一般新鮮的魚無異,但魚鰓部位像個小房間,可稍微凝聚甲醛的氣味,因此可作為辨別方式。

撇步3

超低超溫急速冷凍安全等勝現撈:

漁獲經過超低溫急速冷凍,魚體內的酵素大幅減緩作用,可維持新鮮,而低溫更可殺死99%的寄生蟲,比現撈的還安全。

撇步4

販賣場所沒有溫控小心防腐劑:

魚容易腐敗,因此要注意販賣場所有無使用冷凍或冷藏設備來保鮮,若都沒有,當心眼前的魚可能添加了防腐劑保鮮,絕不可購買。

撇步5

注意檢驗方式&檢驗項目:

1.不能只檢驗,而是每批都要驗

「抽驗」方式無法保證商品安全無虞,應要「每批」都經過檢驗才能確保其準確性。

2.具備檢驗項目

一般海洋魚需驗六大重金屬(汞、鉛、鎘、銅、砷、鉻)、甲醛、戴奧辛及多氯聯苯(環境賀爾蒙);養殖魚則需加驗孔雀石綠、抗生素、農藥及藥物殘留等。

另外,衛生署食品衛生處也建議,若海鮮有明顯的化學藥水味,顏色過度呈現紅、綠、藍色或鮮豔過頭,都要小心。買魚時,若魚在水缸中,水色呈綠色或藍綠色,就可能添加抗生素或孔雀石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