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蔭、草坪映襯下的新加坡國會大廈、最高法院
新加坡由64個島嶼組成,主島新加坡島占全國面積的90%以上,新加坡幾乎沒有農村,境內草茂花繁,整潔美麗,道路兩旁樹木成蔭,街頭到處是小花園、小草坪,花香草綠,空氣清新,因此被世界公認為「花園城市國家」。
在新加坡政府廣場綠地上晨練的女士
新加坡的綠化是立體的。高大的喬木、低矮的灌木,如茵的草地,相互輝映;樓房的立面綠化,立交橋和高架橋的垂直綠化相得益彰;這一切營造出了一個美好的綠色世界。新加坡綠化的成功應得益於他們多年來所一貫秉承的綠化理念。
為新加坡市民遮風擋雨的「雨樹」
早在建國之初,新加坡政府就制定了建設花園城市的目標。在土地資源十分緊缺的情況下,他們提出了人均8平方米綠地的指標,並要求在住宅前均要有綠地,插縫綠化。如今新加坡市內占地20公頃以上的公園達到44個,0.2公頃的街心公園達240多個,在264條公路兩旁,種植大量花草樹木。如果把這些數字加在一起,那麼綠化占地面積約為420多公頃。
綠在城中,行在蔭中,人在林中
新加坡綠 化目標非常明確,規劃設計得十分具體。從區域性公園、綠化帶、街心鄰里公園,到停車場、高速路、人行道、高架橋、樓房立面等,對綠化的位置、面積、標準、 責任人都有明確規定,建房規定綠化面積納入規劃藍圖,作為規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用法令固定下來,保證實施到位,使房屋與綠化相互襯托。
政府門前的雨樹遮天蔽日
新加坡的 城市綠化法制健全,執行嚴格。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公園與樹木法令》、《公園與樹木保護法令》等一批法律法規先後出台。政府在加強綠化教育,提高全 民綠化意識的同時,對損壞綠化的行為實行嚴厲處罰。例如,在公共綠化地攀枝折花將以破壞公物罪處罰,罰款不少於5000新元,同時處以一定時限的人身強 制。
新加坡植物園中的熱帶樹木
在1963年,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就親自倡導了植樹運動,通過快速而大面積地種植、移植速生和樹冠濃密的樹種,初步改善了生態環境。綠化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炎熱的氣候、工業化帶來的污染、城市化帶來的噪音等都因綠樹的增加而減輕。
雨樹下的遊客
今天,遍布新加坡的街道為市民遮風蔽日的雨樹(又稱雨豆樹)很多就是當年植樹運動中種下的,它們就像一把把巨大的雨傘,遮蓋著大街小巷、房前屋後、停車場等;
新加坡的三角梅常年開放
走在新加坡的 大街小巷,園林綠化往往給人一種不加修飾的自然美感。處處層次豐富,草地、灌木、喬木自然搭配,各種不同樹種混種而形成的自然生態比比皆是,包括路中的綠 化帶也絕少整齊劃一,行道樹及灌木皆無刻意修剪的痕跡,極少剪成幾何形狀的,而是任其自然舒展蓬勃地生長,但又不妨礙人行和車行的交通安全。
新加坡植物園的綠地
新加坡專門設置了新加坡國家公園局來負責新加坡的綠化,它管理著新加坡10%的陸地面積,同時該機構還負責監督和協調保持新加坡生物多樣性的工作。上海世博會新加坡館園林設計也正是由新加坡國家公園局來完成的。
新加坡聖安德烈教堂前的綠地和雨樹
新加坡不僅在經濟上、科學技術上、教育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而且在城市的綠化、衛生治理方面也獨有特點,他們在建設花園城市的同時,更是著力改變人們長久以來的種種陋習,致力提高人們的修養和文明水平,全面提升國民的綜合素質。
鮮花襯托下的新加坡金融區建築
例如:新加坡對隨地吐痰不僅從輿論、教育、禮儀上很下功夫,而且對於隨地吐痰者給予經濟上的重罰,每吐一次痰罰款1000元新幣(1新幣等於大約5元人民幣),第二次再犯將罰2000元新幣,第三次罰5000元新幣,再犯就要用鞭刑。所以你去新加被,不但看不到吐痰的人,連我們中國人自己也不會去公共場所吐痰。看來,在重罰面前,陋習還是可以改掉的。
這是一名保浩工人在清理地面上的落葉,不同的是他使用的工具不是掃帚,而是一個背在身上的吹風機,風從他手拿的黑簡里出來,吹走地面上的落葉。
中國遊客在新加坡政府廣場綠地上合影留念
新加坡不愧為一座花園城市,無論是漫步花園綠地、城市街道,還是坐車在高速公路上,滿眼看到的都是綠地的恬靜和形態各異熱帶植被的色彩繽紛。
明媚的陽光、翠綠的草地就在房前屋後
遊園一角
新加坡在建設花園城市方面的理念和做法是值得我們借鑑、學習的!願我們的祖國越來越美!
清晨,我在新加坡政府廣場附近,拍到了兩位跑步健身的女士,在這樣的環境中晨練確實夠爽的!
和路邊的雨樹相比,人顯得很小。
在大樹大,兩位女土顯得更小。
新加坡的綠地是可以踩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