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個人具有某種預期或信念,進而影響個人的行為,使得其預期或信念真的發生,這並不是超自然的預知,是因為我們個人的想法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們的行為。這就是自我應驗預言(Pygmalion effect)
當我們在進行考試前,總是擔憂自己待會也許看到題目之後會不知道怎麼解題,或是在上台演出前,擔心自己在表演當中可能忘記歌詞、舞步。於是,考試結束有大半的題目都不知道怎麼寫,表演的時候,好幾句歌詞忘記,舞步也跳跟別人不同,一直擔心的結果便真實地發生了……
【文/艾爾EL 圖/Mitya Ku.CC Licensed】
比哥馬利恩效果
其實,這些自我預想之所以會應驗都是源自於我們當下所產生的想法,「比哥馬利恩效果」(Pygmalion effect)就是非常著名的自我實現的預言其中一個例子。希臘神話中,比哥馬利恩愛上了一座美麗的雕像,每天都為她神魂顛倒,甚至把這座雕像當作活生生 的美女,天神看到這種情形,被他的真誠所感動,便賦予這座雕像生命,使她成為真正的人。對於一個人投以期望,並且相信對方能夠達到,在此之下,通常對方都 能如預期的完成期待,這就是「比哥馬利恩效果」。
想法,影響我們的行為
在一項師生教學互動的實驗當中,研究者告訴老師,有些學生未來的表現將會非常優異,因為他們是屬於「大器晚成」的類型,但實際上,這些學生只是研究 者按照姓名隨機抽取出來,並沒有所謂特別優異的情況,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這些學生的表現果然如預期的比其他人來得優秀,主要原因是在學習過程當中,老師 對於這些所謂「大器晚成」的學生具有較高的期待,因此在課堂上會特別注意他們的學習情況,給予較多的機會反應,調整上課內容的難易,所以學生的表現就特別 優良。相似的結果也發生在軍事訓練與職場領域上,如果上司或長官被告知受訓練者或工作者的正面訊息時,受訓練者或工作者的表現就會較為優秀。
自我實現的預言其實是指因為個人具有某種預期或信念,進而影響個人的行為,使得其預期或信念真的發生,這並不是超自然的預知,是因為我們個人的想法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們的行為。
相信一切美好,那麼就會愈來愈好
所以,我們對於自己的預期是會實現的;在考試前,相信自己記得問題的解答方式,上台的時候,告訴自己放輕鬆,一切都已經做好準備,如此一來,抱持正 向想法的影響力就會引領自己產生優秀的表現,邁向成功。在人際關係上,如果相信別人會喜歡你,你就可能會笑臉迎人、待人友善,別人也就真的喜歡你。反之, 如果認為沒有人會喜歡你,自己的表現就會顯得退縮、膽怯、懦弱或對他人不理睬,別人也就真的不喜歡你了。所以,自我實現的預言最重要的前提是:相信一切事 物都是美好、良善的。那麼,神秘的正面力量就會為你帶來預想不到的美好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