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八新加坡建國以後最恐怖的殺童案,慎入!

@ 2015-09-04

大巴窯殺童案,你們聽過嗎?

我聽過,但沒有深入了解,畢竟那是34年前的事情了,受害者無一倖存,兇手也已伏法,難怪現在很多人都早已遺忘,更別說是一些90後的小朋友,他們很多聽也沒聽過。

簡述一下,這是起駭人聽聞的連環謀殺案,發生在1981年1月24日下午,先是9歲女童黃秀葉的屍體被發現裝在一個袋子內,遺棄在大巴窯7巷第11座組屋附近的電梯間,兩周後,有居民在第10座和11座組屋間的草坪上,發現了10歲男童加扎利的屍首。

林寶龍(41歲)、妻子陳梅珠(28歲)和女友何家鳳(27歲)被控謀殺,罪名成立遭判處死刑。

據說一名幹探在地上找到血跡,一路延續到第11座組屋的七樓某個單位,屋主林寶龍(41歲)、妻子陳梅珠(28歲)和女友何家鳳(27歲)之後一起被控謀殺,罪名成立遭判處死刑,三人在1988年11月25日伏法,結束了罪惡的一生。

關於此案網上已有很多資料,《早報》前意外記者前輩何盈大哥新書《說黑道白》中也有數篇關於此案的文章,我就不再深入敘述,但我對這起案件還是感到十分好奇,於是就決定親自到當年的案發現場一探究竟。

1981年的」大巴窯殺童案」兇案現場

公眾把法院擠得水泄不通

歲月悠悠,發生兇殺案的組屋與單位至今還在,不過很多老居民已經搬走,我走訪現場時,住在事發單位樓上及樓下的鄰居已經是第三或第四手買家,並不知道這裡曾發生這樣驚天動地的案件。

不過總算皇天不負有心人,在案發單位隔壁的其中一間單位內,正住著第一代的老居民,她們雖然已上了年紀,但說到大巴窯殺童案,往事仿佛歷歷在目。她說,當天她在家中煮飯,組屋外突然出現了很多警察。幹探循著血跡來到林寶龍的家,從走廊外看到他屋內的牆上有些血跡,但林寶龍卻謊稱說那是雞血。

據老人家回憶,警察自然不相信對方,隨後進屋內查探,在其中一間房間內發現了大灘血跡,法證人員後來證實那是人血,林寶龍及另外兩人當場被捕。

「聽說林寶龍殺了人後,為避免人家起疑心,把屍體裝在布袋裡,通過樓上走廊,然後搭電梯下樓棄屍,以為這樣做神不知鬼不覺,但天網恢恢,被殺的男童身上的血滴在地上形成一條血路,雖然林寶龍和他的女人們後來嘗試清洗這些血跡,但還是不能完全清理乾淨。」

我自己在做一些資料搜集時,不少檔案都寫說林寶龍裝神弄鬼,說需要用人血來祭神,因此擄走並殺害了兩名孩童,還抽食受害者們的血液,簡直是噁心至極。不僅如此,他還殺害了「小三」何家鳳的丈夫,布局說他是不小心觸電而死的,一生所犯下的邪惡之事簡直是罄竹難書。

老人家還說,林寶龍及兩名同居女子平時鮮少和鄰居打招呼,態度甚至有些高傲,他每天早上都會到對面的巴剎買雞血來喝,行事詭異古怪,也沒有人願意和他們來往。

死者相信就是在這間房間裡被殺害。

當時凌亂不堪的客廳,現在卻看不出半點痕跡。

我在探訪的過程中也恰巧碰到了案發單位的住戶,他表示不知道曾發生這樣的事情,也很大方讓我進屋看看。當然,裡面早已沒有任何當年血案的痕跡了。

這讓我想起本地另一起殘忍的兇殺案,案發日期是1979年1月6日早上,芽籠巴魯第58座組屋一個單位內,4個年齡介於5到10歲的兄妹遭人下毒手冷血殺死。恰巧我認識當年案發時曾到兇案現場的一名警官,雖然事情已過很久了,我還是能聽到電話另一頭,友人傳來的顫抖聲。

「哦,那個案件啊,真的很殘忍啊!4個年紀小小的小孩子,被人殘忍殺死,有的從肩膀被砍下去,屍體幾乎斷成兩半,然後屍疊屍被丟在廁所裡面,整個地上都是鮮血啊。」

當時的慘狀可想而知,而雖然種種跡象顯示兇手很可能是熟人所為,但這起案件至今仍未被破。

我曾嘗試到案發現場查探,可是不知是為了什麼特別原因,似乎只有第58座組屋被拆除,現在原址上建起了另一座組屋,當然這些居民也對這起年代久遠的兇殺案不知情。不過一些住在附近的老居民卻對這起事件記憶猶新,有老人家說當時整個組屋底層被義憤填膺的民眾擠得水泄不通,大家都覺得很憤慨。

當時我還在報館當記者,翻閱了舊報紙檔案,可惜今物不存,很多東西還需要從那些泛黃的老照片中查詢蹤跡,查詢了90年代的黃頁,也找不到任何有用的資料。後來再想想,事情已過了那麼久,何必再去揭開當事人的舊傷疤呢?何況若當事人(即小死者們的父母親)若還在,也已經70多歲了了,雖說後來又生了孩子,但又何必呢?

隨著我們國家今年慶祝建國50周年,在不斷迎接很多新事物、勾勒未來新發展藍圖之餘,也別忘了建國之初所發生的一些事件。儘管這些新聞不是什麼光榮的事情,但畢竟是老一輩國人長輩的共同記憶。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我在翻閱當年的報章時發現,70年代的新加坡似乎治安欠佳,相隔幾天就會看到一則有人倒斃於某個垃圾桶旁邊、或私會黨火拚造成數死數傷、等等等等的新聞,而如今每當發生犯罪事件(儘管那可能只是有人跳樓尋短)時,總會有人哀嘆我國「越來越不安全了」,殊不知早期的新加坡也不盡然是一方凈土,這得需要多少人的努力才降低犯罪率,恢復社會的安寧。

今夜,再次提起這兩件30多年前發生在新加坡,曾轟動國內外的新聞,想與諸位朋友共分享之餘,又誠恐資料有誤,因此還望大家多多包涵,也請知情的前輩指正。

來源:OMY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