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麻沒在意,竟中風偏癱
老王淩晨起床上小便,感覺一側手腳軟軟的,沒什麼力氣,以為是之前睡得太熟,壓到手麻了,於是再次躺下時,換了個姿勢,繼續睡。沒想到,第二天醒來,那一側肢體竟然完全無法動彈,話也說不出了。
家人把他送到醫院時,已是早上八點鐘。就因為遲了那幾個小時,老王因此落下了很多後遺癥,下半輩子可能都無法完全離開輪椅。
然而,中風之後,有的人可以恢復如初,有的卻因此偏癱、失禁、失語,甚至斷送性命。結果如此迥異,常常僅因一念之差。
中風的搶救越早越好,如果老王半夜能意識到手腳軟是中風的癥狀,結局可能完全不同。
然而,老王的情況並非個案。每年新發中風病人,其中約有2/3的人最終殘疾或死亡。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大多數人對中風缺乏認識,搶救不及時。
2)多一分鐘,腦細胞死190萬個
時間到底對大腦有多重要?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結果是:人中風後,每拖延一分鐘,其大腦內的神經細胞就會死亡190萬個,每耽擱一小時,大腦就會因缺氧而變老3.6年。
最為關鍵的是,腦細胞並無再生能力。也就是說,那些細胞一旦死亡,後續的任何搶救,都無法使之死而復生。這就是那些患者為何會長久地留有後遺癥的原因。
3)中風分兩類:腦梗死和腦出血
中風,在西醫學裏,叫做卒中,主要分為兩大類:腦出血及腦梗死。通俗講,腦出血便是血管破了,得堵住缺口;腦梗死,便是腦血管堵了,缺血了、治療就得疏通血管。
70%—80%的中風屬於腦梗死。腦梗死病人送到醫院後,醫生會根據檢查結果,第一時間給病人做血管溶栓,疏通閉塞的腦血管,以減少腦梗死致殘。這是目前最常用,也是有效的方法。
對於一些大的腦梗死,還可以採用介入治療。即,將一根細如頭發的導絲,放到腦血管中,置入支架,把導致血管梗死的血栓直接拉出來。
腦梗死的搶救,則強調『黃金三小時』,也就是從出現癥狀到完成搶救,控制在3個小時內,而且越早越好。
4)3小時,一點都不充裕
3小時看似時間很充裕,但實際,一項調查顯示,所有的腦梗死病人中,只有20%能在3小時內趕到醫院。這20%裏面,接受溶栓治療的,也只有9~10%。
錯過「黃金3小時」的原因,常常有三種:
「延誤掉」:比如有些人晚上發現身體不對勁,想著明天再去醫院看看,結果等到天亮,病情已經加重。
「自作聰明」:比如不少人把一側手腳麻木理解為頸椎病發作或被壓到,認為說話不清楚是因為「血脈不通」,隨便擦點活絡油就好。
「進錯醫院」:一般只有大醫院才有卒中治療能力。病人先去了診所或無治療能力的醫院,再轉診,便耽誤了時間。
5)中風先兆:一側肢體麻木
網絡盛傳腦梗死有八個先兆:「眼前突然發黑,哈欠不斷、短暫頭暈、肢體麻木、流鼻血、原因不明的跌跤、精神改變」。這些有一定道理,但缺乏臨床依據。
真正的中風先兆,是「短暫性腦缺血」,也叫「小中風」。表現為一側肢體麻木或無力、說話不清、眩暈、復視、聲嘶、偏盲等,但往往持續幾分鐘後就自然緩解。及時診斷處理,能預防中風出現。
遺憾的是,只有15-30%的病人出現小中風,它常常也被忽略。出現小中風,要立即到急診處理。
6)如何辨別中風:FAST原則
當然,中國腦梗死患者普遍搶救不及時,還與急救體系不完善有關。不過,除開急救體系的問題,就病人個人而言,其實還是有許多可為之處的。比如自己掌握辨別中風的基本技巧「FAST」原則。
「FAST」是一個英文單詞,意思是快速。這裏用的其實是這個詞的字母組合,每個英語字母分別代表4個步驟——
F(Face)面部:
觀察微笑時面部或嘴角有無歪斜;
A(Arm)手臂:
雙臂平舉,觀察是否有一隻手無力垂落;
S(Speech)演講:
說一句平常的話,聽聽看,有無口齒不清;
T(Telephone)電話:
如有符合上述情況,應立即打急救電話尋求幫助;另外,T也代表「Time」,強調就診時間的緊迫性。
另外,即便癥狀不嚴重,也要立即撥打緊急電話,把疑似患者送往醫院急救。
7)等待救援:家人要做的
當家人出現中風可疑癥狀,你撥打急救電話後,還能做些什麼?
1
讓病人側臥
避免仰臥時舌頭後墜,或嘔吐物堵住呼吸道。
2
不要過多搬動病人
讓他就地或到附近的沙發、床上躺下,等待醫務人員到來就好。
3
禁食任何食品、藥品、水
中風病人等待救援時,禁食任何食品、藥品,包括喝水。因為,喝水可能導致病人在手術麻醉時出現反胃或誤吸,堵塞呼吸道。
4
禁服降壓藥
當出現中風癥狀時,不少老人家的第一反應是「血壓高了」,於是拿起血壓計一測,血壓果然飆升,於是趕緊服用降壓藥。這看似明智的舉動,其實也是大誤區。第一時間降壓,不管對腦出血還是腦梗死,都無任何好處,相反可能帶來極大風險。
中風時的血壓升高,是身體的自我保護反應。大腦缺血時,血壓升高有助於讓血液有效上升到腦袋裏去。腦出血時,顱內壓升高,血壓必須超過顱內壓才能把血液送到大腦。此時降壓,適得其反。
5
禁吃「救心丸」「急救靈藥」等
許多人家中備有「安宮牛黃丸」「救心丹」等所謂的「急救靈藥」。然而,此時我們並不知道他是腦出血還是腦缺血,隨便吃藥可能帶來不良反應,甚至幹擾後面的治療。
另外,病人吞咽困難,服藥也可能會引起呼吸道阻塞。
8)等救護車,還是自己開車?
有些人擔心救護車來得慢,索性自己開車送中風病人去醫院。然而,這並不是一個值得推薦的做法。
轉運中風病人,需要許多專業技巧。如急救人員能通過現場檢查步判斷是否為中風病人,如果是,他會馬上激活所要送去的醫院的卒中搶救人員來做好相關準備。現場他也會對病人的血壓、血糖等生命體征進行處理,保障轉運過程的安全。
如果家離醫院很近,病情也不重,或是急救車遇上大堵車,此時能自己開車送嗎?
這種情況可考慮作為第二選擇。但前提是要與所要去的醫院的急救科或卒中團隊取得聯系,確定該院具備卒中搶救能力,也以便醫院做好應急準備。
溫馨提示:我們致力於為您的生活提供健康指導,但並不能替代醫生之診斷治療,如您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