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榜方便易用的片裝面膜近年大行其道,不少面膜更聲稱具保濕、美白及清潔功能,不過,消費者委員會抽查市面上30款片裝美白、保濕面膜,發現 OLAY及 FANCL等國際知名品牌的面膜均有細菌,其中 OLAY同時含有防腐劑水楊酸和翔基苯甲酸醋類( parabens),長期使用會令皮膚受損,包括皮膚變得乾燥,引發皮膚炎等。
消委會是次抽查的30款片裝面膜不乏國際知名的美容護膚品牌,當中包括同時驗出含有可令皮膚受損的防腐劑水楊酸及細菌的 OLAY凈白淡斑舒展面膜,以及含有水楊酸的 LANCOME
瞬白亮肌凝膠面膜。標榜無添加的 FANCL美白導入精華面膜、 LANEIGE凈白剔透面膜、 REGENE美肌
湯神仙水面膜和 L'OREAL的 VISIBLE RESULTS等九個樣本則含有細菌。
兩個樣本有水楊酸
九款含有細菌落數的樣本為每毫升100粒,低於內地《化妝品衛生規範》不可超出眼、唇部化妝品的每毫升500粒( cfu/ml)上限。
含有水楊酸的樣本 OLAY凈白淡斑舒展面膜則有0.44%, LANCOME的
瞬白亮肌凝膠面膜含有0.021%,兩者均遠低於標準的0.5%;而水銀、鉛及砷等重金屬也低於標準上限。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主席何沛謙表示,雖然結果低於三年前同類化驗,但提醒消費者在使用任何產品前應留意製造及使用日期,或是否有異味和變質。
此外,測試檢出14個樣本含有早前在台灣驗出可降低皮膚分泌皮脂功能,引致皮膚炎的防腐劑翔基苯甲酸醋類( parabens)。
何沛謙指出,翔基苯甲酸醋類毒性不強,又能抑制細菌生長,故此廣泛在化妝及護膚品使用;但長期使用就會破壞皮膚的皮脂膜,含量過高更會令皮膚變得乾燥,甚至引起皮膚炎。
此外,測試發現三款樣本沒有標示所含的水分、甘酒及乳化劑等成分,一款更以日文標示,令消費者難以明白面膜成分;也有六款沒有標明製造日期、使用期限等資料。消委會建議製造商及供應商應在護膚產品上標明清楚有效期。
當局甚少主動抽查
皮膚科醫生黎湛輝表示,由於現時的護膚品大部分標榜不含防腐劑,令產品較容易滋生細菌,「防腐劑系用
抑制細菌,唔加防腐劑就可以減低刺激皮膚
機會,但唔加又會增加細菌滋生。」他批評當局很少主動抽查市面的化妝護膚品,「可能系因為名牌子,覺得信得過,所以好少主動抽查。」
10款被驗出有問題面膜
註:中國《化妝品衛生規範》的標準是每毫升菌落數量在500粒以下;水楊酸則為0.5%以下
使用面膜貼士
•檢視面膜的成分、功用及有效期等資料是否完整
•留意面膜所針對的皮膚特性是否適合
•購買後應儘快使用,以免變質
•天天使用反而會令皮膚失去水分
•使用前先在不顯眼的地方做皮膚測試
•使用時不要超過說明時間,亦不宜敷過夜
•應一星期使用兩至三次,每次10至15分鐘
•若使用後出現皮膚過敏應停止使用並向醫生求診
資料來源:消委會
港人心得
頻密敷面膜反流失水分
過密使用保濕面膜,反而導致皮膚水分流失。皮膚科醫生提醒女士們,若太頻密敷面膜,或使用時間太長,將令保護皮膚的角質層融化剝落,削弱皮膚鎖緊水分的功能,令水分更易流失。
加速角質層剝落
皮膚科醫生史泰祖建議,女士們每星期敷面膜兩至三次,每次10至15分鐘。若過於頻密就會如經常接觸水分的主婦手,或過度舔嘴唇一樣,令保護皮膚的表層融化剝落,削弱皮膚鎖緊水分的功能,令角質層變薄及脫皮,水分便會更易流失,皮膚反而越來越干。首次使用前可於側臉或頸部進行測試,如果敷面膜後出現皮膚過敏應停止使用,並向醫生求診。
他指,美白或同時具美白與保濕功能的面膜一般含有較多植物或果酸等刺激皮膚的成分,以加速角質層剝落,令皮膚較幼嫩、光滑及紅潤,但也會加速皮膚水分流失,也較易令皮膚受刺激出現過敏。
史泰祖建議擁油性皮膚的女士應選擇水分較多的產品,乾性皮膚則使用較滋潤的產品;若使用後感到皮膚繃緊就不宜繼續使用。冬天時亦不宜頻密使用面膜或洗臉,以免皮膚更乾燥,但使用次數及時間需視乎產品及個人皮膚。
消委會建議消費者購買前應檢視面膜的成分、功用及有效期等資料是否完整,留意面膜所針對的皮膚特性是否適合。購買後應儘快使用,以免令產品變質;使用時勿超過說明時間,亦不宜敷過夜。
話你知:安全標籤違例可囚兩年
在本港出售的化妝品及護膚品受《消費品安全條例》監管,規定製造商、進口商及供應商要在貨品加上安全標籤,確保貨品具有存放、使用方法及警戒字句等資料,並需以中、英文清楚表達,違反規定最高可被判處罰款50萬元及監禁兩年。
本港沒有一套自己的標準,規限化妝品及護膚品的衛生水平,但會參照外地標準,例如中國的《化妝品規範》。《化妝品規範》規限產品的水銀、鉛及砷等重金屬,以及黴菌、酵菌、大腸菌群及黃金葡萄球菌等微生物含量標準,例如用於眼、唇部的化妝品,菌落含量每毫升不可超過500粒( cfu/ml)。違反規定罰則雷同消費品安全條例。
關注Facebook 新加坡sg工作介紹 每天更新新加坡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