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一夜的BERSIH 4(凈選盟集會4)落幕後誰將促成納吉下台?
(王維興) 兩天一夜的BERSIH 4(凈選盟集會4)落幕後,人們心中自然如此疑問:幾十萬人上街、幾千人睡街過後,身陷貪污醜聞的納吉會下台嗎?我在之前幾場講座上說過,納吉必定下台。問題在於如何下台,幾時下台。更關鍵的問題是:誰促成納吉的下台?
首先,是納吉本身促成自己下台。情況兩種:如果尊重議會民主精神,哪怕只是一丁點,納吉將主動向最高元首呈辭。一個醜聞纏身的首相,會在執政集團內部提出有條件的呈辭。條件談妥,納吉得可自保,確保巫統政權延續,威權體制將繼續下去。
反之,納吉如果踐踏議會民主精神,那麼國陣將從政黨專制走向獨裁專制。現代獨裁者不只進行大逮捕,也會軟硬兼施,四處築起獨裁共犯的鐵絲網。馬哈迪 時代這樣做,可以維繫幾屆選舉。那是石油貢獻占聯邦政府收入高達40%的年代,掠奪型政權(predatory regime)正在形成,國家資源的掠奪成為馬來西亞國族的一道霸權景觀。經濟發展壓倒一切,打壓政敵和異議是必要之惡,社會普遍上選擇成為霸權的共犯。
當下有別於馬哈迪時代
納吉時代若這麼做,我大膽估計,大概只能撐到下一屆選舉。如今石油貢獻占聯邦政府收入已降至20%,網絡和社交媒體讓資訊快速流傳,石油等天然資源 價格下挫、馬幣貶值、股市和債市充滿變數之際,掠奪型政權頻臨資源有限、掠奪無限的辯證式衝突、解體與重整。民主政改和經濟發展的要求並行不悖,社會普遍 上拒絕賦予公權力行使打壓異議的正當性。
第二,政治集團促成納吉下台。許多人在7月28日納吉重組內閣後,認定馬哈迪集團後續乏力。我認為這點有待商榷。在當前政經局勢之下,馬哈迪攻勢不會就此停頓。各方政治集團之間的合縱與連橫,將為政局帶來諸多不確定性。
在安華入獄、民聯被埋葬後,朝野在戰略與戰術上皆有異動。安華入獄,納吉已成過街老鼠,新希望運動(或曰國家誠信黨,Parti Amanah Rakyat)仍是紙老虎,馬來領導真空未來變化如何,亟待觀察。
第三,國會后座議員促成納吉下台。馬來西亞史上首次次出現一位醜聞纏身的首相,重組內閣。手起刀落之際,破壞公權力機構的有效運作,也破壞議會民主精神與制度運作的常態。
納吉政權的辯護士以集體負責為由,捍衛首相重組內閣之舉。這個理由只點出了集體負責三大內涵的其中一項。其餘兩項,不只避而不談,更在一馬弊案、「海角七億」醜聞與重組內閣過程中,蓄意破壞、顛倒議會民主常態,以保納吉政權苟延殘喘。
內閣集體負責制三大內涵
議會民主精神底下,集體負責具備三大內涵。一是人民透過選舉選出國會議員。掌握國會多數議席的政黨或政黨聯盟組成執政黨,推出首相人選,再由首相委任內閣成員。集體負責的首項要旨,就是首相有權委任及重組內閣,閣員必須集體負責,執行政府決策。
馬來西亞是內閣制,首相併非由人民直選,而是選後在國會產生。因此,首相與其內閣必須集體對國會負責,內閣集體象徵行政權。相應的,所有在朝的后座 議員,與所有在野國會議員和所謂的「獨立議員」,集體象徵立法權。這也是為何國陣后座議員俱樂部的馬來名稱——Kelab Penyokong Barisan Nasional(BNBBC,上圖)是個失焦的詞彙。人在內閣的國陣議員集體象徵行政權,但內閣以外的國陣后座議員不該自我矮化為「國陣支持者俱樂 部」,無視本身乃集體象徵立法權的一部分。
再者,產生自國會的內閣,由人民透過手中一票遴選,首相和內閣的正當性,自然來自人民。當幾十萬人民上街針對首相提出訴求,納吉已失去執政的正當 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首相及其內閣繼續踐踏議會民主,那麼國陣后座議員與所有內閣之外的國會議員,必須履行人民賦予立法權的權力與義務,集體在國會推動 不信任動議。
響應BERSIH 4集會的幾十萬馬來西亞人,有義務要求敦促各自選區的國陣后座議員,行使聯邦憲法與議會民主精神下被賦予的立法權。當國會出現對首相和內閣的不信任動議時,他們應該扮演的是國會后座議員,而非「國陣支持者俱樂部」。
BERSIH 4集會的五大訴求,其中一項是最後追加的「鞏固議會民主」。
自納吉政府在2012年修訂《刑事法典》,新增「從事不利議會民主活動者,一旦罪成,可被判入獄達二十年」條文後,議會民主的詮釋出現了重大轉折。 此外,近期也頻頻使用《刑事法典》第124條文,包括監禁政治生涯最長二十年的第124B、各為十五年的第124C和第124D(1),以及十年的第 124E(1)條文。
納吉打壓異議變本加厲
馬哈迪政權過去每每公權力祭出《1960年內部安全法令》,以危害國家安全為由,打壓黨內異議者、政治反對勢力與民間反制力量。如今納吉則祭出《刑事法典》第124條文,以危害議會民主為理由,進行打壓。
BERSIH 4的充沛民意與運動訴求,將在未來政局中逐漸發酵。今後的討論已非納吉是否會下台,而是誰讓納吉下台。與此同時,我們必須深化議會民主三大內涵的討論,釐清究竟誰在踐踏議會民主精神,誰在捍衛議會民主精神?
BERSIH 4與議會民主的內在聯繫,在於奪回第十三屆大選後納吉政權本已脆弱的執政正當性基礎,要求非閣員的國會議員履行議會民主精神底下,對國會而非內閣的集體負 責原則。也就是說,面對當前大是大非,國陣后座議員必須摒棄對首相、內閣與所屬政黨的忠誠,以確保議會民主制的正當性基礎。
誰促成納吉的下台,同時也回答了誰在捍衛聯邦憲法下的議會民主精神。這是我們必須嚴正提醒各自選區國會議員的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