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風的急救、康復與預防方法】供參考

@ 2015-09-12

西醫被認為是實證科學,而按當前最為科學的方法治療中風,療效卻並不令人滿意(因中風去世的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可謂例證)。為此,何不換換思路,試一下「不科學」的中醫的手段呢?只要能讓中風病人迅速康復,並儘量減少後遺症,我想即使是所謂「不科學」的東西,也值得我們重視。事實上如果我們用正確的中醫方法治療中風,配合西醫治療,則效果往往會超出意料之外。

中風,故名思義,其由風所致,其治亦當祛風。奈何唐代之後,儒學漸盛,傳統的天人合一思維被實證思維所代替,於是從陰虛、火旺、血瘀、痰滯上下功夫,祛風遂成絕響。千餘年來,朦朦昧昧,稀里糊塗,中風遂被治成四大絕症之一。至今中風之證多治成不可逆之後遺症,以至於如此不堪之境地,良有已也。所謂的科學不應該只是口舌上的談論,而應該是實實在在的臨床療效。西醫被認為是實證科學,而按當前最為科學的方法治療中風,療效卻並不令人滿意。為此,何不換換思路,試一下「不科學」的中醫的手段呢?只要能讓中風病人迅速康復,並儘量減少後遺症,我想即使是所謂「不科學」的東西,也值得我們重視。事實上如果我們用正確的中醫方法治療中風,配合西醫治療,則效果往往會超出意料之外。

中風急救

中風急性期最需要中醫急救,歷代有許多有效的中風治療手段。且中風急救,針刺最為方便。方法簡單,但療效確切。或有人說,中風應該馬上送去醫院搶救,自己怎麼能在家急救呢!的確,中風突然發作,送去醫院搶救是非常必要的。但在中風發作急性期,送去醫院有時也來不及,甚至於病人正在休克,如果能及時保持病人頭腦清醒,對於預防中風後遺症,並且對於搶救生命都有重大意義。

中風發作時,病人會出現突然口歪,或者突然暈倒,或者突然四肢無力而摔倒,同時可能伴有頭暈、頭痛等症狀。遇到這種情形,千萬別慌,要馬上進行搶救。此時爭分奪秒,萬萬不可大意。時間就是生命,中風最初發作的三十分鐘是最佳的搶救時間,隨著時間的推移,中風病人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即迅速上升。

家人中風時我們自己用針刺急救,這樣做的目的並不是說不送醫院,而是一邊撥打120急救,一邊在120到達之前充分利用等待的些許時間,做出最及時且有效的搶救,這樣做既搶得了最佳的急救時機,又對中風患者的康復有莫大的好處。如此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針刺急救,簡單有效。手法易學,人人都需掌握此技術。

中風急救,針灸最好。一則及時,發現中風,在一兩分鐘之內馬上針刺,可以有效地預防後遺症的發生。二則速效,遠效於任何西藥,而且無任何毒副作用。三則,作為兒女,這正是孝順的最大體現。老人中風,如果我們不懂得急救,往往只會打電話往醫院送,豈不知已經永遠錯失了最佳治療時機,這樣會後悔終生。

方法有以下幾個:一則,把病人的五個手指尖聚攏在一起捏緊,手指尖略見充血紅色。用針在每個指尖上各點刺一下,擠出幾滴毒血。二則,用手捏緊病人的耳垂,向下拉數下,再用針點刺耳垂任何位置,使出幾滴血即可。這樣做可以迅速緩解中風症狀,甚至可以預防休克的發生。三則:人中穴,在鼻唇溝的上三分之一處。三則:素髎穴,即鼻尖。此數穴既可用三棱針點刺,亦可直接針刺。刺入即出,要有血出來才行。邊刺邊擠,每個手指頭尖要流出至少三四滴血出來。這樣處理之後,昏迷的病人可能會慢慢醒過來。如果效果不明顯,還可以再在十個腳趾頭尖上刺血。這樣做可以迅速緩解中風症狀,甚至可以預防休克的發生。

同時,如果屬於中風閉證,病人表現是牙關緊閉、口噤不開、兩手握固、肢體強痙、大小便閉等症狀,則可以馬上給病人灌服一粒安宮牛黃丸。用溫水化開,撬開嘴巴,慢慢餵下去。若不能吞咽,可用胃管灌下。一天一粒,連續用七天。按中醫理論,中風有閉證與脫證之別。安宮牛黃和蘇合香屬於開竅藥,但都用於閉證。如果是脫證,一般不能用。脫證則見目合口開、鼻鼾息微、手撒肢軟、二便自遺、汗出肢冷、脈微細欲絕等。救急時不可濫用藥物,但針刺放血卻最為有效。家裡有高血壓的老人,或者家族有中風病史者,一定要在家裡常備安宮牛黃丸,或者蘇合香丸、牛黃清心丸之類的醒腦開竅類藥丸,有備無患。突然中風時在第一時間把藥丸化入溫水中灌下,可以有效地預防中風後遺症的發生,並且能提高生存率。或用雲南白藥亦可,在急性期每次服半克,日三至四次,有急救之功。

如果可能,再配合用中藥湯方。

一方:生川烏15克,生附子10克,木香10克,生薑10片,紅參30克,一付,水煎兩小時,急服。在大面積腦梗死、腦出血引起的閉脫相兼者都可以使用。此方可急救中風,效果令人滿意。但此方有毒,一般情況下不可濫服,需在中醫醫生指導下用藥才好。

再者,在送病人去醫院的途中,如果醫生比較開明,可讓醫生配合觀察,看是不是屬於中風脫證。其表現為:病人神昏深沈,情志多恍惚,面色多慘澹失神,氣息多急促低微,肢體多鬆弛無力。脫證有三大症,即脈微、汗出、肢厥。

若是脫證,則急用此方:

紅參60,制附片50,生龍骨60,生牡蠣60,乾薑30,炙甘草30,麥冬30、五味子15,山萸肉45.兩付,可回陽固脫。病勢危重者,隨煎隨服,鼻飼24小時內不分晝夜頻頻服。此方最能救脫固本,可有效挽救生命。特別是不能及時送去醫院搶救的情況下,一定要抓緊時間用中醫搶救,以免耽擱了病情,造成不可逆的後果。

中風的恢復治療

用以上的方法搶救之後,病人略醒,則可考慮繼續用促進中風恢復的方法。一則,可服續命湯。兩千多年來,續命類湯方歷來為治風第一方。《千金方》指出:「依古法用大小續命二湯通治五臟偏枯賊風」,即是其證據。我在微博中力推針灸以及續命類方治療中風,實在是迫不得已。當前醫療條件下對於中風的療效太差強人意了,本可速愈的小病被稀里糊塗地治成大病重病,甚至於殘廢一生,實在是觸目驚心。既然古代文獻記載有前賢治癒中風的方法,白紙黑字擺在那裡,與其拘泥於掛水,何為認真研究一下,並試用於臨床呢。

麻黃15,肉桂15,炙甘草30,生薑75,黨參15,川芎15,白朮15,杏仁15,制附片30,防己15,白芍15,黃芩10,防風23,三付,水煎服,日一劑。因制附片用量較大,需久煎兩小時。此方是小續命湯。

中風最為可怕,聰穎之人轉成半痴,健壯之體瞬變臥床,其後遺症使人半生不能自由,殊為痛惜。因此,預防中風,並且有效地去除中風後遺症顯得最為重要。在此我強力推薦諸續命湯。

從文獻中知道,唐宋之前對於中風的治療,臨床主要用續命類方,包括大、小、西州、古今錄驗續命諸湯,療效極為可觀,有大量臨床病歷可以證明其效。此法數百年來一直為治中風之準繩。細讀古代文獻,我們發現唐宋以前中風並不算是絕症,宋代名醫許叔微曾說:「凡中風,用續命、排風、風引、竹瀝諸湯及神精丹、茵芋酒之類,更加以灸,無不愈者。」也就是說,中風基本上都可治癒,這可完全顛覆了當前醫學界對中風的認識。由此看出,續命湯類方對於促進中風偏癱的康復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奈何今人不喜此法,把前賢經驗棄如泥砂,反喜降火降壓化痰化瘀,以西醫病理指導中醫用藥,結果導致中風後遺症數不勝數。之所以當前治中風不敢用續命類方,原因有二,一則神經病理學檢查以及生化檢測見中風病人血液粘稠度增高,腦供血不足,遂套用中醫理論認為是血瘀,於是活血化瘀成為治中風之常規。二則,麻黃含有麻黃素,有升壓作用,遂認為不利於中風。按西醫理論指導中藥臨床,就把含有麻黃的所有續命湯給完全拋棄了。

一代醫傑徐嗣伯認為,風眩之病起於心氣不定,胸上蓄實,因此有高風面熱之症。此即現代高血壓病所出現的面熱瞀眩及中風初期的風火僭張證。此論發千古之秘,惜未引起歷代醫家重視。今人治高血壓多在重鎮潛陽及活血化瘀上打算,而不識其證本質在於風。痰熱相感而動風,風心相亂則悶瞀,徐氏主張用續命湯。

我的觀點是,只要有療效,只要安全可靠,什麼方法都可以嘗試。為什麼不能開拓思路,恢復古法,把中風這一頑疾徹底治癒呢。孫思邈曾患中風,急服續命煮散十天而中風竟愈。民國著名中醫黃竹齋先生仿孫氏之法,臨床常用續命類方配合安宮牛黃丸治療急性中風,效果極好,讓數不清的中風病患順利康復。當代名老中醫李可先生數年前中風亦曾自服續命方而愈。

中風的預防

預防中風,有人相信掛水通血管,說是掛水後馬上輕鬆。豈不知素體寒濕而易致肥胖血瘀,陽氣本已不暢,然後水濕打入血管,更增其陽虛血瘀痰滯。當時舒暢不過是藥物稀釋血液促進活血之效,藥效一過,則寒濕加重,更損真陽。如此預防中風,是促其中風,得不償失。經常掛水通血管者,可不慎哉。

針曾診治奧地利施華洛世奇某位董事,中風一年半,經西醫診治後遺留右半身不遂,求治於針灸。如果早期能及時配合針刺或者中藥治療,斷然不至於從此在輪椅上度過餘生。由此感嘆中國人其實非常幸福,我們老祖宗留給我們一整套中風急救的醫療手段,完全可以有效地防治中風。奈何中風偏癱仍然如此之多呢!

另外,有研究發現,45-54歲的女性發生中風的可能性是同一年齡段男性的兩倍,且在這一年齡段的女性的血壓和膽固醇水平都高於同年齡段的男性。分析其原因,多年來女性一直通過月經排出瘀毒,此年齡段女性月經初停,驟然失去排毒途徑,瘀毒內滯,氣血失暢,濁毒不泄,則上攻神竅,發為中風。更年期的女性體內陰陽平衡失調,易誘發中風。故需重視預防中風。其治療原則:平衡陰陽,重在扶陽,補腎通絡,兼以活血祛風。方法:一則針刺,請有經驗的中醫針刺諸風穴,可保不患中風。二則重視灸法,溫灸足三里、腎俞、懸鐘、湧泉諸穴,可溫補脾腎、降氣祛風。三則配合湯藥。古法有諸續命湯,於中風既可治療,又能預防,可請明醫辨證施用,及時針藥調理。

臨床上可以明顯觀察到,男人遠較女人多見高血壓、中風、高血脂等症。我分析其原因,排除應酬飲食原因之外,亦可能在於女人有月經。女人借天地之力,每月排血一次,趁機排出體內的瘀血痰濁。這樣無異於清洗了體內的瘀毒,而且是有規律地清洗。如此可以保證女人的身體不至於出現瘀滯不通的病理情況。毒去瘀化,血氣通暢,上實得泄,內風自然不動。男性沒有月經,不能及時排出體內淤積的毒素,如果更兼妄勞傷精,便秘於下,怒起於上,則下焦虧虛,上焦蓄實,肝風內動,發為中風。

凡動脈硬化、高血壓及中風之症都屬於風證,因此都需忌食動風之物。但按南北朝醫家徐嗣伯的說法,此證當忌食十二屬相的肉: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肉。風眩之證需忌食肉類,因為一切肉的濃汁,都易引起痰濁內生,阻滯氣機,風痰相亂,使血壓增高,發生頭痛、眩暈、耳鳴等症。且雞得巽卦,最能助風。凡體內有風所致諸病,皆需忌雞。如風郁而不暢則為焦慮抑鬱,風浮於表則為面板諸症,風肆虐於上則為中風頭暈,風行於五臟六腑之間則為臟腑諸風。人生於天地之間,與天地自然之氣機相通,若欲長壽無病,皆需順應天地變化規律。萬物的五行屬性及其生克制化即屬天地之道,不可不知。

我的朋友說,她家鄉一人平時經常通宵打牌,結果某天突然中風,住院三個多月漸覺好轉。之後這人開始重視養生,每天看電視養生節目,努力按健康的方式生活,並且向親友宣傳中醫。所以說,生病了不完全算是壞事,至少這是一個契機,讓我們知道以前的生活、飲食習慣有所不健康。及時改正才不至於白病一場。

預防中風再次復發的方法:一則重視養生,特別是精神要平和,飲食要清淡,要順應四季變化而生活。二則,避風,既要避外風,又要避內風,不要過食雞翅膀等動風之物。三則,勞逸結合,減少性生活。中風後不可再貪財縱色,思勞費神,過食辛辣油膩。四則,適當服中藥,並配合針灸,以平衡陰陽、健旺氣血。

中風偏癱患者一定不要一直躺在床上,每天都要讓人扶住站起來。這樣有兩個好處:一則可以接引地氣,平衡體內的陰陽,從而緩解病情;二則可以使身體上下氣血執行起來。人體本來是上下直立行走的,因此一定要經常保持上下狀態才算是正常。再者,中風患者儘量住在一樓,這樣可以更近地氣,有利於早日康復。

針灸防治中風

孫思邈提供了一組用於防病治病的灸療穴法,按順序先百會、風池、大椎、肩井、曲池、間使,一直到足三里。凡人稍覺心神不快,即須灸此諸穴各三壯。且認為凡將欲療病,不管是否由風邪引起,總需先灸這些穴位。若突然中風,更需急灸之。孫氏強調:「此之一法,醫之大術,宜深體之。要中之要,無過此術。」

灸法最能治療大病重病,所以古人講:大病最需用灸。當年曹操患頭風,華佗針之即好,但病情仍有反覆,藥王孫思邈認為如果華佗針後再灸,頭風豈能再發。只因不灸,邪氣內伏,其本不除,病根未斷。孫思邈說:「學者不得專恃針及湯藥等,望病畢差。既不苦灸,安能拔本塞源,是以雖豐藥餌,諸療之要,在火艾為良。」灸法甚為重要,對於預防中風頗有意義,需引起當代醫家的足夠重視。

關於針灸防治中風,古人文獻中有大量的記述。在此僅引數條。《肘後方》說:「治中風莫如續命湯之類,然此可扶持初病,若要收全功,大艾為良。」蓋中風者,皆因脈道不通,血氣閉塞。灸則喚醒脈道,而氣血得通。

灸法:昏迷時可重灸百會,可用小艾柱直接灸法。灸數百壯,以醒為度。

醒後不能言語,或緩縱不遂。先灸天窗50壯,再灸百會50壯,之後再灸天窗50壯。

另外,凡風穴悉皆灸之三壯,神良。風穴包括風門、風池、風府。

孫思邈強調:「欲除根本,必須火艾。專恃湯藥,則不可差。」

中風後遺症歷來是國內針灸科的常見病。近年來我在奧地利加強宣傳針灸,越來越多的疑難雜病患者前來診治,其中也有不少的中風患者。按中醫理論,中風之病因在內風,風為百病之長,最傷陽氣。而人體頭部陽氣最旺,傷於內風而發為中風。風與氣本屬同類,氣之肆虐者即風,針灸有調氣瀉風之功,故能治中風。

中風針灸治療最有效驗,但要求一定要在急性期及時針灸,而不要等到康復期再針灸介入。而且臨床發現,越是急性期針灸,其預後越好,且療效越是可觀。對於中風的康復期治療,西醫一般只建議大量做功能鍛鍊,效果卻並不令人滿意。如果能配合針灸以及湯藥,相信一定可以收到不一樣的效果。

一男病人中風後遺症三年,左半身不遂,伴肢體痙攣抽緊,且自覺頭腦暈沈不清。此風邪上擾,當瀉太沖、陽陵、足三里以通經絡之滯;補太溪、三陰交以養陰止痙;瀉百會、風池、風府以祛頭部郁滯之風邪,並醒腦開竅、定痙安神。六診後,漸覺頭腦清爽,活動亦見好轉。病人信心大增,目前仍在繼續治療之中。

常規的康復鍛鍊對於中風的康復亦有一定的效果,但如果不能配合針灸,效果總不令人滿意。某男,體瘦而弱,素有高血壓,36歲時突然中風,偏癱。半年後來診,為針祛風通經數穴,效果極令人振奮,自述每天病情都在緩解,特別是走路明顯好轉,以前從家裡走到其工作的餐館要40分鐘,現漸提至5分鐘,正常人則需要三分鐘。後病人不得不參加西醫的康復訓練,否則不能得到退休保險。回來後觀察其症狀,未見有任何提高,令人失望之極。

對於中風的急救,除了針刺之外,亦可用灸法。特別是急性期過後,病人仍然昏迷不醒,或者煩躁昏亂、精神萎靡,或者四肢偏癱不收,或者強直拘急,都可灸足三里、懸鐘、百會、風池等穴位,有扶陽抑陰、開竅醒神、通經逐絡、恢復氣血通暢等功能。為促進恢復,臨床不必盡用西藥,有效的針灸方法也要跟上去。

說幾個關於急救的穴位。一則:十二井穴,在手指指甲末端,我們可以用十個手指尖來代替,效果一樣好。刺入即出,要有血出來才行。邊刺邊擠,每個手指頭尖要流出至少三四滴血出來。二則:人中穴,在鼻唇溝的上三分之一處。三則:素髎穴,即鼻尖。亦要擠按使之出血數滴。此三組穴位都可救急,不僅可以搶救中風,亦可搶救心肌梗塞或中暑昏迷等,都可迅速讓病人甦醒。這樣處理之後,昏迷的病人可能會慢慢醒過來。如果效果不明顯,還可以再在十個腳趾頭尖上刺血。此數穴既可用三棱針點刺,亦可直接針刺。針具不必拘泥,只要能刺血,什麼都可以用,比如可用三棱針或注射針頭、縫衣針等尖的東西。

中風急救,針灸最有殊功。十二指尖放血、針刺人中、鼻尖等穴對於中風搶救的巨大意義,希望能引起中風患者以及家人的足夠重視。中風並非絕症,亦不是頑固性疾病,如果能在急性期得到正確的治療,完全有希望得到康復。家裡常備醒腦開竅類中成藥以及刺血工具頗為必要。

❤溫馨提示:我們致力於為您的生活提供健康指導,但並不能替代醫生之診斷治療,如您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