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報導,對於人類來說,自拍(selfie)比被鯊魚襲擊還要危險?根據科技網站Mashable統計,2015年至今跟自拍相關的死亡人數為12人,這比因鯊魚攻擊而致死的人數要多出4人。自拍致死的因素主要有兩種,有4例是跌落階梯而致死,另外有些人是在跟火車合影時被撞擊。有的則是因為他們想要進入危險的設施中自拍導致悲劇。
最新的案例是一位66歲的日本男士上人秀田(Hideto Ueda)。本月18日,他跟一位同伴在泰姬瑪哈陵的皇家大門(Royal Gate)處自拍時,不慎跌落階梯而死,同伴則是腿部骨折。
ETtoday報導,而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的華特頓峽谷(Waterton Canyon),也因為無法阻止遊客跟野熊自拍而暫停營業。另外,「自拍神器」的發明也讓這項行為的危險程度更增,之前就曾發生過多起因自拍棒騷擾到旁人,雙方互拿自拍棒鬥毆的情形;因此不少遊樂場所和景點也開始禁止遊客攜帶自拍棒進入。
自由報導,Mashable統計包含《鏡報》、《哈芬登郵報》、《半島電視台》、《獨立報》、《今日俄羅斯》、《印度時報》、《news24》各大新聞網站的報導,今年自拍死亡的案件至少有12起,而被鯊魚襲擊致死則有8人,顯示自拍的危險性之高。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這聽起來像是個笑話,但事實上並不是。這些死亡事件對於那些過分關注手機螢幕而無視周邊環境的遊客而言,是悲劇性的警示。全球許多地標性建築已經開始禁止自拍,或使用自拍杆自拍。7月,俄羅斯內務部發布新的公告,警告稱所謂「酷自拍」可能會危及生命。
►自拍可危害生命 俄羅斯警方宣傳安全自拍
因為自拍杆帶來的潛在危險,歐美博物館、迪斯奈樂園、雪黎歌劇院和日本JR西日本鐵路公司相繼宣布禁用自拍棒,不只是為了所謂的社交禮儀,更多的是為了安全。事實上,自拍比你想像得要危險。
►日本JR West旗下1195個車站禁自拍神器
蘋果報導,但《華盛頓郵報》一篇評論駁斥這樣種聳動的說法,表示這樣的比較方式根本不符合邏輯,「就像拿橘子跟蘋果相比」。鯊魚攻擊會直接導致死亡,但是自拍充其量只是致死的間接原因。除非手機在自拍的時候漏電把人電死,否則要自拍拍到死根本是天方夜譚。
文中表示,自拍致死的真正原因是「分心」,所以開車的時候轉收音機或是發獃,其實跟自拍一樣危險。太沉迷玩自拍當然可能而害人摔出窗外,但真正致死原因是墜樓,而不是自拍。所以認真要比較的話,也應該比較墜樓和遭鯊魚攻擊的死亡率。只是現在大家都在瘋自拍,有關自拍的消息都會引人注目,也成為炒作的話題。
中央社報導,美國牙齒美白業者「光彩亮白」(Luster Premium White)針對1000名美國年輕人的調查,根據每周自拍頻率估算,千禧世代一生當中可能平均會拍上25676張自拍。63%千禧世代認為渡假地點是最受歡迎的自拍場所,其次是43%喜歡在海邊自拍,25%在演唱會。
47%受訪者透露,會在自拍前練習臉部表情,因為66%的千禧世代主要將自拍照貼上社群網站和朋友分享。每次自拍平均要花7分鐘,每周平均自拍次數9次,換算起來,千禧世代每年自拍時間超過54小時。只有10%受訪者自認有自拍成癮症,27%的千禧世代曾經使用可能會惹惱他人的自拍棒。
聯合報導,46%年輕人表示,生日聚會一定要自拍,34%的人認為婚禮不能缺少自拍,25%的人會在畢業典禮自拍。80%年輕人表示喪禮不適合自拍,另有70%的人認為xing ai時不應該自拍。其實不只千禧年世代,大部分人度假或與親友慶祝特殊日子時,也都會自拍,「不自拍,好像某件事情沒發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