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的中國富二代到底多奢侈,戳這裡看一看:

@ 2017-03-28

和朋友見面聊天時說起他當初剛來新加坡時的窘迫,去小販中心買一碗面都要看價錢,因為要買3元的,不敢買4元的,不然一碗就貴了大約5元人民幣。

如今他事業也算小有成就,卻仍感慨不夠「豪」,還說有的中國富二代在這裡一個月花上萬新元,也就是超過5萬元人民幣,去酒廊喝酒,一晚就花幾萬人民幣。

說到這裡,小編也想起自己認識的一個中國富二代,他22歲時名下資產就有500多萬元,有排屋、公寓、名車,生活超奢華,每月花費上萬元!

為了說清楚,我們就給他起個化名阿龍吧。阿龍的父母為他在直落古樓和湖畔各買了一間公寓,總共近220萬元全用現金還清。他也在東海岸擁有一棟三層排屋,裝修豪華,幾年前以220萬元購得。

當他考獲駕駛執照,父母獎勵他一輛馬賽地吉普轎車,價值32萬多元。

為方便他念書,父母為他買一輛馬賽地S350轎車,售價高達40萬元。兩輛車都在他名下。

愛犬坐專車去美容

阿龍甚至還有一輛車,專門用來載狗去美容。

他說:「這輛豐田轎車是載我的寵物狗去美容時用的,因為怕它把其他好車弄髒。」

有一次他過生日,在卡拉OK宴請近40名朋友出席,一晚上就花掉約5000新元,也就是大約2萬5000元人民幣。他平均每月的開銷是上萬元。

父是律師所老闆

阿龍的爸爸是律師事務所老闆,在本地和中國有不少投資,母親是高級工程師,是來自中國的新移民。

這種奢華富二代生活,讓許多人難以想像,但阿龍卻覺得沒什麼,甚至還認為不夠富有。

他說:「我有朋友也才22歲,父母就給他在聖淘沙買一棟別墅和公寓,價值2000多萬元。」

瞞父母當義工

體驗不同生活

有錢、有車、有房,富少積極當義工,體驗不同的生活。

阿龍說,他瞞著父母偷偷到機場義務推手推車,雖感覺很累,但他覺得很有成就感。

我問他最想做什麼,他不加思索說要當酒店服務生,「因為可以體驗不同的生活」。

他深知社會上有需要幫助的人,每月捐200元錢給兒童基金會和心臟基金會等慈善組織。

超愛手機,富少花上萬元買限量版手機!

阿龍對其他富二代崇尚的衣服和包包都不感興趣,他最喜歡的是手機和筆。

他近3年買了8、9台手機,最貴的諾基亞Vertu花了1萬2000元購得,最便宜的手機也有800、900元。

他有6支萬寶龍筆,最便宜的600多元,最貴的2000多元。

後記:

「富一代」,說得俗點兒,就是白手起家的有錢人。「英雄莫問出處」,不管人家出身如何窮苦,現如今人家可是有大把票子,大輛車,大間房子的「成功人士」,和你我這種喝杯水都要算計幾毛幾分的市井小民絕非一個階層。但我在認識了一些「富一代」後,了解到他們其實也有自吞苦水的無奈。

比如我認識的一個億萬富翁,他家境貧寒,10歲就開始賺錢養家,憑著勤奮和聰明奮鬥大半生後,擁有如今的巨額財富。聽他講起人生經歷,我想豎大拇指。然而我也不得不說,他並不幸福。由於長期工作忽略了家庭,再加上他中年後「豐富多彩」的感情生活,子女和他鬧僵,過年過節也不探望他。

當他說自己曾為此流淚,我看著他蒼老的面孔,想我能多少理解他內心的酸楚。我問他,如果給他一次機會,他願當有錢人還是普通人,他馬上回答,「寧願是普通人,老了去當月入千多元的保安」。

像他這樣的富豪相信不在少數,為了原始資本的積累,他們未曾留意人生沿途的風景,一門心思攀登險峰。抵達後,驀然回首,卻發現錯失人生中的一些美好。

和「富一代」相比,「富二代」幾乎沒有生存的壓力。「老爸有錢,不讓子女花讓誰花?」抱著傳統思想的有錢人大有人在。我承認有相當一批「富二代」也取得成功。但不可否認,部分富二代的生活相當無聊。

有了金磚當墊腳石,「富二代」還會繼續奮鬥麼?我認識一個22歲、名下就有3棟公寓和排屋,4、5輛豪華車的獅城富二代。他告訴我,每天的生活就是上午睡覺、下午上網、晚上去酒吧,「無聊死了」。

我問他為什麼不想做點事情,他說因為父母擔心他在外面學壞。

我曾問他父親,「安哥,你為什麼不讓他去做兼職?」他父親頗為驕傲地說,「我的錢足夠他花一輩子,等他兒子沒錢花了再賺吧」。

對此我無言以對。我不知道他們是否明白,「富二代」能否逃脫「從窮到富,再從富到窮」的宿命,全憑他們自身的實力與造化。

文章來源 微信號 Xinjiapotoutiao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