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吃冰淇淋?快被世界各國月子「奇俗」嚇哭了!

@ 2015-09-15

俗話說,月子是女人重生的機會。月子坐的好不好,關乎到你以後身體各方面的健康。所以,中國人歷來注重坐月子,傳統的中國坐月子習俗更是講究頗多,「不能洗澡、不能洗頭、不能喝涼的,不能吹風……」。難怪有不少的媽媽們呼喊,中國坐月子比坐監獄還難受。那麼,是不是每個國家坐月子都是這樣呢?答案是否定的。由於東西方人的身體素質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所以世界各國坐月子的習俗也是大不相同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世界各國坐月子都有哪些奇怪風俗吧。

日本:用冰袋敷身體,可以外出

(依依媽)

中國對於坐月子是看得很重的,有很多這樣那樣的規矩。但在日本就不一樣了。

涼的東西:產婦刷牙、洗臉、洗手都是用自來水(冷水)。我有兩天乳房漲痛,護士讓我用冰袋敷,在國內,冷的東西是絕對不能碰的,更別說冰袋了。如果是在國內,按照傳統的說法,月子裡不能吃水果和冷的東西,但是在日本頓頓都有水果的,而且還有冰蘋果、冰牛奶,還提供冰茶。

飲食:月子裡的營養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日本,大家都很重視。日本的醫院裡負責3餐,有專門的營養師給配餐,主要的食物就是米飯和醬湯,葷菜有時候是肉,有時候是魚,也有蔬菜和水果、牛奶什麼的。下午有一頓下午茶,喂母乳的媽媽,晚上還有點心。

穿衣:中國人講究月子裡不能見風,要穿長袖長褲什麼的,在日本我身邊的產婦都是穿一件半長的睡裙,很少看見有人穿長褲穿襪子。日本的新媽媽出院的時候都是一身短夏裝,光著腳穿涼鞋。我當時也一直光腳,不過出院的時候還是穿了長褲。

吹風:因為我生依依的時候是夏天,去浴室洗澡,換衣服的地方就放了一台電扇,那些產婦洗出來就直接對著電扇吹,這在中國,大概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外出:中國人講究坐月子是不能出門的,在日本,出院後1周,我就帶著孩子去醫院回診,後來快要出月子的時候,因為孩子起濕疹,又去了次醫院。總之,在國內坐月子不能做的事情,我基本上都經歷了。

主播點評:其實,月子期間只要注重休息,合理飲食,適當鍛鍊,避免感染就好,確實不需要太多條條框框的講究。但是,營養補充是絕對需要重視的。不管在中國還是外國,月子裡新媽媽的營養問題都十分的受重視。按照我國營養學會的推薦,哺乳期的母親比非孕期婦女每日攝入的熱量要多800千卡,也就是每日攝入的總熱量不低於3000千卡。其中碳水化合物要占60%~70%,脂肪20%~25%,蛋白質12%~14%。如果按照分量計算,穀物類占6~11份,雞蛋、牛奶、肉類占2~3份,蔬菜水果類占3~5份,油脂和糖少許即可。這裡特別要強調,多吃水果蔬菜不僅可以補充多種維生素,而且對於產後很容易出現的便秘也有預防作用。

德國:晚餐吃水果麵包,喝催奶酒

(漢漢媽)

生完寶寶後,德國的醫院裡沒有熱的東西可以喝,不僅如此,醫生還送了我一瓶酒。

洗澡:我是順產,剛生完,醫生就叮囑我說我血壓低,不要自己起來,而且因為我失血很多,醫生建議我頭一天就不要洗澡了,第一次洗澡是3天以後了。

飲食:分娩後,醫院裡沒有熱水可以喝,是我主動和醫生要的,但是他們也只給了我一壺茶,是一種催奶茶,之後喝的就都是帶氣的礦泉水了。晚上,我的晚餐也和大家的沒什麼區別,麵包、水果什麼的。讓我感到很意外的是,孩子出生後,醫院會送給每個新媽媽一小瓶酒,據說有催奶的功效。我只喝了一小口。雖然,中國很多關於坐月子的傳統說法不是很科學,但也有很多做法還是可取的,比如說喝湯。我就讓婆婆去買來牛骨、雞腿、牛尾等煲湯喝,對於身體恢復和下奶都很有好處。

外出:產後第五天出院,回到家,吃過晚飯之後,我們就出去散了步,天氣很涼,我在頭上扎了個小毛巾,不過晚上還是出了身冷汗。寶寶出生第十天的時候,我們開車到另外的一個城市去參加朋友的PARTY,我怕受風就戴了一頂帽子。

主播點評:現代坐月子雖然沒有那麼多講究,但是,產後營養一定要跟上。中國人與外國人的體質不一樣,飲食習慣也大不同,所以,產後吃麵包水果的飲食習慣未必每個人都適合。特別在產時失血過多的情況下,產後一定要加強營養,可以多吃一些動物的肝臟和血,另外也要注意補充水分,多喝點湯水。喝湯說來是與中國的飲食文化有關。對於哺乳期的母親,每天一定量的流質食物肯定對乳汁的產生是有益的。一般來說,產後當天和第一天內由於產婦的食慾差,胃腸的消化功能還沒有完全恢復,建議先進食一些清淡的半流質食物。其後,在保證飲食中有優質的蛋白質和充足水分攝入的情況下,不必天天煲湯,也完全可以有充足的奶水,身體一樣可以康復。

美國:醫院給產婦送酒,百無禁忌

(丫丫媽)

在美國,人們沒有把「月子」當成是很特殊的狀態,所以我的「坐月子」經歷也非常簡單。

洗澡:我在美國坐月子很簡單,也沒有太多的禁忌。產後不用自己要求,醫生和護士就會幫我舒舒服服地洗個澡,這是他們的工作職責之一。

喝酒:分娩後第二天,為了慶祝寶寶誕生,醫院還送了一瓶酒給我。

安全:我在出院前,醫生還會檢查我們有沒有準備必要的用品,比如說嬰兒汽車座椅什麼的,如果沒有,是不讓出院的,這些方便很周到。

外出:基本上我就沒怎麼坐月子,出院後一個星期就開車出去買東西了,只是注意不要過度勞累。

營養:吃的好一點,尤其是注意補鈣和維生素,不過美國的家庭平時就很注意這些了。

主播點評:美國人坐月子,真是可以用百無禁忌來形容啦,但是,是否適合要因人而異。不過,產後不要注意過度勞累,吃好一點,注意補鈣和維生素是非常重要的。補鈣是避免「月子病」的關鍵之一。孕期和哺乳期缺鈣不僅會影響到寶寶,也是眾多「月子病」(腰疼,關節疼,腳後跟疼等)和更年期後骨質疏鬆的罪魁禍首。所以,哺乳的媽媽每日攝入鈣量應該不低於1500毫克。產後,高蛋白質飲食還會增加腎臟對鈣的排出量,因此,更要注意鈣的補充。

加拿大:喝冰水吃冰淇淋,不坐月子

(云云媽)

中國女人生孩子和老外最大的不同是生完孩子後我們要坐月子,而老外不坐。

我懷老二的時候,正在加拿大開店,女客人往往會問預產期是什麼時候。當我說是八月時,一開始她們的回答我都摸不著頭腦。比如有個人說:「哈哈,你們家的冰箱裡到時肯定裝滿了各式冰激凌了。」我看著她呆笑,接不上話,因為實在是不明白生孩子和冰激凌之間有什麼關係。等人走了,慢慢琢磨過來大概是產婦生完孩子比較虛,一個勁冒汗,又趕上夏天,所以她們要吃冰激凌降溫消汗。想想產婦坐在床頭大吃冰激淋的情景,真會讓一批中國老人暈過去。

我家老娘特意千里迢迢來加拿大幫我坐月子,帶小孩。她對坐月子向來持及其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態度,所以我在「刑期」來臨之前,試圖做做她的思想工作,不敢奢求監外執行,但求有更多的放風時間和自由度。所以就經常在老娘耳邊吹風老外女的如何的不坐月子,產後就吃冰激凌,啥事也沒有。老娘說:「你看她們現在沒事,等老了病就找上身了。」可是老外的老女人們個個活得都挺滋潤的,腰杆挺拔,沒見她們得什麼「月子裡落下的病。」以此反駁老娘,老娘深知我的目的何在,眼睛一瞪;「老外和我們不是一個種,你是黑眼珠他們是藍眼珠,你能和她們比,芸豆和土豆能一樣種嗎?」頓時啞口無言。

生完老二的當天夜裡,肚子疼的厲害,就按鈴叫護士給我止疼藥吃。她端來一個帶蓋的紙杯,杯子入手冰涼,晃一晃,裡面「嘩啦嘩啦」地響。當時正值盛夏,老外都喝冰水,所以護士理所當然地在水裡加了半杯冰塊。我想,冰水就冰水吧,人家老外產婦都能喝,咱怎麼就不能喝?放到嘴邊剛抿了一點,一股寒氣已經嗖地鑽進了五臟六腑,渾身打了個冷戰,牙齒全都酸溜溜的,肚子立即抽成一團更疼了。這冰水真就咽不下去。無奈再一次按鈴,問護士能不能給我換一杯熱水。她奇怪地看著我反問:「熱水?(大夏天的)你要熱水?」我說對,我想喝熱水。她犯了愁,因為廚房冰箱裡有果汁、牛奶,要咖啡也有咖啡壺現煮,可就是沒有喝的熱水。我說你要麼就用咖啡壺燒,不加咖啡燒出來的就是熱水,要麼就用微波爐把這杯水打兩分鐘就行了。她接過杯子走了,過了一會送進來一杯熱水,我這才將藥吃下去。不知真是人種不同還是生活習慣的問題,或是其實在我們心中已經根深蒂固地埋下了產婦不能吃涼的這樣的觀念,所以到了真槍實彈的時候,不用老人監督,自己就墨守成規了。

主播點評:生產後,產婦的身體十分的虛弱, 急需休息與恢復,因此,科學坐月子還是十分有必要的。雖然月子期間不至於不能吃水果,但是,喝冰水和吃冰淇凌顯然是不行的。產婦胃腸功能較虛弱,胃腸對冷刺激很敏感,吃過涼的食物容易導致胃腸淤血,影響消化功能,因此,更不用說喝冰水和吃冰淇凌了,肯定是無益於身體的恢復的。因此,哪怕是在夏天,產婦還是要忌口為好。

英國:生完幾小時後就出院,不再坐月子

其實,早在20多年前,英國還是有「坐月子」的說法,比如要求母親生完小孩後,好好休息10天。但「坐月子」並不能稱為一種習俗,而今更是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甚至有人認為坐月子是迷信。一位三個孩子的英國母親露絲,首先第一句話就將「坐月子」定性了,「那是迷信。」她接著說:「如果不是迷信,那只是一種習慣或者傳統,因為關於坐月子的建議是不能得到事實和科學支持的。」她認為原先之所以有這傳統,那可能是由於原先的醫療水平比較低、平常生活的營養也不足,所以在生產後就得好好照顧婦女的生活與起居。

主播點評:事實證明,無論是哪一種坐月子方式,產後注意休息,不能操勞是肯定的。一般在正常分娩後第二天,剖宮產後大約一周,產婦逐漸適應了變化,體力也有所恢復,這時除了每日的室內活動外,可以逐漸增加戶外的活動量,做一些產後體操等主動的身體鍛鍊。這樣一方面可以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避免便秘,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坐月子」做不好的後遺症之一——肥胖。但是要注意的是:產後不要過早做重體力勞動,以免造成日後的陰道膨出和子宮脫垂。

加納:新媽必須洗澡,並且可以用冷水洗澡

如果說西方人由於身體強壯而不坐月子,那黑人的身體不是更強壯嗎?這樣推測,那非洲是應該不會有坐月子的習俗了。但是,通過採訪,發現黑人原來也有「坐月子」的說法。看來這不僅僅是與個人的身體狀況有關,更重要的是與—個民族的文化習俗密切相關。但是他們沒有不能吃生冷食物的忌諱。令人驚奇地是,在他們國家,坐月子期間,新媽媽必須洗澡,而且可以是用冷水洗澡,當然建議是泡在熱水裡。這大概是為了衛生,與中國一個多月不能洗澡的習俗是截然相反的。

主播點評:月子裡洗澡是有益於產婦健康的,但是產後洗澡講究「冬防寒、夏防暑、春秋防風」。在夏天,浴室溫度保持常溫即可,天冷時浴室宜暖和、避風。洗澡水溫宜保持在35℃-37℃左右,夏天也不可用較涼的水沖澡,以免惡露排出不暢,引起腹痛及日後月經不調、身痛等。因此,洗冷水澡,顯然是不可取的。

越南:必須一直坐床上,夏天也要生火爐

我國的鄰居越南,對於坐月子也是很有講究的。按照越南坐月子的傳統,新媽媽必須一直坐在床上,而且床下面得有火爐,即使夏天也是如此,而且還不能待在空調房間。此外,坐月子主要還是需要注意飲食,比如要多吃催奶的食物,不要喝蔬菜湯,不要吃生冷的東西,不能常洗澡等等。

阿周,兩個孩子的越南媽媽,說:「我生小孩那會,也是新潮女性,對於那些坐月子的忠告很反感,覺得那些都是迷信,比如我覺得老在房裡待著悶就出去溜達,隨心所欲地吃東西,包括冷的食物還有喝蔬菜湯,感覺要衛生要清爽,所以還經常洗澡,而這些都是傳統坐月子忌諱的事情。」不過,她隨後筆鋒一轉,感嘆道:「唉,年輕時候不懂事,現在感覺有後遺症了。」她說她的祖母有6個孩子,生每個孩子的時候,都很注重坐月子,所以現在她年老祖母的身體比她的身體還好。

主播點評:看來,不同的文化習俗,不同的身體狀況會決定你究竟坐不坐月子。但是,坐月子這個習俗既然存在,就一定有它存在的理由。現在女性雖然沒必要按照傳統習俗一一照辦,但是老人的經驗還是應該聽取,總有一些值得借鑑的地方,我們應該要運用更科學的知識來知道月子裡的生活。

——媽媽網原創資訊

更多精彩母嬰資訊,可關注微信獲取!

如何關註:打開微信→添加好友→查找or即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