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3209522_1.html/ ]
1973年,註定是不尋常的一年。1月,加拿大蒙特婁博物館被盜;5月,美國總統尼克森深陷「水門」醜聞;7月,澳大利亞雪梨歌劇院落成……就在雪梨歌劇院落成的第二天,也就是1973年7月 21日早晨,香港《晨報》刊登了一條讓所有人都難以置信的新聞:當紅功夫巨星李小龍於20日晚11時30分在伊莉莎白醫院突然逝世,年僅33歲。
消息一經發布,整個香港為之震驚,很多人不願相信鋼筋鐵骨的李小龍會在人生事業如日中天之際撒手人寰,很多人覺得這是報紙在惡意炒作,是假消息,但是很快,香港《快報》《明報》陸續登出了李小龍去世的消息,一代武俠巨匠金庸先生也親自提筆撰寫社論緬懷李小龍,寫下了「一顆光芒四射的彗星,原不能在天空停留太久!」的感慨。是的,李小龍就像一顆奪目的彗星,他的一生雖然短暫,卻讓全世界都為他的光芒所照耀。
「天妒英才」、「英年早逝」……任何詞彙都不足以表達全世界龍迷對李小龍的哀痛之情。人們不得不相信,銀幕上那個「壯得像一頭牛」、「有著強壯脊背和發達肌肉」的功夫巨星的確離他們遠去了。從香港到東南亞,從夏威夷到好萊塢,不只是李小龍的影迷,全世界都對李小龍的死給予了極大關注。那些曾經與他共事過的,那些曾經與他較量過的,那些對他持有非議的,都以各種形式通過媒體表達了對一代功夫巨星的追憶與哀思。
是的,他走了,再也回不來了;
是的,當時就是這樣,連老天都感動得哭了;
是的,世界從此失去了李小龍,失去了一位電影巨星,一個功夫奇才……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www.tiexue.net/ ]
沒有一個人,能夠像李小龍那樣在娛樂和武術界引起如此巨大的反響,不論在生前還是身後;
沒有一個人,能夠像李小龍那樣讓無數人為其魅力所傾倒,不論是黃皮膚、白皮膚、還是黑皮膚;
甚至有不少人,在李小龍死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固執地認為他們的偶像依舊活著。他們不願接受李小龍去世的事實,他們日復一日地沉浸在李小龍所塑造的英雄形象中,眼前閃動著的是李小龍矯健的身影,耳旁迴蕩著的是李小龍那一聲聲發自丹田、氣沖雲霄的尖叫;他們學著李小龍的樣子耍雙節棍,挺起腰杆做人。
李小龍死了嗎?沒有,他依舊活在銀幕上,活在記憶里,活在人們心中。
李小龍死了嗎?是的,他死了,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離開了熱愛他的龍迷,離開了這個讓他為之奮鬥和瘋狂的世界,以一種最離奇,最瀟洒的方式離去,把無數的疑問和懸念留給了人們。
李小龍的死帶給人們的震動是巨大的,在悲痛和悼念之餘,人們開始關注事件本身。早在李小龍生前,與他相關的一切都已被曝光在聚光燈下——他的影片花絮,他的生活喜好,他的情感緋聞……可現在,李小龍突然死了,他的死因,他死亡的經過,就成了各界最為關注的焦點,媒體和龍迷們都迫切地想知道,身強體壯、沒有顯著病史的李小龍到底是因何而死。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香港報紙最早是這樣報道李小龍之死的:「當紅功夫巨星李小龍,於昨日深夜11時30分在家中突然暈倒,李妻蓮達急送伊莉莎白醫院急救,不幸不治而亡。醫院方面未能確定死因,其屍已暫安放殮房,待醫官開剖驗屍結果……」
這則報道從字面上看中規中矩,沒有任何問題,順理成章地把李小龍的死亡經過歸入了正常範圍之內。但是人們並不滿足於報道的內容,不論是全世界的龍迷還是媒體,也許在人們的潛意識裡,李小龍已非常人,他是功夫與電影的完美結合,也是當代中國人傳奇經歷的化身,他的死,絕對不會像這則報道上說的那樣平淡無奇——英雄,就該有英雄的死法,不論是慷慨偉大還是撲朔迷離;而媒體,就該有媒體的精神,就是不放過事件的每一個細節,深挖狠掘,將一切可能性公諸於眾!
於是,全港媒體開始行動,大家似乎都已心照不宣——李小龍的死絕沒有那麼簡單!時間就是效率,效率就是頭條,頭條就是銷量,不放過李小龍身邊的每一個人,不放過7月20日晚的每一秒鐘,行動!
香港媒體的敬業精神和工作效率在李小龍去世一事上再次展現得淋漓盡致,他們細緻分析、周密布置、分頭出擊,展開了一場規模空前的「李小龍之死調查行動」。
按照常規路數,調查的對象應該集中在20日當天與李小龍有過接觸的人身上,也就是李小龍的妻子蓮達、李小龍的合作夥伴鄒文懷、李小龍的哥哥李忠琛。但是記者們很快意識到,想從他們口中獲得李小龍死亡經過的爆料幾乎不可能——在老謀深算、善於和媒體打交道的鄒文懷的授意下,李小龍的家人一致聲稱,李小龍是在自己的私人公寓中逝世。
儘管如此,嗅覺靈敏的記者們還是從三人的「口供」中發現了明顯的漏洞:按照三人的說法,李小龍是在家中吃完晚飯前後感到身體不適,而後昏迷不醒,而李小龍逝世是在深夜,當中相隔好幾個小時,他的家人為何沒有把他送往醫院急救?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3209522_1.html/ ]
面對追問,鄒文懷等人仍想以「悲痛慌亂」掩蓋過去,但精明的香港記者豈會放過任何蛛絲馬跡,他們立刻發現,李小龍的家人都已在鄒文懷的「掌控」之中,想要從這隻「老狐狸」嘴裡套出消息,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正面突破不行,那就迂迴包抄,從別處下手!
記者們很快找到了整個事件的一處薄弱環節,那就是醫院!最先動手的是《星報》記者,只不過記者們起先想查明的只是李小龍的死因,但卻在誤打誤撞之下挖出了一個驚人的事實:李小龍並非死在自己家中,而是死在了當紅明星、他的紅顏知已丁佩的寓所!
就在人們還沉浸在失去李小龍的悲痛、靜靜等候法醫驗屍報告的時候,7月24日,也就是李小龍死後的第四天,香港《明報》赫然在中英文版面上同時刊登了一個爆炸性的消息:「本報獨有可靠消息,李小龍死前昏迷地點,是在丁姓明星香閨內!」
原來,《星報》的記者們在醫院救護車上打開了缺口:1973年7月20日晚上10時30分,九龍十字軍(救護車)總部接到了一個求救電話,並很快通知馬頭涌消防局派43號救護車前往筆架山道67號碧華園3樓A2座進行救助。這個地址,正是丁姓明星,即當紅影星、李小龍的紅顏知己丁佩的寓所所在!
《星報》的記者和總編們立刻意識到,這是個比李小龍之死更有分量的獨家內幕——有什麼消息比明星緋聞艷事更具轟動性呢!為了求證事件的真實性,《星報》派出兩路人馬分頭行動,一路向政府相關方面求證,一路殺奔伊莉莎白醫院,尋找當事人取證。很快,兩路人馬先後發來令人振奮的消息:政府發言人證實,7月20日晚,33歲的李振藩(李小龍原名)於當晚 11時24分被送入伊莉莎白醫院;而當時在急診室值班的女警也稱李小龍入院的時間是在11時24分。
事情已經很清楚了,李小龍是在7月20日晚 11時24分從丁佩寓所被送往伊莉莎白醫院,隨後突然死亡!《星報》還對李小龍當晚的活動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大意如下:7月20日晚7時左右,李小龍在丁某家中「閒談」,不久,李小龍覺得頭痛,就在丁某臥室里休息。兩個小時後,也就是9時20分前後,丁某前往臥室想要叫醒李小龍,想要與他一同去見鄒文懷,不想李小龍全無反應,竟已昏迷在床!丁某大驚,連忙打電話請來一位私人醫生替李小龍進行急救,卻沒能將其叫醒,於是只好將李小龍送往伊莉莎白醫院。李小龍入院後,其妻蓮達與鄒文懷才接得消息趕來,只可惜來遲一步,李小龍已然逝世。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www.tiexue.net/ ]
正如《星報》此前所期待的,這條內幕消息的披露在香港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終於在等待官方宣布李小龍死因前夕找到了情感的宣洩口,也讓李小龍之死顯得愈發撲朔迷離。
義憤者紛紛把矛頭指向了最初宣布李小龍死訊的鄒文懷,質問他為何要隱瞞事實。《香港郵報》在消息披露的當天,也就是7月24日率先發難:「李小龍死亡事件中,是誰在撒謊?」指出李小龍明明在丁佩家出事,而鄒文懷卻在第二天早上堂而皇之的在李小龍家門口向媒體宣稱李小龍是在自己家中出事,這當中又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鄒文懷這樣做,到底是出於何種目的?
鄒文懷是在撒謊,但他的撒謊是為了維護李小龍的形象和照顧其家人的情緒。
如果換個角度考慮,鄒文懷的所作所為就不難理解了——李小龍是嘉禾旗下的當紅巨星,可以說,沒有嘉禾,就沒有李小龍,沒有李小龍,也不會有嘉禾的今天。鄒文懷很清楚李小龍的重要性,因此一直以來都對李小龍十分維護,「死在家中」,可以說是對已經去世的李小龍最後的安慰和保護。另外,李小龍是有家室的人,一個當紅巨星不死在親人身邊而死在情人家裡,並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一旦曝光,也會讓李小龍的家人陷入難堪。只不過這一次,鄒文懷小看了香港媒體,也使自己陷入無比尷尬的境地。
八卦記者則把目光投向了李小龍事件中最無辜,也是最受傷的丁佩。丁佩原名唐美麗,祖籍北京,相傳為蜀中唐門之後,是三姐妹中最小的一個,從小在台灣長大,在台灣藝專影劇科畢業後前往香港發展,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與李小龍相識,並對李小龍一見鍾情,時刻相伴左右,儼然一對銀幕外的情侶。丁佩性格直爽,敢愛敢恨,在香港影壇素以行事「大膽」著稱,甚至被冠以「艷星」之名,她與李小龍的關係早已不是什麼秘密,她對李小龍的感情在圈內也是眾人皆知。明星之間爆出緋聞原本不算什麼,但壞就壞在,李小龍遲不出現早不出現,偏偏在去世那一天出現在了丁佩家中,不但讓事情變得有口難辯,也給了人們無盡的想像空間。
丁佩是愛李小龍的,這一點毋庸置疑。李小龍的死對她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她親眼看著心愛的人在自己跟前死去,傷心絕望之餘,還要承受媒體和輿論的巨大壓力。很難想像丁佩是如何熬過那段艱難的歲月,但是作為一個女人,丁佩是堅強的,她沒有被李小龍的死擊倒,也沒有垮在外界的非議之下,這或許與她受李小龍影響追求佛道有關。在那個時候,也許只有佛家的寬容和空明,才能慰藉她那顆受傷的心。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鄒文懷了解李小龍,也了解丁佩,作為李小龍的師長、兄弟、夥伴、戰友,他選擇了掩蓋真相,他知道只有這樣,才能給李小龍的家人和丁佩一個相對平靜、寬鬆的環境去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噩耗,去撫平失去親人的痛楚,把李小龍之死帶來的影響控制在最小範圍內。鄒文懷的做法,既是一個圈內老油條慣用的伎倆,也是在維護丁佩,讓她能夠全心全意的哀悼李小龍。
然而事與願違,鄒文懷沒能把事情壓下,反而引來了更大的風波。人們對野史和八卦總是有著異乎尋常的好奇心和認可度,在當時的香港,人們更願意相信李小龍是死於「馬上風」,即男女在進行性行為時因太過猛烈而使男方突然昏厥或死亡。李小龍英武瀟洒,丁佩熱情大膽,正符合「猛男烈女」的標準,這種香艷的說法也成了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談資,甚至有激憤者揚言,正是丁佩的「放蕩」害死了李小龍!
這無疑冤枉了丁佩。造成維護李小龍、譴責丁佩輿論氛圍的原因,也非李小龍已死,而丁佩還活著那麼簡單。中國一直都是一個男尊女卑的國家,自古以來,一旦男女發生姦情,不論是「浸豬籠」還是「點天燈 」,受譴責遭刑罰的往往都是女性,潘金蓮被人罵成淫婦,西門慶卻成了風流偉岸駕馭女人的標杆。香港是中國最早開放的城市之一,但是和其他南洋地區一樣,東南亞華人圈卻是保存傳承中國傳統風俗觀念最多的地方,也許在千千萬萬漂洋過海謀生創業的華人眼裡,保存傳承傳統風俗觀念就是不忘故土、落葉尋根的象徵。於是,死了的李小龍得到了大家的同情,而活著的丁佩卻遭到了無盡的指責。
另外,李小龍的身份特殊。晚清以來,中國受到了太多屈辱,中國人受到了太多苦難,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隱忍的民族,太需要有人站出來為國人正名,為民族正名。李小龍做到了,他的每一部電影,表現的都是這樣一種自強不屈、勇於向西方挑戰的精神;他的人生經歷,就是一部華人奮鬥史;他的功夫,也讓中國功夫擺脫了華而不實、實戰欠缺的印象。中國人胸中積鬱已久的那口惡氣,在李小龍身上得到了痛痛快快的釋放!這樣的人,這樣的偶像,豈能隨意玷污,徒遭罵名!
於是,身為女人的丁佩一人擔起了全部罵名,既失愛人,又要面對強大的輿論壓力,精神情緒幾近崩潰邊緣。曾有記者向她求證李小龍是否在她家中出事並被送往伊莉莎白醫院,丁佩先是啜泣,而後突然指著記者大聲嘶吼:「我與李小龍是清白的,相信不久就會水落石出!」
此時,政府新聞處已證實了李小龍的出事地點,焦頭爛額的鄒文懷也及時修正了「謊言」,聲稱當天他是與李小龍相約在丁佩家討論《死亡遊戲》的劇本。然而方寸已亂的丁佩忘記了與鄒文懷統一口徑,在面對《星報》記者時極力否認了李小龍在家中昏迷死亡的說法,還說當時她並不在家中,而是與母親待在一起。鄒文懷的改口與丁佩的否認,讓人們愈發相信李小龍之死背後大有蹊蹺。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3209522_1.html/ ]
人們關注的焦點,無疑都集中在了「李小龍死前在跟丁佩幹什麼」上來,是如鄒文懷所說的「討論《死亡遊戲》劇本」,還是別有隱情。一時間,丁佩居住的筆架山道67號儼然成了全港媒體集散地,各路記者紛至沓來,蹲點、跟蹤、偷拍,無所不用其極,恨不能掘地三尺衝進寓所內。就如《星報》發掘救護車線索一樣,這一次,記者們繼續採取迂迴戰術,從細節和目擊者入手,力爭還原事件真相。很快,記者們得到了兩條線索:
線索一:一名看守在7月20日下午4時親眼看見李小龍與鄒文懷走進丁佩居住的大廈內,鄒文懷在天黑後離開,李小龍卻一直未曾離開。
線索二:一名在大廈內工作的女工在7月20日傍晚在丁佩寓所門外聽見李小龍在屋內大叫大鬧,還傳出砸牆摔門之聲,情狀恐怖。
根據這兩條線索,有人大膽猜測,李小龍是在丁佩家中被謀殺!這個揣測並非沒有道理,因為李小龍在當時樹敵甚多,很多人都覺得他行事乖張脾氣暴躁,但是站在鄒文懷和丁佩的立場,二人並沒有謀殺李小龍的動機,現場和後來的法醫驗屍也沒有找到證據來證明謀殺說。但事實卻是,鄒文懷和丁佩,這兩個除親人外與李小龍往來最密切的人,成了李小龍之死事件中最大的受害者,成了人們質疑的眾矢之的!
到這裡,李小龍之死的第一個謎團已經解開,那就是李小龍的確是死在女星丁佩的寓所,而非自己家中。然而不論李小龍死在哪裡,帶來的非議有多大,他都已經離我們遠去,人們最關心的,還是他的死因。
丁佩(右)
41年前,李小龍在香港突然暴斃,而其死因眾說紛紜。是否死於丁床上,成為謎團。近日,丁錄製《魯豫有約》,41年後首次公開現身當年事發公寓,還原當時事發現場,揭秘過程。
回顧死訊造假內幕否認自己害李小龍
丁多年來首次接受電視採訪邀約,從頭說起意外的真相,聲稱李小龍死亡地點是刻意隱瞞的,「人家說我說謊,說不是說在我家送出來的。這其實我根本也沒有做主權嘛,她家人覺得我跟他是朋友,當然覺得不是這麼好,或者也不知道怎麼辦嘛。鄒文懷先生說,他家人說,不要說從你家送出來的。」而當日凌晨鄒文懷確實也向媒體發表了李小龍的死訊,他聲明稱:李小龍死於家中,其妻琳達陪在他身旁。李小龍哥哥與妻子也證實這一說法,但具體細節產生了很大出入,至此製造了李小龍死亡地點的烏龍。
「我吃了這麼對冤枉,我的氣度當然是很大的。要知道事情發生了,我才26歲。我當時怎麼會認識一個全世界崇拜的英雄?也不知道他怎麼就會馬上去世呢?(李小龍死亡)對我來說很大的打擊,我也怕死,很怕鬼,我也沒想過有其他念頭,我都被嚇得不知道怎麼辦了,也沒有任何一個人幫我。」丁此舉,是回應外界傳「李小龍被丁佩所害」的傳聞。
顯赫家事首度公開不在乎李小龍有家室
從沒有崇拜過中國明星的丁自曝因第一次見面就對李小龍心生好感,而李小龍也對其表現出了愛意,不久便以邀請丁加盟電影拍攝為由,鋪墊了第二次的見面。丁稱對於學富五車的李小龍充滿了崇拜,稱其氣場讓其不得不愛,而李小龍也頻頻示愛聲稱看見自己就沒有脾氣了,因而不久兩人便出雙入對。
在與丁在一起時,李小龍已經與妻子琳達生育有一雙子女,而丁也早已知曉。丁以洋派的作風被媒體冠以「狐狸精」等負面稱號,與李小龍的情投意合在其看來是二人所受外國教育的氣場吻合,因為她也是出身於名門望族,而舅爺是張學良,中國第一輛汽車屬於丁家族。
公布李小龍死因真相:身體很差之前曾暈倒過
節目中還爆了很多料。之前許多資料都顯示李小龍極端的練功方式,與電流決鬥,喝自己配置的特殊飲料,在丁陪同下做了汗腺摘除手術,並被爆料因為常處於挑戰的氛圍,缺乏安全感,要帶手槍才上街。丁則稱李小龍此前闖過一次鬼門關:「他之前有昏倒過一次,但我不知道,沒人跟我說,他太太知道,鄒文懷知道,但沒人跟我說。」而醫生也證實其身體存在十分嚴重的問題,兩個月後拍攝《死亡遊戲》時暴斃。
《魯豫有約》節目節選
陳魯豫:41年前1973年,功夫巨星李小龍突然離世,年僅33歲,關於他的死因一直眾說紛紜。
我現在是在香港,我旁邊這座建築二樓的一個窗戶,就是當年李小龍去世的時候所處的房間,很多人都知道,那個時候,它是邵氏女星丁珮的住所。可以想像這樣一條爆炸性的新聞,在當年人們無法知道前因經過的時候,只能夠很簡單地被解讀為,李小龍死在了丁珮的床上,所以丁珮一下子成為眾矢之的,幾十年來一直如此。那天晚上到底發生了什麼?李小龍和丁珮到底是不是男女朋友關係?那麼今天,丁珮會幾十年來首次打破沉默,接受電視專訪。
琳達(李小龍妻子):我希望香港媒體及大眾,停止對於我丈夫死因的猜測,請大家銘記他的天才、藝術,以及他為我們所有人帶來的武術魔力。
解說:李小龍妻子琳達所發表的聲明,並沒有平息各方對李小龍死因的猜測和質疑,看著比誰都健壯的李小龍,怎麼會突然暴斃?明明死在丁珮寓所,為什麼欺騙大眾說,李小龍是在自己家中往生的?丁珮和李小龍到底是怎樣的關係?是什麼奪去了李小龍年輕的生命?
面試官:請說出你的名字、年齡和出生地。
李小龍:我姓李,我叫李小龍,我於1940年出生於舊金山,現年二十四歲。
解說:因為他,中國功夫在世界揚名。
李小龍:只要武術牽涉到我的人生,它便有著深刻的意義。
解說:他是第一個不使用特技,利用驚人速度在鏡頭前展現超凡武技的演員。
李小龍:現在我身體稍向前傾斜,以免影響攝像機的拍攝,然後扭轉腰部並大喝一聲,用盡全力出拳,使拳頭成為一種武器。
解說:他自創的截拳道,鏗鏘有力地向世界證明,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
李小龍:精武館的人絕不是病夫。
解說:他用獨樹一幟的功夫,無人能取代的個人魅力,成為首個走進好萊塢的華人面孔,並在1973年7月26號,迎來自己第一部好萊塢電影,《龍爭虎鬥》的上映。
然而就在影片上映前的一周,李小龍的時間卻遠定格在香港畢架山道的公寓里。當晚公寓里還有另外一個年輕女孩,她就是丁珮。
李小龍的突然離世震驚了世界,年僅26歲的丁珮,也因此背負了沉重的罵名,舉步維艱地走過了青春。轉眼41年過去了,一直低調神秘的丁珮,終於打破沉默,三十多年來,首次接受電視專訪邀約,並特意選擇在這座改變她命運的建築面前與我們見面,從頭說起那場意外的真相,以及41年她所承受的苦痛。
丁佩和李小龍
點擊圖片進入:香港三級片還原李小龍之死情人丁佩參演(組圖)
陳魯豫:您平常常會回這裡來嗎?
丁珮:沒有。
陳魯豫:當年您住在這兒的時候,環境也跟這兒差不多嗎?
丁珮:一模一樣,都沒有變。
陳魯豫:一模一樣。
丁珮:對呀。
陳魯豫:這房子保護得很好我覺得,已經都40多年,41年過去了。
丁珮:對啊,我不知道他們可能會有維修吧。
陳魯豫:是吧,這二樓,就這個窗戶,那您站在這裡現在什麼心情?
丁珮:經過這40年,那我也想通了,那怎麼樣都要把我跟李小龍這一段,我們兩個人的緣分,我想應該到時候要,真的要公諸於世了。但是站在這裡,我真的是很不舒服,你看我的眼睛,這邊已經爆了血管,對不對,我很少談這些事,為什麼呢?因為這些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的,對不對,還有人家對你的誤解,你不是說很普通的誤解,那我要吃了這麼多冤枉,我當然是肯定是量度很大的,這最不舒服的就是。譬如說事情發生了,我才26歲,他才從美國回來,說他是全世界最健康的人,那你想想看我自己本身都還沒有認識自己,怎麼可能你會認識一個全世界崇拜的英雄,馬上就會往生了,你懂不懂,對我來講真的是很大的打擊,而且我很怕死那個時候,也很怕鬼這樣子。
就是很怕人,比如說死,因為我從來沒有想到這個念頭,我從小就是怕鬼,最怕就什麼死啊這樣子的,然後我自己已經就給嚇的,已經不知道怎麼辦了,那也沒有任何一個人幫我。
解說:一夜之間,丁珮幾乎成為了全民公敵,鋪天蓋地湧來的指責和恐嚇,讓年僅26歲的她毛骨悚然。當時讓丁珮罪加一等的是,李小龍的死亡地點最初被可以隱瞞了。
丁珮:人家說我說謊,說不是說在我家送出來的,這其實我根本也沒有做主權嘛,他家人覺得我跟他是朋友,當然覺得不是這麼好,或者也不知道怎麼辦嘛,鄭文懷先生就說,就是說他家人說,不要說從你家送出來的。
解說:負責在丁珮和李小龍妻子之間傳話的鄭文懷,是嘉禾電影公司的老闆,當時他正和李小龍合作拍攝電影,也是因為鄭文懷的牽線,李小龍才認識了丁珮。而事發當晚,鄭文懷本來在日本餐廳等待著李小龍赴約,卻不幸等來了噩耗,他急忙趕赴丁珮家中,並於凌晨向媒體發表了李小龍的死訊。
他聲明稱李小龍死於家中,其妻琳達陪在他身旁,隨後記者又採訪了李小龍的哥哥,李忠琛和琳達,雖然三人的口徑一致說李小龍在家中往生,但是具體的時間和細節,卻各不相同。哥哥說,李小龍飯後在院中散步時暈倒,而鄭文懷的版本則是李小龍在晚飯中突感不適,然後躺在臥室床上昏迷不醒。
其中最令人懷疑的是,為什麼李小龍晚飯前後出的事,家屬到深夜才將他送到醫院急救呢?全港記者幾乎傾巢而出尋查答案,百萬香港市民也紛紛猜測李小龍的死因。有人說,這是一場牽涉利益糾紛的謀殺,更有媒體信誓旦旦地稱,李小龍未死,這些都是為他即將上映的電影《龍爭虎鬥》所做的炒作,終於媒體在運送李小龍的救護車出車記錄中找到了突破口。報道稱,根據我們的調查,九龍十字軍總部於當日10時30分接到電話,要求派出救護車,患者是32歲的男子李振藩,而地址是畢架山道67號三樓A二座,這並是李小龍的寓所,而是邵氏女星丁珮的家。
這個重大發現掀起了軒然大波,全港譁然,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了丁珮,為什麼李小龍會死在丁珮的床上,兩人到底是什麼關係,這背後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隱情,讓丁珮最終選擇了撒謊。
丁珮:我自己已經就給嚇得已經不知道怎麼辦了,那人叫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了嘛對不對,這些東西沒有思考的嘛,因為我根本也不能思考,也不到我思考,我也沒有思考,就是人家說我怎麼樣,我就哦哦哦。
解說:這個謊言讓李小龍的死因變得更撲朔迷離,大眾也在兩人的關係上大做文章。因為早在事發前,李小龍和丁珮的緋聞就傳得滿天飛,因為這層特殊的關係,李小龍在丁珮家中突然暴斃,給了好事者很多借題發揮的空間。當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不管真相如何,幾乎所有龍迷都把失去偶像的悲痛,轉嫁到對丁珮的怨恨和仇視上。有人認為,丁珮就是害死李小龍的罪魁禍首,丁珮也因此收到很多措辭惡毒的恐嚇信,甚至有人揚言,要殺死她為李小龍報仇,最不幸的是,每次眼看大家就要把這件事情淡忘之時,只要一到李小龍的忌日,丁珮的噩夢又將捲土重來。
年復一年,26歲的丁珮已經步入花甲之年,她似乎也已經放下了很多曾讓她毛骨悚然的中傷,但她卻始終難以放下,自己和李小龍的情感牽絆。
在丁珮的車上,永遠放著一盒音樂磁帶,這是李小龍送給她的。時光飛逝,不變的是熟悉的旋律,在這41年的漫長光陰里,這些歌成為了丁珮的心靈港灣。
丁珮:我每次過不去,我就會聽,因為我家裡不能聽這些的。
陳魯豫:為什1麼?
丁珮:我因為都是彿,沒有聽這些。
解說:聽李小龍留給她的歌,穿行在香港的大街小巷,幾乎是丁珮半閉關生活中唯一的娛樂。她說,當年李小龍總把這其中一首名為《你讓我如此開心》的歌曲,清唱給她聽。提及與李小龍的相處點滴,依舊能看到丁珮嘴角的微笑。
陳魯豫:你把它翻錄了下來吧。
丁珮:這個是翻的,正式的是在我皮包里不能聽,已經。
陳魯豫:已經很久。
丁珮:已經四十年了,小姐。雖然我是金剛不壞,也不能不壞成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