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80父母結婚不容易,兩個人奮鬥幾年後攢夠買房錢,終於有了自己的小家,後面又面臨生娃的這道坎,老家的父母年齡大或者身體不好,很難替自己照顧孩子的話,就只能請保姆或者雙方父母輪流照顧,夫妻倆掙錢打拚。
但是請保姆也面臨一些問題。保姆文化層次相對不高,無法指望她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假如無可奈何要請保姆代養的話,應當留意三點:首要儘量尋覓文化程度和素質高些的保姆。二是在孩子1歲之前,不到萬不得已,不要更換代養人。研討中發現,那些在早期更換了代養人的孩子,缺乏安全感,習慣能力差,見到陌生人就懼怕。第三,假如無可奈何請了保姆,一定要善待保姆,如否則你對保姆的責備挑剔將被她轉化成怨氣發泄給孩子。
假如孩子的確需要有人代養,沒有比孩子的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更有愛心的人了。可是老人的精力畢竟有限,並且在教育觀念上也常常和年輕人發生衝突。最要害的是老人們現已閱歷了很多艱苦才把後代們拉扯大,應當沒有義務和職責再為後代們的後代付出。
也有的母親咬牙辭去工作,在家裡做一個全職母親,照顧和教育寶寶,不過這樣做的母親還是很少,畢竟大家感覺辭職以後再想回歸社會是很難的,而且也擔心自己失去經濟來源以後,在家裡的地位降低,被老公嫌棄。
其實,不妨獻身3年,應為這也許是很合算的一個方法。
跟著育兒越來越倡議示範作用,在孩子0~3歲時無妨做一個全職媽媽。這關於媽媽們往後回歸是個極大的應戰,但孩子這個期間的情商教學將影響其一生的開展。為了將來能順暢「回歸」社會,這個期間的媽媽們必定不能拋棄給自個「充電」,只有不斷學習才幹不被落下。即使打算變成全職主婦,也應當盡也許堅持進取心和學習習慣,堅持獨立的才能和傑出的精神狀態,在不相同的崗位完成自我價值。
在國外,「全職媽媽」早就現已不是啥新鮮名詞,由於生育孩子或孩子太小需要照顧而自動辭去作業、專職在家帶孩子的媽媽大有人在。英國布里斯託大學的赫特·爵斯查詢發現,產後的英國媽媽有17%變成半作業者,19%脫離作業。美國人口查詢局的數據顯現,在過去不到10年的時間裡,美國「全職媽媽」的比例增加了15%。到了2004年,有22%的高薪、高知女人挑選了回家看孩子,1/3取得MBA學位的美國女人決議回家相夫教子。
美國專家表明,媽媽的高教學程度和雙親家庭、高質量的兒童照顧組織相同,都是孩子前期生長的關鍵因素。教學程度高的女人對育兒常識的領會才能較強,也更能從孩子的視點思考問題,給孩子供給一個愈加健康的生長空間。
用自己三年的青春,培養一個各方面優秀,性格好的孩子,也許會改變孩子的一聲,而你只花了3年而已,況且還免去了請保姆的錢也讓年邁的父母不要過於操心,錢沒了可以再賺,而寶寶的請各培養和父母的健康是錢買不到的,這樣算起來是不是一點都不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