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各國養老金如何投資

@ 2015-08-27

美國:政府部分嚴禁投資 個人部分自負盈虧

24日當美國道瓊斯指數下跌超過500點的時候,在曼哈頓東面一家公寓當門衛的喬(Joe)告記者,他都不敢打開自己的個人養老金(401K)帳戶,看看自己到底損失了多少。

「我真不希望像我那個在雷曼工作的兄弟,養老金都買了雷曼股票虧光了。現在都快70歲了,還不敢退休,只好繼續上班。」喬說道。

喬今年40多歲,曾經也是金融行業的工作者,後來市場不好,被解僱後就一直做保安。對他來說,值得欣慰的是美國沒有強制退休制度。目前美國的退休年齡是66歲,提前退休的年齡下限是62歲。但是只要本人和僱主雙方同意,就可以一直工作下去。即使喬無法在65歲以後找到工作,而他的個人養老金又嚴重不足,他的基本生活還是能夠依靠政府的社會保障金維持。

政府社會安全基金嚴禁投資

美國的養老體系由政府和私人兩者組成。作為羅斯福新政的一部分,美國於1935年通過《社會保障法》,以政府徵稅的形式強制實施社會保障計劃,利用在職人員繳納的社會安全稅向退休人員支付社會保障金。目前個人每年需要繳納收入的6.2%的社會安全稅,僱主也必須為其支付同等數額的社會安全稅,而如果是自由職業者就需要繳納年收入的12.4%。

政府發放的社會保障金帶有明顯的社會轉移支付功能。低收入人士的退休金可以達到退休前平均工資的一半以上;高收入者的退休金與退休前的工資比起來就少得可憐了,不到三分之一。

為了杜絕不勞而獲的現象,社會保障金規定一個人必須在工作期間積滿40個點數才能有資格在退休後領取社會保障金。每月1220美元的工資收入記為1點,每年最多積4點。也就是說,一個人至少要工作10年而且每年收入超過4800美元才能有資格領取社會保障金。當然,家庭婦女和有醫療證明的殘疾人例外。

美國的社會保障金根據法律嚴禁投資,不能擁有任何可以在公開市場交易的有價證券。如果當年收到的稅款超過支出的社會保障金,社會安全基金會將這筆盈餘按照市場利率借給聯邦政府,換取特別國債。為了避免這一操作影響利率市場,以及錯誤操作帶來損失,這些特別國債都不能買賣或者轉讓。到2014年年底,美國社會保障金擁有2.79萬億美元的特別國債,比2013年多了250億美元。

社會安全基金的發放與社會安全基金的財務狀況沒有關聯,具體的數額根據去年的通脹率進行調節。如果因為人口老齡化造成入不敷出社會安全基金枯竭,則聯邦政府依據法律必須用其他稅收注入社會安全基金以保證社會保障金的正常發放,以保障退休人員基本生活。

然而,喬對此很不放心,「我不能依靠政府的錢活著。那點錢交房租都不夠。而且不管怎麼說,未來是否能如數拿到社會保障金取決於美國政府的信用。如果美國人口不斷增長,一切好說。如果人口不斷下降,社會保障金一定告罄。那時政府其他收入也會同時大打折扣,政府信用就不好說了。」

根據社會安全基金在2013年時測算,如果不進行改革,根據目前的人口結構,2033年社會安全基金就又要入不敷出了。

個人養老金自負盈虧

有福利性質的美國社會保障金僅能保證基本生活。對於原本高收入的人群來說,社會保障金遠遠不足以維持退休後的生活水平。所以,不少個人也為退休後的生活投資。理財公司富達投資集團(Fidelity)估計,除了社會保障金之外,美國退休人士的個人養老帳戶內至少要有25萬美元才能維持體面的退休生活。

目前個人養老金由個人擁有,可選擇中意的基金進行投資,即便更換工作也不受影響。

其中為私營企業制定的401K個人退休金帳戶是最為普遍的一種。僱主為個人選擇一家基金公司開設401K個人退休金帳戶,並選擇該基金公司旗下的一系列基金以供選擇。有的企業為了鼓勵員工投資,也相應為員工提供個人退休金進行匹配,即在一定限度內,員工存1美元,公司也向該員工的退休金帳戶存入1美元。

自行投資也就意味著自負盈虧。喬由於以前做過金融工作,所以很喜歡投資股票。他的退休金就投入了幾家風險較高的共同基金。

「我覺得股市長期來看一定會漲的。因為你看,越來越多『嬰兒潮』的人進入退休年齡,而他們的父母過世,給他們留下大筆遺產,所以他們有錢進行投資。他們一般不會選擇樓市,而是股市。」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作為福利,僱主也會提供退休金。目前政府雇員依舊擁有政府提供的退休金。與現行的個人養老金不同的是,僱主養老金採取待遇確定型模式,即僱主根據雇員在本機構的工作年限以及退休前工資等項指標,按照一定的計算公式確定其退休金標準並支付養老金。

僱主退休金因為綁定僱主,所以事實上限制了人才的流動,靈活性不如個人養老金。

韓國:偏愛股票和海外樓市

在韓國,養老保險金體系被稱為「國民年金」(NPS),主要目的是向不在其他年金、保險保障範圍內普通民眾提供最基本的社會保障服務。

作為韓國四大社會保險體系(國民健康保險、產業災害保險、失業保險、國民年金),國民年金的投資方式一直備受矚目。除了在股市、債券領域,國民年金還活躍在地產領域。韓國政府的宗旨很簡單,當面對養老金在老齡化時代即將入不敷出的現實後,國民年金需要增值。

事實上,除了國民年金之外,韓國國內還有眾多商業保險公司提供的養老保險服務以及軍人、公務員、私立教師等眾多行業內特定的年金。

目前,韓國的出生率與老齡化速度不成正比。韓國男女平均結婚年齡均超過30歲,而平均每個韓國女性在一生中所生的孩子數量跌至1.19人,這個數字遠低於其他周邊國家。與韓國一直走低的出生率相反,韓國的老齡化程度正在不斷加快。2000年韓國老齡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為7.2%,而2013年已飆升至12.2%。甚至有韓國統計學家悲觀預計:根據現在韓國人口的發展趨勢,2018年開始韓國人口將會開始大幅度減少。有推測說,或許數百年後,韓國將會成為無人居住的國家。

而根據養老金的特性,這樣的局面下,領取養老金的將越來越多,而繳納養老金的人卻越來越少,這也將會導致養老基金整體陷入入不敷出的危機。

偏愛大企業股份

面對養老金入不敷出的尷尬,很多韓國專家建議政府將國民年金進行再投資,在激活市場的同時也使得國民年金增值。

為此,韓國從1988年便開始建立「國民年金基金」(下稱「基金」),將年金以基金的方式進行再次投資。當時基金的投資額僅為5300億韓元,由於當時韓國國內經濟發展及資金需求不斷擴大,基金的主要投資對象為國債、地方債等較為安全的投資對象,其投資債券的比例一度達到八成以上。

隨著1998年經濟危機爆發,韓國對於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視程度提高,國民年金的投資策略也開始發生了變化。例如,為了應付因老齡化帶來的挑戰,國民年金縮小債券投資規模,相應擴大了對股票、房地產等其他高風險、高收益資產的投資。

根據韓國國民年金基金運營本部(NPFIO)提供的數據,截至2015年5月,基金的總投資額為497萬億韓元(1萬億韓元約合60億元人民幣),其中投資債券的比例為58.3%,股票為32.3%,房地產、貴金屬等投資領域則占到了9.4%。

從投資歸屬的特點來看,在股市中,基金比較偏好投資大型企業;在債券領域中,則比較偏好投資韓國境內的債券。

在韓國首爾股市中,市值最高的企業為三星電子;在這家企業,基金的股份持有率為8%,這個數值甚至比三星集團掌門人李健熙一家在三星電子持有的股份加起來還要多;基金還占據了三星集團14個子公司的近30%的股份。

這種現象不僅是在三星集團出現,在其他韓國大型企業中也經常出現。據韓媒報道,截至2014年底,基金共在17家大型韓企中持有的股份比例超過10%,甚至在部分大型企業成為了其大股東。

例如在韓國三大電視台之一民營電視台SBS,經歷了多次增持以後,基金的股份為12.45%,成為了這家電視台的第二大股東。因此也有人戲稱SBS成為了新的「國營電視台」。

由此,國民年金不僅成為了韓國股市新興的強大力量,還成為許多韓國大企業「爭取」的對象。基金也開始更加頻繁地在各大企業的董事會上左右企業決策。於是,韓國在2014年制訂了以政府為主導的、針對基金行使表決權的標準,並設立專門的委員會,用來討論表決的結果。

日本養老投資基金重倉股市

日本通過政府養老金投資基金(GPIF)來管理數額高達1.25萬億美元的養老金,該機構也因此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公共養老金投資機構。該基金在資本市場投資中的策略偏保守。長期以來,GPIF的資產配置以債券投資為主,但是,從投資成果來看,保守的策略不僅沒能保障資產安全,還導致了養老金資產的大幅縮水。

據報道,截至今年3月,GPIF在2014年財年的投資收益同比增長將近50%,投資收益率達到12.27%,均創下自2001年基金成立以來的歷史新高。安倍政府一直推動GPIF更多地配置回報較為豐厚的股票資產,以提振經濟並滿足社會人口少子化和老齡化的需求。目前,日本國內股票占GPIF投資比重從15.9%上調至22%,外國股票比例也從15%提高到20%。

新加坡中央公積金「最神秘」

新加坡的養老金運營是典型的政府集中管理模式,被稱為中央公積金。與其他國家養老金不同的是,該制度為持有人設立四個帳戶,同時覆蓋養老、住房和醫療等多個領域,由政府、企業代表、雇員代表和社會保障專家共同組成的董事會對中央公積金管理局進行監督管理。政府對中央公積金進行償還擔保,但是該基金的收繳、管理和投資均獨立於政府。

具體來說,中央公積金通過購買政府發行的特別債券被匯總至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進行統籌投資,該公司成立於1981年,目前管理資產超兩千億美元,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亞洲最大最神秘的投資者」。中央公積金的投資主要用於安全性比較高的國內基礎設施建設和部分國外資產投資,該公司網站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過去20年的年投資回報率將近5%。

挪威主權養老基金 也投資A股

縱觀全球各國養老金管理制度,有一個國家憑藉養老基金蟬聯全球主權財富基金榜首多年,那就是擁有超過8000億美元市值的挪威政府全球養老基金。根據挪威銀行數據,該養老基金目前市值水平已經達到6.907萬億挪威克朗,約合8295億美元。

挪威銀行今年3月發布的數據顯示,挪威政府全球養老基金2014年的投資回報率達到7.6%,在股票、債券和房地產三個領域的資產配置比例分別為61.3%、36.5%和2.2%。

該基金年報顯示,股票投資回報率尤為突出,超過26%,其中北美洲和歐洲的公司占該基金股票投資標的70%以上,此外,配置比例不得高於5%的房地產領域也收穫了11.8%的回報率。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該基金投資總額的1.8%用於中國股市投資,持有內地514家公司共計1140億挪威克朗(約合877億人民幣)的股權。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