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講話太直,今天要講的是一個本地汽車Spec很差的故事:馬來西亞是一個「世界著名」的汽車市場,年銷量不到70萬輛,卻要養著2間國產車,而且車價是全世界第二貴,連國產車都貴(為什麼國產車會貴?請閱讀這個),但是汽車的配備和價格從來都不成正比(最近幾年某某日本車廠和某某國產車廠有改進了。。。),往往我們付出的價錢比外國高,但是我們拿到的配備卻比外國少,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呢?講話太直分析了種種狀況,分析出下面四種原因,分別是政府,消費者,代理和車商。。。
1.政府
這裡說的政府的原因不是因為政府對外來品牌征高稅,而是政府並沒有在安全配備上制定一個有力標準,而目前現有的法規執法也非常鬆動,例如政府在幾年前宣布國內新車上市必須最少要有雙氣囊,但是在法令執行後某某日系牌子新車上市依然還有1個氣囊,這點確實讓人不明白。再來就是,當歐美日韓澳都開始強制新車必須配備ESC才能上市販售,其中歐洲更是規定必須有6氣囊才可以販售,而我國的法規依然停留在雙.氣.囊,就連最最最基本ABS都不是法規規定必須配備的就連最最最基本ABS都不是法規規定必須配備的就連最最最基本ABS都不是法規規定必須配備的,因為很重要所以必須講三次,這樣確實讓人有些難以接受。
如果政府制定法規,例如台灣政府規定新車必須有胎壓偵測才可以上市,廠商能不給嗎?
好在這幾年一些韓系日系甚至國產都開始願意把安全配備下放較低價車款,所以這樣的情況算是有很大的改善了,3年前算有ESC的車款十根手指算得完,現在沒有ESC的車十根手指算得完。。。
2.代理
代理在這一方面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基本上進來馬來西亞的車款里的配備都是代理可以決定的,對比海外市場,一些在本地熱銷的車款所有的配備和外國比仍然差上一截,但是這幾年這樣的情況確實也出現了改善,很好的例子,我國某日系B-Segment房車的配備完全不輸給高檔汽車,對比台灣同樣的車款,我們的僅僅少了一個胎壓偵測器,除此以外在影音娛樂配備,安全配備等等我國的車款都比台灣販售的來的好。另外一家最近兩年非常火爆的日系車廠也一樣,在本地的C-Segment房車居然下放了停車熄火,車道偏移警示,車側盲點偵測,遠近光自動切換等等高階安全配備,這點確實值得讓其他代理學習。
3.原廠
原廠的策略也是影響汽車配備的因素之一,在一些市場競爭激烈的市場,原廠不得不以更多的配備來吸引消費群,但是在一些市占率高,競爭比較不激烈的市場,原廠就會認為沒有必要下放太多配備,當然這點關係著原廠的誠意,配備有沒有誠意就看消費者自行拿捏,但是必須說的是配備少的車不一定是爛車,配備多的車也不一定適合你,不然也就不會出現國外組織票選最不實用的汽車配備了。
4.消費者
個人認為消費者是這四點裡面最最最重要的一環,為什麼?很簡單,當一間廠商推出的車款配備少,價格貴,但是依然還有人買單,那麼原廠為什麼還要給你其他的配備呢?當其他廠商推出豐富配備的車款,但是卻不受市場青睞的話,那廠商為什麼還要推出擁有那麼豐富配備的車款呢?
舉個例子,去年某某車廠推出了一款小型車,在安全配備上非常豐富,一些高階車款上出現的車款安全配備都放在車款車上,並且打著「Game changer」這個名號上市,目標就是瞄準了市面上另外一款暢銷同級車款。但是一年下來,該新車款的銷售成績遠不如它的競爭對手甚至連對手銷量的一般都達不到,廠方看著那個所謂的Game Changer完全威脅不到自己的產品,那他何必去添加配備來吸引消費者呢?
所以說,原廠在本地市場會給予什麼配備,很大部分原因還是看消費者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