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有位媽媽跟我聊天,向我諮詢孩子不願上幼兒園的事情,她是這樣說的:
你好,能請教下孩子的教育問題嗎?我家孩子有2個多月沒去上學了,因為在樓下小區摔了一跤骨折,然後這倆天看她還好,就叫她去上學還是不肯,昨天我把報銷的資料帶到幼兒園,還是不肯去,她寧願呆在樓下保安室也不願去幼兒園,說怕老師,你說我該怎麼辦呢?真的是頭疼啊,老師又改變不了,我女兒是不是有心理問題了啊?
其實這位媽媽已經不是第一次向我諮詢孩子不願入園的事兒了,前面幾次也有比較深入的交流,孩子因為害怕老師,我也給媽媽支了招,媽媽跟老師交流溝通後,老師也沒有再批評小姑娘,可是也不太關注小姑娘,所以孩子不肯入園的原因由最初害怕老師批評,變成了現在老師沒表揚她,覺得上學沒勁兒。
多麼敏感又無助的一個孩子!五歲的孩子,應該擁有天真無邪的童真,享受無憂無慮的童年,可是她卻背負了這麼沉重的心理負擔,在自我否定的陰影里苦苦掙扎。只因了老師的批評或是不關注就找不到入園的動力,幾度不願入園,我們在懷疑老師教育素質的同時,更應該關注的是孩子敏感的內心。因為我們沒有辦法改變別人對待我們的方式,就像我們可以要求老師不批評的我們的孩子,但永遠無法要求老師必須關注我們的孩子,所以當老師不關注我們的孩子時,我們不能任由孩子在受忽視的環境里沉淪,而要鼓勵孩子迎難而上,活出自己的精彩!這是我們需要深思的問題。教育的根本不是讓孩子迎合了別人,卻迷失了自己,而是讓孩子活出最精彩的自我,即使遭遇困難和挫折也不退縮。
我告訴媽媽,你的孩子沒有心理問題,但她肯定有過心理陰影。她敏感又不自信,還這麼小,就已經能覺察出這麼多,真的讓人很心疼。敏感的孩子容易受傷,她受傷後沒有尋求支持,而是直接採取了逃避的方式,這是她不肯入園的根本原因。建議媽媽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幫助孩子:
一、從現在開始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多聽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回家多跟孩子溝通,多鼓勵孩子,多強化孩子的優點,幫助孩子一點一滴的找回自信。
二、把孩子的缺點和害怕平常化,告訴孩子每個人的優缺點都不一樣,也許她在某些方面不如別人,但她一定有比別人優秀的地方,媽媽要幫助孩子挖掘出來,並讓孩子知道自己身上的閃光點。
三、永遠跟孩子站在同一戰線,接納她的所有害怕和無助,並與孩子一起勇敢面對。
四、最重要的一點,教會孩子用積極的心態來看待挫折,不要讓孩子活在別人的眼光里。讓孩子知道,不能因為老師表揚就來勁,老師不關注就不入園,我們是為自己而活,不是為老師而活,我們要先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後再反思我們為別人的認可做了哪些努力?我們是否積極舉手了?是否幫助老師了?如果因為陷入到不被接納的旋渦里而自暴自棄,那麼我們永遠走不出自卑的陰影,也永遠得不到別人的認可。
媽媽對我的觀點表示贊同,她的問題解決了,而我卻陷入沉思,久久無法入眠。孩子們失去自我,活在別人眼光里的事兒太多了,只是我們還渾然不覺,甚至還親手造就了這一局面。
看到有些孩子很小就會察顏觀色,說些討好別人的話,家長們卻連連稱讚,我覺得格外心疼,她們還是不問世事的孩子啊,應該活出最純真的自我,為什麼變得這麼世俗,要看別人的評價來揣測自己的語言?如果為了讓孩子迎合別人的評價,而失去了自己內心的快樂,這樣是不是對孩子太殘忍?
從小會察顏觀色的孩子也許他是聰明的,但他不會幸福,因為他的價值觀是建立在別人評價的基礎之上的,而他們因為主載不了別人的評價,所以當遇到別人的評價與自我感覺不一致時,他們會焦慮和無助,心理問題因此而產生。
所以我們不能讓孩子活在別人的眼光,我們要讓孩子做他自己,最真實的自己,這是比什麼都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