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街頭不是我們的文化?

@ 2015-08-30

在電影《功夫》里,周星馳的穿雲箭上不了天,Bersih 4的穿雲箭卻直衝雲霄。登高一呼,群山響應,來的又豈止千軍萬馬?

是的,胡一刀也去了Bersih 4,光明正大穿著Bersih 4的T恤走上街頭。超過十萬人的黃衫大軍,我們只是其中的一個小小黃點。

都說了,Bersih 4就只是一場和平集會,我們從和平中走來,我們也從和平中解散。其實,只要集會者嚴守紀律,只要警方不鎮壓動武,和平集會絕對可以和平進行、和平結束。

現在,吉隆坡警方都表示滿意集會者的行為,此前查禁一切有關Bersih 4的T恤和宣傳品,會不會顯得多此一舉和純屬阻嚇?

馬老爺突然現身Bersih 4,還語帶玄機「Teruskan teruskan」。姑不論馬老爺有什麼秘密議程,這一句「繼續吧」也未免太遲唄。

想當初,興權會Hindraf大集會前,前副首相慕沙希淡早就說了「Try it, trylah」。言下之意,「你不試,你怎會知道不行?」慕沙更建議制定法律,讓人們可以走上街頭集會。

那些鞭撻Bersih 4的聲音,或許忘了歷史怎樣一路走來。一句話,那些年巫統集會爭取獨立,如果英國人那時也有內安法令,如果英國人也和國陣一樣想法,你說會有多少巫統黨人被扣留?

走在Bersih 4街頭上,種族身份也引起一些爭議。

有者雲,Bersih 1黃衫軍馬來人80%對華人20%,Bersih 2黃衫軍馬來人60%對華人40%,Bersih 3黃衫軍馬來人華人50%對50%,Bersih 4黃衫軍馬來人10%對華人90%。

雖然,公正黨拉菲茲言之鑿鑿,過去Bersih 集會馬來人和和非馬來人對比為70%對30%或60%對40%,而Bersih 4馬來人和非馬來人乃50%對50%。

根據各地黃衫軍戰友觀察,Bersih 4馬來人確實比華人少,但只有10%之說亦未免低估,最大可能是介於25%到30%唄。

胡一刀在蘇丹街集合出發,基本上所見黃衫軍都是華人,但也有小部分印度人,直走到馬來亞銀行前才碰到馬來人。黃衫軍戰友回報,參與Bersih 4的馬來人多集中在Sogo和國家回教堂。

為什麼馬來人冷待Bersih 4呢?各有表述,眾說紛紜。站在政治的角度觀察,可以有各樣不同解讀。

其一,隨著伊黨變相杯葛,不動員不參與Bersih 4,所以黃衫軍少了很多馬來人?換言之,伊黨對馬來群眾的影響力仍然非同小可?

其二,從伊黨分裂的新希望團隊,忙著籌組新黨和成立大會,錯失了一個展示力量的大好平台?又或,新希望團隊缺乏經費與資源,對號召馬來群眾參與Bersih 4有心無力?

其三,公正黨依舊原地踏步,動員馬來群眾還是力不從心?這些那些,或是在野黨隱憂,來屆大選會不會反映在馬來票動向?

然而,還有一說,由於大專生和公務員被緊緊盯住,他們擔心獎學金受影響和秋後算帳,所以對上街支持Bersih 4裹足不前。

當馬來人對上街舉步不前,華人的激情卻全情爆發了,但看Bersih 4戰衣一個星期賣出35萬件可見一斑。

探子回報,有不少馬青仔也走上街頭,據聞至少包括一名雪州區團團長。馬青一哥張盛聞不反對、不對付馬青仔上街的言論,被指乃知悉某些馬青仔決定後無奈的反應云云。

其他領袖卻不同意張盛聞,芬姐甚至表明紀律對付參與者。是嗎是嗎?馬華黨員上街回來,芬姐你又如何得知?是不是上面子書,一張一張照片放大檢查,看看有沒有所謂馬華黨員?

黃家泉也說,馬華黨員應該遠離Bersih 4集會。哦,怎麼遠離法,是叫黨員繼續遠離群眾嗎?

都說,民心即天心,自有一把尺。馬華也好,納大人也罷,興許合該好好思量,何以Bersih一支穿雲箭,就會有千軍萬馬來相見?

胡一刀《光華日報》專欄隆門客棧(31-8-2015見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