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的肢體語言,主人們請進來了解!

@ 2015-09-16

在解決行為問題之前,您需要了解一點關於貓的行為的知識,知道貓的這些行為的含義。

貓咪相互之間的交流有許多奇妙的方式。其中的一些方法非常微妙,我們人類不夠敏感,無法理解它們在說什麼。貓常常使用溫和而克制的肢體語言。輕輕地一擺尾巴,或耳朵微微地一動,都可以向另一隻貓傳遞包含千言萬語的信息。

但是由於它們的肢體語言很隱晦,我們常常覺得它難以理解,所以我們在試圖解讀它們的信息時,常常會犯錯誤。貓開口叫的時候,我們比較容易了解它們在說什麼。從它們的音域——從輕柔的咕嚕聲到熱情的嘶嘶聲——我們可以知道貓的喜怒。一旦我們學會了理解貓的肢體語言和發聲法,我們就離理解貓的行為更近一步了。

貓的姿勢,甚至只是搖搖尾巴,都為它的意圖提供了蛛絲馬跡。

天性使然還是後天培養?

在對貓行為的研究中,專家探討了天生的行為和後天培養的行為,也就是說,哪些行為是天生的(或本能的),哪些是後天習得的。關於這個問題,人們可能永遠無法得出定論。然而,多數專家還是達成一個共識:像貓和狗這樣的動物同時具有這兩種行為。他們的分歧在於哪些是先天行為、哪些是後天培養的行為——以及哪種行為更重要。

本能行為的一個例子是當您的手從頭到尾撫摸貓背時,它會產生的反應。背部聳起是它的神經系統做出的反應。後天習得的行為的一個例子是,貓一聽到開罐頭的聲音就跑去廚房。前提您曾經喂過它罐頭食品。

反射動作。典型的動物行為與反射相關,也有關於天性行為和後天培養行為的爭論。無條件反射是身體自身產生的。例如:當醫生用橡皮錘敲您的膝蓋時,您的小腿會踢起。條件反射是後天習得的反應。我們大多數人都聽說過巴甫洛夫的狗實驗,經過訓練,狗一聽到鈴響就知道有食物。一段時間之後,巴甫洛夫博士一搖鈴,狗就開始流口水——甚至在沒有食物的時候。

激烈的爭論解決了。事實上,甚至巴甫洛夫本人也不得不承認,實驗中的狗的反應並不完全是後天學習的。如果狗看到食物不會產生流口水的本能反應,巴甫洛夫根本不可能訓練狗聽到鈴響就流口水。巴甫洛夫真正證明的是,動物都有天生的一系列本能,它們學習如何在需要的時候應用並調整這些本能。

這對於您的貓來說意味著什麼。您需要理解貓的行為,才能訓練您的貓。您根本不可能讓它做完全不符合它天性的事,但您可以教它如何調整這些行為,讓人和動物相處融洽。

最好的例子就是便盒:貓有一種本能行為,就是在鬆軟的材質上刨坑,埋它們的尿和糞便。只要便盒是最吸引貓的地方,它就會一直在那裡排泄。然而,它可能對您盆栽棕櫚植物里的泥土、毛絨絨的地毯、雜物間角落裡漂亮柔軟的襪子更感興趣。只要它開始習慣使用便盒,就不會給您造成麻煩。

會說話的貓科動物

顯然,貓不像我們會說話。但是它們可以發出聲音,不同的聲音有不同的含義。這就是它們溝通的方式。「會說話的貓科動物」不只意味著要理解貓的發聲,還要理解貓更複雜的語言——肢體語言。

貓「講話」。貓會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我們用了很多豐富多彩的名稱來描述這些聲音。它們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表示滿足、有的呼救、有的懇求食物或陪伴、有的表達令人毛骨悚然的極端驚嚇。

貓的標準叫聲(或發聲)是喵喵叫。新生貓喵喵叫的音量令人吃驚。這些叫聲可能表示它餓了或它冷了,也有助於母貓找到小貓。貓長大後,它仍然會經常喵喵叫,以吸引注意(例如:如果貓想要告訴您它覺得是吃飯的時候了)。

貓在生氣、驚恐或是攻擊時,它會嘶嘶叫,這是在發出明確警告,無論是任何人或任何東西都不要再靠近它。嘶嘶聲常伴有吼叫,嘶啞的警告聲起起伏伏。貓在極度恐懼或生氣時會尖聲喊叫——無需任何其他解釋。

時高時低的叫喊是您的貓在房間裡徘徊時(通常在半夜)發出的悲慟、幾分幽靈般的聲音。養貓新手(甚至一些經驗豐富的貓主)有時會把這些正常發聲誤認為是它們在表達痛苦、困惑或是孤單,以為他們的貓情緒低落。發情期的母貓叫喊,表示它已經準備好交配。雄貓向母貓大聲叫喊,表示它準備好交配,這就稱為叫春。這叫聲同時也在向雄性對手發出警告。

三種聲音是貓獨有的。高聲大笑,發出聲音表示愉悅的問候,聽上去像快速的高音調的咯咯叫。貓還常常發出奇怪的喳喳聲和啁啾聲,它們看到窗外的鳥時常常發出這種聲音。這就是最難懂的「wacka-wacka」,這是以畫貓而著稱的柯里班創造的術語。最後,咕嚕聲當然是所有貓科動物發出的最奇怪的聲音。這也是最飽受爭議的聲音之一。

一隻極度滿足的貓會發出很高的咕嚕聲,一隻極度緊張或抑鬱的貓也會這樣。這導致一些研究者認為貓這麼做是為了使自己產生安全感。甚至還不完全清楚貓如何發出咕嚕聲。多數野貓會發出咕嚕聲,但是大概家貓是唯一可以在吸氣和呼氣時都能發出咕嚕聲的。

解讀肢體語言。貓的動作很柔軟,而且通常是安靜的,但事實上是在表達它們的意思。貓身上的每一寸地方,從鼻子到尾巴末端,都可以傳達一定的意思。

我們可以將貓的精神狀態分為幾種:比較外向、比較內向、介於外向和內向之間。處於防備狀態的貓更內向,通常只有在受到追趕的時候才會攻擊。另一方面,準備發動主動攻擊的貓更外向。

耳朵很明確地顯示了貓是處於內向或是外向狀態:耳朵耷拉在很後面,貓的精神狀態更內向。而在貓好奇或是友好的時候,耳朵會豎起(向前並豎起),這些都是外向的精神狀態的表現。

睜大眼睛也是一種外向的表現。其他肢體或聲音信號也會告訴您,貓是否處在良好的外向狀態,也就是說,高興或嬉戲的貓會睜大眼睛,但是受驚嚇的貓也會睜大眼睛。放鬆地睜大眼睛反映了中性的內在狀態;放鬆地眯起眼睛常常說明貓很順從,但是也可能暗示貓很滿足。

貓瞳孔的大小也暗示了它的感受:瞳孔放大可能表示驚恐,而瞳孔收縮則表示攻擊。直直地瞪著您是一種外向的信號,意思是:「後退,老兄!」

甚至貓嘴巴的位置也能透露出一些它的感受。嘴巴張得越大,通常貓就越外向。另外,嘴巴也可能說明貓處於憤怒(嘴唇抿緊,緊張)或玩耍(嘴唇沒有抿緊,放鬆)的狀態。當然,如果貓張大嘴發出嘶嘶聲、吐唾沫並露出利齒,顯然說明了它怒不可遏。

張著嘴可能暗示攻擊、憤怒甚至盛怒。

貓的尾巴起著很多作用,其中一個作用就是暗示了貓想表達什麼。尾巴直立是外向的信號,常常是友好問候的一部分,或者傳遞「跟我來」的信息——注意貓媽媽帶著小貓的時候,或在下次貓試圖引誘您到儲存貓食處加食的時候觀察一下。甩動尾巴表示它很激動,可能意味著生氣、興奮或期待,尤其是在玩耍或獵食時進行突襲前。尾巴豎起暗示害怕,而放鬆地輕輕擺動尾巴則表示心滿意足。

身體傾向是另一個外向或內向行為的信號。身體伸直表示友好、自信或攻擊性。當一隻貓站得比另一隻貓更高、爬高或「豎起毛髮」,以使自己顯得更高大威猛時,常常顯示了支配慾、攻擊性或公然的威脅。

這種戰略在大家熟悉的「萬聖節貓」姿勢中(有時稱為三角架或拱門)體現得很明顯,貓側向一邊,弓起脊背,豎起毛髮,發出嘶嘶聲。這種姿勢結合了防守要素(例如:轉向一側)和公然威脅(例如:使自己看上去更高大)。另一方面,當一隻貓蜷縮起來、滾向一邊或遠離對方,使自己看起來更弱小時,它是在試圖顯示它不構成威脅。

攻擊和玩耍

當貓變得有破壞性時,專家提出的建議常常讓主人感到萬分驚訝:再養一隻貓。主人擔心兩隻貓會造成雙倍的破壞,這是可以理解的,另外有破壞性的貓現在會欺負新來的貓。幸運的是,前一種情況幾乎不可能出現,大部分是因為貓的精力都集中到了另一隻貓身上。

這似乎讓新來的貓有理由感到害怕。必須要有一段時間磨合,有一些牴觸和小衝突是很正常的。然而,許多養了幾隻貓的主人看到貓在一起精力充沛地正常玩耍,這使他們確信貓可以和睦相處。

玩耍是必需的。玩耍是天生的行為。所有的哺乳動物——包括貓、狗和人——都要玩耍。儘管年幼的動物玩耍得更加頻繁,精力更充沛,但成年動物也要玩耍。事實上,玩耍貫穿了動物的一生。

我們必須玩耍……但原因是什麼?幾十年來,動物行為學家都認為:玩耍——像所有天生的行為一樣——背後必定有更深的理由。他們引用了自然選擇理論,說如果玩耍行為完全是漫不經心的,那就是浪費時間和精力,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退化消失。顯然,這些研究者需要走出戶外,更多地親身體驗玩耍的樂趣。

玩耍可以作為成年貓的重要行為的實踐練習,這就是為什麼玩耍與攻擊行為非常相似的原因。如果一隻貓盤坐在地,背部一陣抽搐,擺動它的尾巴,然後突襲它的同伴,整個身體趴在毫無戒備之心的受害者背上,爪子抓住對手的脖子,那完全是玩耍;而如果這一系列行為應用到實戰中,那就是圍捕和殺戮獵物。但是最終,研究者勉強承認玩耍可能有其他的目的,一個曠古以來人類就知道的目的:為了樂趣!

我怎麼知道這是真的?貓科動物嬉戲常常無拘無束:吵鬧地跑來跑去、熱情地追逐、突襲、圍捕、撞擊身體、摔跤、撕咬。但是說到聲音,它還相對安靜些。貓在真正打架時,會發生玩耍中的所有這些相同行為,在一回合的快活玩耍中,它們發出嘶嘶聲、吼聲、尖叫聲,貓毛四處亂飛。玩耍時的行為和攻擊時一樣,但是它們是內向的:它們拍打頭部,但是縮著爪子;它們也互相撕咬,但是爪子放鬆,動作誇大。

玩耍的其他特徵包括頻繁互換角色——在摔跤比賽中誰在上面、誰追誰、或誰的肢體語言更內向或外向——以及玩耍時的面部表情(放鬆、寬下巴、眼睛睜大)。如果您懷疑人類會嬉戲,只要看看一群學生課間衝出教室門的情景!

讓您的貓處在最佳狀態。既然您可以辨別出貓的玩耍行為,您可以鼓勵這種行為,使它更健康更快樂。如果家中只有一隻貓,您有責任成為它的玩伴。

只要安全,貓玩具也很不錯,但是貓也需要您陪它們玩。追逐、圍捕和突襲遊戲是貓科動物最喜歡的遊戲。相比靜止的物體,貓更喜歡移動的物體,所以擺動、反彈、滾動或振動的玩具尤其有吸引力。

即便家中有幾隻貓,人們也需要陪貓玩。玩耍是一種「社會粘合劑」,您的貓越將人類視為潛在玩伴,它們就越能與人類融洽相處。

您了解貓的行為,並不意味著您就必須忍受它。您可以採取一些步驟讓貓改掉壞習慣。在下一部分,我們會介紹訓練貓的基本法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