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冠英缺乏擔當勇氣 華裔政治前途暗淡

@ 2015-09-02

林冠英缺乏擔當勇氣 華裔政治前途暗淡

2012 年,首相納吉訪問中國廣西省南寧時確認,中國將租借一對大熊貓給馬來西亞。此消息一傳開,民主行動黨一些領袖就迫不急待的炒作此課題。有的建議把熊貓取名 為「Ubah」與「Bersih」或者蒙古女郎阿旦都雅;有的諷刺說,國陣政府花錢租借熊貓,卻不出錢建華小禮堂等等。

那個時候,第13屆全國大選會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隨時舉行,反對黨當然不放過機會製造一些課題。炒作馬來西亞政府花大筆錢租借一對大熊貓達十年,對反對黨而言是個好課題,可以加深人民尤其是華裔認為國陣「亂花錢」的印象。

根據報道,中國野生動物保育協會在2013年6月15日與我國天然資源環境部簽署協議,中國正式批准租賃一對雌雄大熊貓。這對大熊貓原訂在2013年12 月抵馬,後來展延到2014年4月份。無論如何,因為3月8日馬航飛往中國北京的MH370班機失聯,中方顧及失聯班機乘客家屬的情緒與感受,推遲大熊貓 赴馬。在5月21日,也就是馬來西亞與中國建交40周年紀念的前11天,這對大熊貓抵達馬來西亞。

租借大熊貓象徵馬中關係深厚

從外交的角度來看,中國趁馬中建交40周年紀念租借該國的「國寶」給馬來西亞,象徵著馬中雙方關係的深厚,更何況有對大熊貓在馬來西亞,國人不需到其他國 家看大熊貓,而外國遊客也可在旅遊馬來西亞的時候順道與大熊貓見面。最近,母熊貓「靚靚」誕下小熊貓,國家動物園添加了一個賣點。

反對黨某些政客借題發揮,把租借大熊貓政治化,證明他們不知道或者假裝不知道這些冷嘲熱諷的後果。首先當然是中國方面。大熊貓是中國國寶,中國不輕易租 借。對租借大熊貓,個人當然可以有自己的看法與立場。例如,環保組織的人認為租借大熊貓的費用,不如用在護育我國的受保護動物人猿,可是人民代議士把租借 大熊貓當作是攻擊政府及其領袖的做法,非常幼稚。

其二,很多平民百姓可能沒有注意到的是,要是這些反對黨搖身變成為執政黨,它們會不會堅守原則終止與中國簽署的協議,把熊貓歸還給中國當局?看來,最大的可能是「保持原狀」—因為如果把熊貓歸還給中國,要表達重大訊息是:馬中關係,不再像是國陣執政時候的密切。

把前朝政府批評得一文不值

借熊貓涉及馬中兩國關係重大的象徵意義,反對黨某些政客還是想政治化,同時還得到不少人的響應,證明這些政客對國際事務的極度不敏感。不管怎麼樣,政客在 意的最終目標是掌權,民眾只是他朝向這個目標的跳板。而為了達到此目標,反對黨政客可以天花亂墜,其中最常用的手法就是把當前政府的政策批評到一文不值; 如果執政的話,把所有正面的成果,歸功於自己的領導才能;要是出現對其領導不利的消息,給民眾質疑執政能力,就怪罪前朝政府。

最近的一個例子是,檳城州首席部長林冠英。英文《新海峽時報》揭發檳州採石活動,對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起居帶來了負面影響。林冠英對此報道很不爽,在面對媒體的質問時,告訴《新海峽時報》記者停止「你的謊言」。

他說:「你知不知道採石執照在什麼時候批准的?你有沒有查查看什麼時候獲批准的?它是前朝政府批准的。如果你取消執照,你需要做什麼?你得賠償。你以為(我們)錢多呀?」

他指出:「如果你要刊登這樣的新聞,就說那(採石活動)是前朝州政府批的。」

對這些回應,《新海峽時報》表示它從沒有指控現在的檳州政府發出採石執照,它只是報道影響到採石場附近居民的課題。事實上,總稽查司在去年的報告,對檳州非法採石以及採石稅的問題發出警訊。

為何不能坦然接受媒體的監督角色?

就在有關檳州採石活動報道出街之前,《新海峽時報》也連續幾天重點報道了彭亨州關丹的鋁石礦(bauxite)開採活動對附近居民帶來的負面影響。但是,該州州務大臣並沒有因此把矛頭指向媒體。

對那些沒有閱讀《新海峽時報》的華裔而言,聽信諸如林冠英的一面之詞,當然會得出《新海峽時報》專門針對馬來西亞唯一的華裔首席部長的結論,因此無法以比 較客觀的眼光看問題。此外,從民主的角度來看,媒體也是監督政府的關鍵。要是媒體報道的事實,反映了有關民眾的心聲,像林冠英這樣的執政者,為何不能言行 一致,坦然接受媒體的角色?

執政已7年,仍把不利新聞歸咎前朝政府

大家都知道,在華人政治領袖中,林冠英人氣最高,他敢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無論如何,人氣高是一回事,身為一州政府的首長的領導能力與格局是另外一回事。 因此,林首長執掌檳州政府七年有餘,但還是時不時把許多對他領導的政府不利的新聞怪罪前朝政府,缺乏擔當的胸襟,值得華裔關注及反思。之所以值得關注及反 思的道理在於:要是林冠英是馬來西亞華裔政治人物的「標杆」,那他一再展現的推卸責任,敢於批評他人卻不接受他人的批評,也不自我批評,難道是華裔所要的 嗎?而從民主及良善治理的角度來看,檳州由華人領導政府又有什麼值得稱道的?

民主行動黨在2008年全國大選後執政檳州,大力推銷「廉潔、可靠與透明」(CAT)。因為英文的cat是「貓」,因此被稱為「貓政府」。這的確讓人感覺到氣勢的確是與國陣政府不一樣。

然而,或許是因為看到講比做容易,經過一段時間後,「廉潔、可靠與透明」的口號慢慢退出民眾的視線。不管怎麼樣,不少華裔,特別是檳州中下層的華裔,仍然很崇拜林首長,認為他敢罵巫統,與巫統「霸權」對著干,就是替華裔出氣,「廉潔、可靠與透明」對他們而言是奢侈。

在2012年7月8日與當時的馬華總會長蔡細歷的辯論里,林冠英回應有關他沒有具體說明促進經濟的模式時表示,他提到的「四兩撥千斤」的賺錢秘訣是「錢籌錢,錢賺錢、錢生錢及錢省錢」指的是招商引資、招標工程、推動革新與創意以及杜絕貪污。

低估了民眾的普通常識

林冠英表示,用淺白的用詞而不是經濟術語傳達訊息,是讓民眾更易於明白。事實是,諸如招商引資、招標工程、推動革新與創意以及杜絕貪污等字眼,不是經濟術 語,指普通老百姓不易理解看來是誇大其詞,也可在某種程度上低估了民眾對企業及經濟的普通常識。比起「廉潔、可靠與透明」,招商引資、招標工程、推動革新 與創意及杜絕貪污等字眼更易於理解!

所以,林首長可以屢試不爽的罵巫統、巫統控制的報章,還有巫統的盟友而繼續獲得檳州不少華裔的讚賞。這反映了檳州華裔選民忽略了一個事實:作為州政府的首 長,林冠英的最大職責是管好檳州,照顧檳州子民的福祉,而不是在涉及檳州子民的利益上耍嘴皮—他對採石活動的報道的反應,是明顯的一個例子。

根據報道,採石活動影響到附近居民的日常起居作息之外,還涉及地方政府允許4個非法採石場活動,另外5個採石場則還沒得到准證就先自行採石。這些活動除了 影響到附近居民的日常作息以及破壞環境之外,也有違法之嫌。更加重要的,州政府沒辦法從這些非法活動徵稅,平白損失了部分應得的收入。

也就是說,即使前朝政府批准了採石准證,要是有關准證持有者不根據條規採石,州政府是有責任採取行動對付的。在以往,國陣的華裔首席部長,被行動黨諷刺為 沒有實權的首長,受制於巫統的「霸權」。至少檳州華裔相信,林冠英是「有實權」的首長,為何對威脅到檳州子民利益的課題,卻不敢敢不分種族宗教信仰,為人 民說話,而要把責任推向前朝政府?我們相信,檳州選民,尤其是華裔選民大力支持行動黨,是期望該黨的代表是個「有實權」的首長,前朝州政府做的不對的地 方,他都會敢敢給予糾正。

政權輪替新政府繼承前政府管理權

從這個角度來看,對行動黨信心爆棚的華裔,對「改朝換代」的口號,需要有新的認知。「改朝換代」只是個形式不是實質。也就是說,政權替換,新政府繼承前朝政府的管理權,而不是「重新出發」。

比如,要是一馬發展公司正如反對黨某些領袖所說的「醜聞之母之母…」,並因此讓許多人民信以為真並投票反對國陣,導致國陣失去政權,新的政府事實上繼承了 「醜聞之母之母…」的一馬發展公司—除了那些違法者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我們不要忘記有關公司的債務以及其他問題,需要新政府去解決。假如一馬發展公司真 的欠了420億令吉,新的政府還是得去解決。

無論如何,我們可能看到的:假設倒納吉的計劃成功,一馬發展公司突然「奇蹟般」的變成小事一樁不再是醜聞。總之,一馬發展公司,可以被炒作為政治課題,也可被「消毒」。不管怎麼樣,那些「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民眾被愚弄,則是可以肯定的。

要是華裔相信「改朝換代」,就好像以舊車換新車的話,那華裔的政治前途會是非常暗淡的。一馬發展公司,還是比較有「時效」的課題,「改朝換代」後出現的新政府,繼承前朝政府的主要「資產」為公共行政體系—擁有130萬名公務員的體系以及前朝政府的政策。

華裔對公務員不滿是反國陣導因

華 裔普遍對中央政府的不滿,並不是單單是因為巫統。對公務員的不滿,其實是重要的導因之一。我們也不要忘記,中央政府里的公務員,並不是理所當然的國陣支持 者,有時在某些課題上為國陣政府「倒米」,屢見不鮮。因此,我們的問題是:「改朝換代」後,能改變此狀況嗎?另外,反對黨現在批評得不遺餘力的政策,會在 其執政後被取消嗎?

要是反對黨搖身一變成為執政黨,接下它們批評為「爛攤子」的行政體系與政策,它們的執政能力肯定需要比前朝政府好幾倍,才有可能做得更好。現在的政府即使有許多不足的地方,但還不至於爛透頂。

因此,對言論誇大其詞(甚至是說謊),行動上卻缺乏擔當能力的國會反對黨領袖,華裔需要提高警惕。政客可以鼓動人民對當前政府的怨恨與不信任,但是他們在解決諸如非法採石活動相對小的課題,卻是推卸責任和怪罪前朝。小事解決不了,你能期望他們處理國家大事嗎?

原載《大馬華人周刊》政治領袖缺乏擔當勇氣 不反思華裔政治前途暗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