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之後,「秋不食姜」、「秋瓜壞肚」、「秋吃果」等有關秋季的飲食諺語開始影響著很多人的餐桌,但這些諺語真的有道理嗎?別急,《生命時報》這就採訪專家為你逐一解答。
生命時報特約記者方曉
受訪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楊力
軍事醫學科學院食品與營養系博士芮莉莉
秋不食姜
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楊力表示,這句民諺有點太絕對,秋季並非一點也不能吃薑,關鍵是不能「多食」。
傳統中醫學認為,秋日氣候乾燥、燥氣易傷肺,而生薑屬於辛辣食物,又屬熱性,過多進食辛溫的生薑容易產生內熱,日久出現「上火」的症狀。所以,對於這些食物,要適量食用,否則可能會傷害肺部,尤其是肺熱、便秘人群更需要少食。
除了姜以外,秋季還要少吃辣椒、烤肉等辛辣燒烤類的食品,因為這些食品屬於熱性,又在烹飪中失去了很多水分,食後容易上火,加重秋燥的危害。
秋瓜壞肚
楊力解釋,這句民諺也是在一定條件下才成立,並非所有人秋季吃瓜都會鬧肚子。西瓜、甜瓜等瓜類水果多性寒,再加上很多人夏季愛吃冷飲,到了秋季,人的脾胃多處於虛弱狀態,這類人吃過多的瓜果會加重對脾胃的損害。
因此,「秋瓜壞肚」這句諺語是提醒大家,入秋後食用瓜類應適度,尤其是脾胃虛弱的人。中醫講求飲食順應時節,建議大家秋季可多吃應季水果,如梨、鮮棗和葡萄等。
秋吃果
民間有句諺語,「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軍事醫學科學院食品與營養系博士芮莉莉表示,這句諺語有一定的道理,其中的「果」指的是堅果。
秋季正是食用花生、核桃、榛子、杏仁等堅果的好時候。研究表明,常吃堅果不僅有助心臟健康,並且堅果還能提供維生素E和多種微量元素。
最後要提醒的是,不少堅果零食在加工過程中會加入大量鹽、糖、花椒、糖精、香精、人造奶油等進行調味,甚至用來掩蓋堅果本身不新鮮的味道,所以原味、清炒的堅果相對更健康。
以肉貼膘
芮莉莉表示,「貼秋膘」和「以肉貼膘」的說法來自生活水平較低的時代。這個說法對於現代人來說不一定適用,因為「膘」指的是肥肉,到底應該怎麼貼,需要因人而異。
對於那些身體瘦弱、貧血、低血壓、怕冷的人,推薦趁秋涼來臨適當吃點牛羊肉,必要時少量補點動物肝臟、心臟等富含鐵的食材,配以足夠的主食,對改善健康、提高抗寒能力有一定的好處。
至於已經有高血脂、脂肪肝的人和體重超標的人群,就不用刻意再增加吃肉的量了,平時可適當吃些蔬菜、水果、粗糧等有助控制血脂和體重的食物。▲
想了解更多傳統中醫穴位養生、偏方、健康醫療相關資訊 可到此社團>>>
多少人拚命掙錢存款再又把錢轉存到醫院!都說很無奈卻從不反思…想要健康。為了以後生活的質量,不要光拚命賺錢,要注重我們的身體健康!為了自己的健康多留意身體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