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害女生嫌犯:約女孩出去找刺激 找個無辜的人個發泄

@ 2015-08-25

這幾年,大學生殺人案件多了起來。近日,中國傳媒大學失聯女生周雲露被殺害,之後嫌犯李斯達被逮捕。在警察審訊時,李斯達稱殺害同學周雲露,純粹是想找個無辜的人發泄。

網友尋人啟事

在周雲露失聯後,其室友在微博上所發的尋人啟事,被眾多網友轉發。此後,警方證實周雲露遇害。

民警前往李斯達租住的公寓

接到周雲露失聯的報警後,民警前往李斯達租住的公寓查看。

承認殺死周雲露

面對民警的訊問,獨自住進酒店的李斯達承認周雲露被自己殺死。

6月份開始想約女孩尋刺激

在審訊時,李斯達稱今年6月份開始有了「約女孩出去找刺激」的想法。

指認現場

李斯達被警方帶往所租住的公寓指認現場。

在警方證實中國傳媒大學失聯女生周雲露被殺害的消息兩天後,北京電視台《法制進行時》欄目在昨日的節目中,公布了警方抓捕及審訊嫌犯李斯達的畫面。

「就是想找個無辜的人當一個發泄點。」節目中,強姦不成而殺害同學周雲露的李斯達稱,因事業不順、錢不夠花,遂產生自暴自棄想法。今年6月份左右,他萌生「約女孩出去尋求刺激」的想法,隨後謊稱要拍戲邀請周雲露,將之帶到出租屋後欲圖不軌,遭反抗後將周雲露殺害。

目前,因涉嫌故意殺人,李斯達已被朝陽警方刑事拘留。

被訊問時稱「做了傻事兒」

8月9日,中國傳媒大學14級戲劇影視學院電影創作專業研究生周雲露離開宿舍。她告訴室友,去幫本科同級音響導演專業的同學李斯達拍戲,戲份不重,不會通宵。但這之後,她與李斯達兩人雙雙失聯。

三間房派出所民警稱,8月10日晚上11點左右,傳媒大學一位老師報警稱學生周雲露失蹤了一段時間。8月12日凌晨0點,民警趕到李斯達租住的陽光家園小區,敲了10分鐘門依然無人開門,最終,鎖定李斯達就住在距離傳媒大學不遠的內蒙古飯店。

當日凌晨,辦案民警敲開了李斯達在內蒙古飯店的門。但發現,屋內只有他一個人,與他一同失聯的女孩周雲露並不在。當民警問起周雲露的去向時,李斯達稱周就在自己的出租屋內,並自稱「做了傻事兒」,殺死了周。

11日下午,案發出租屋地面瓷磚上,仍留著大攤血跡。

強姦遇反抗殺了女同學

對於殺人動機,李斯達向警方表示「就是想找個無辜的人,當做一個發泄的點吧。」

「確實,事業不怎麼順,錢不怎麼夠花,自然就會有一些自暴自棄的想法萌生。」節目中,面對警方訊問,李斯達交代,今年6月開始,他萌生了「約女孩出去尋求刺激」的念頭,隨後找到了大學同學周雲露,得知對方在表演系讀研究生,他謊稱要拍戲,告訴對方「戲裡的情節要試一下」。

從未談過戀愛的周雲露,在收到李斯達的邀請簡訊後,並沒有懷疑,還認為這是一個暑假期間實習的好機會,於是按照李斯達要求來到了李斯達出租屋。李斯達向警方交代,在房間內,他意圖對周雲露不軌,遭遇反抗後,氣急敗壞將女孩殺害。

目前,因涉嫌故意殺人,犯罪嫌疑人李斯達已被朝陽警方刑事拘留。

■ 講述

她活著還是死了?對不起,死了

找個無辜的人當做一個發泄點

在所公布的抓捕現場視頻中,穿著白色T恤的李斯達面對警方的訊問,告知了已殺害同學周雲露的事實。

在警方問「周雲露在哪」時,李斯達一字一頓回答:「在我出租屋裡」,隨後,他反問民警:「那個陽光家園,知道吧?」

「怎麼在你出租屋裡?」民警問,他是否將周雲露鎖在出租屋裡。李斯達答:「因為我做了傻事兒了。」

「是什麼傻事兒,她活著還是死了?」

「對不起,死了。」原本低頭的李斯達突然抬起頭來,不斷念叨著「死了、死了、死了……」很快,李斯達被民警戴上手銬帶走。

在審訊錄像中,面對民警「她跟你有什麼深仇大恨嗎?」的訊問,李斯達回答:「沒有」,並解釋「就是想找個無辜的人,當做一個發泄的點吧。」

論文不答辯「也是找刺激」

李斯達與周雲露同年進入中國傳媒大學,四年間兩人並無過多交集,僅是互相認識。去年,兩人本科畢業,周雲露考上了中傳研究生繼續學業,而李斯達卻因為賭氣不去答辯,最終只結業,沒有拿到畢業證書。對此他解釋,「這也是找刺激」。

李斯達一位同學稱,李斯達並未獲得學位證,僅拿了結業證的他,因為母親是教師,家教甚嚴,他將此事隱瞞。據李斯達另一同學介紹,李斯達的畢業論文,僅封面符合學校規定。

畢業後,李斯達在此前兼職的汽車4S店繼續彈鋼琴。此後辭職回河南,與朋友合夥開了一所培訓學校。據一位李斯達朋友介紹,由於薪資低,且與其他人相處不好,今年5月他又重新回到了北京。「他辦輔導班這事兒,都沒告訴家裡人,想等著事業成功賺大錢了再跟家裡坦白」。

■ 專家解讀

1、 毫無悔意是人格障礙典型特徵

周雲露案引發廣泛關注,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諮詢服務中心主任宗春山表示,從目前媒體和警方披露出的嫌疑人李斯達的表現,基本可以斷定其長期存在偏執型人格和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宗春山介紹,偏執型人格障礙的常見症狀為對人生和社會冷漠消極、固執敏感、過分警覺、心胸狹隘,以及存在自我中心主義、抗打擊能力弱等;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則集中表現為高度的攻擊性和無羞慚感。擁有這兩類人格的人一旦犯罪,會選擇弱者,選取的攻擊對象很不確定。

他表示,從媒體目前的報道來看,李斯達平時行為怪異,喜歡大喊大叫,甚至裸奔下樓洗澡,幾年來在社交媒體發布諸如「原不原諒是上帝的事情,我只負責殺掉你」等和殺戮有關的言論,還有作案後住進賓館、被抓和審訊時表現出的淡定冷靜、毫無悔意,這些都是上述人格障礙的典型特徵。

宗春山解釋稱,具有上述人格障礙的人,和外部世界一直難以達到良性互動,對外部環境存在很強的不信任感,只活在自己建構的某個世界裡。

他說,此類偏離正常的人格一般於早年(幼兒園、小學)開始形成,一旦形成後即具有恆定和不易改變性,等到高中、大學階段已經完全成形,形成的原因比較複雜,如早期失愛、成長路上的挫敗和自我苛求。該案也暴露出在青少年的早期教育中,社會、學校和家長過於關注考試、升學,而對人格教育、性教育、家庭教育存在比較嚴重的忽視。

2 、「人格障礙」不影響正常量刑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武伯欣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學及犯罪心理測試技術的研究。他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李斯達在網上的言論和照片明顯異於同齡人,多條和殺戮有關的內容可以看做是他幾年來的「心理痕跡」,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他真正的人格,即偏離正常、存在缺陷的人格,「最後實施犯罪不是突然的,有一定必然性。」

「我仔細看了他在網上對那些電影的評價,雖然表達得隱晦,但也能發現他人格上存在很多障礙。」武伯欣說,和有感情熱度的同齡人相比,李斯達顯得「冷血」和自我中心主義,一旦實施某種攻擊,很容易鋌而走險。

武伯欣認為,李斯達的表現並非心理變態,只能算是人格障礙。至於其是否存在精神病,還需要專業機構去做鑑定。如果確有精神病,可能會在量刑上有所減輕,但如果只是人格障礙,那在法律量刑上,和普通人無異。「從前幾年的復旦投毒案、藥家鑫案到這起案子,希望全社會對青少年的心理教育投入更多的關注。」

殺人理由僅僅是因為想找個無辜的人尋刺激,現代的大學生到底怎麼了?就為了刺激,殺害了自己的同學,破壞了兩個家庭,被殺害者何其無辜。所以說,現在大學,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還需要注重學生的心理教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