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兒3開播,他們的家教為何差那麼多!

@ 2015-08-20

爸爸去哪兒3開播,他們的家教為何差那麼多!

昨天下午實在無聊,看到湖南衛視播出《爸爸去哪兒第三季》,就看了一會兒,話說從年就開播的這個親子戶外真人秀節目,不管周遭怎麼狂轟濫炸,我竟然一直沒看過也是醉了。這一看不要緊,就喜歡上了。昨天半夜還夢到了,今早不寫一篇是不行了。

如此痴迷的原因當然不僅是裡面可愛的幾歲萌娃們,更是這5對父子在真人秀中展示的性格和處事,以及家教的方式及由此導致的結果,很耐人尋味。顯而易見,在這種真人秀節目中,人物角色是有設定的,但是,即使芒果台剪輯功夫一流,一個成年人在隨時生變的環境中都不可能做到完全偽裝,尤其是四五歲孩子的表現根本是不可控的。也正是這個原因,我們才能在《爸爸去哪兒》看到那麼多活生生的細節,並咂摸出些許道理和感悟來。都市的快節奏生活使父母和孩子間很難有機會共享天倫之樂,這個節目堪稱是「給80後父母們展示出一部生活教育百科全書。」

小主天生是個細節派,這樣的節目恰恰能滿足我這種人的演繹總結推理判斷欲,於是,DUANG,對味了!今天,就以2015年7月10日《爸爸去哪兒第三季》第一期為例(本小主也只看過這一期),談談我對幾對父子(女)的感受。這裡只是聊著好玩,不涉及對任何人的敵意和攻擊。您也權且一樂罷了。

1、劉燁和劉諾一父子

在一小時密閉空間裡考驗爸爸和兒子如何相處這個環節,劉燁是唯一一個一直在自己玩手機的爸爸,雖然諾一不停做出各種怪聲和天傲想吸引爸爸的主意,但是劉燁這個火華社社長還是對刷微博更感興趣。

這種容易忽視孩子的個性,與夏克立和夏天這對父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夏克立在一個小時的密閉空間裡,一直在與女兒夏天進行非常主動的互動,兩個人談笑風生、有趣得很。

劉燁稱,「兒子玩的遊戲太幼稚,我變成純陪吧,我就特別無聊」。其實,這是子女教育里最容易出現的問題,父母確實與孩子因為年齡的巨大差距而存在很多溝通的問題,但是恰恰可以通過這種錯位的溝通,享受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樂趣,引導他成長為一個心智成熟、身心健康的人。

劉燁並不算是一個非常懂得教育子女之道的人。多數時候他是顯得手足無措的,比如,諾一因為搶凳子遊戲爸爸出局後便大哭不參加遊戲了,當其他人勸諾一回歸遊戲的時候,劉燁則搖頭表示不參加就算了,這種做法無視遊戲規則也不尊重節目,而夏克立在一旁說的是「諾一,快來,我們需要你的幫助!」

2、胡軍和胡皓康父子

康康是讓小主印象最深刻的萌娃,雖然只有六歲,但是他展現的是很拽很酷的性格,雖然外表冷漠,但是內心似火,當大家都忙著吃麵條的時候,他卻能主動幫著村長李銳收拾道具,當大家因為比賽扒玉米而把手弄傷了以後,他主動拿出自己的醫藥箱貢獻出創口貼,這些並未有胡軍的提示,胡軍甚至表示自己都很意外。

印像中在整集兩個小時中,康康沒有笑過,一副心思挺重的樣子,但是卻贏得了諾一、大竣、明軒等一干孩子的跟隨,諾一要牽他的手,他甩開不幹,可能是嫌他們太幼稚了。這種「狂拽炫酷吊炸天」的氣質,很容易成為孩子王。不過,這當然也與康康在幾個孩子中年紀最大有關係。

與其他孩子相比,他幾乎沒有和父親非常親昵的鏡頭,展現出比較獨立的性格。從片頭他開車那個瘋狂的樣子,也可以看出來這是一個敢闖敢幹、心裡頭很多主意的孩子。

康康未來有成為男神的潛質,是早早就顯示出人格魅力的孩子。

3、鄒市明和鄒明軒父子

這又是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萌娃,而與康康不同,他傾向於展示的是一個孩子的天性——好吃,總餓,懶惰,任性,喜歡哭,見到美女夏天姐姐就走不動了等等。這也是真實的,展露了一個孩子可愛的一面。

要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軒軒會哭會鬧,鄒市明在節目中的表現是能夠做到不發火、講道理,但是,在一期節目中,軒軒屢次哭鬧,這正說明在平時的生活中,鄒市明夫婦對孩子還是寵慣有加,軒軒也因為以前的哭鬧得到了滿足,才會不停地用這種方式來獲得大人的順從。

這就是子女教育中極度危險的事情,絕不可以因為孩子的哭鬧而滿足他無理的要求,當你是孩子的時候,可以享受大人的寵愛,長大以後,這個社會上卻不可能有人為你的野蠻無理而讓路,你就會被這個社會所嫌棄。

還有一個重要的細節,在扒玉米比賽中,拳擊奧運冠軍鄒市明輸了,這本來就是一個遊戲,無傷大雅,其他孩子都安然接受了爸爸輸掉的現實,但是軒軒不幹了,大叫幾次「我要爸爸贏我要爸爸贏」,節目組顯然也無法控制了,於是竟然讓鄒市明和農民以拳擊比賽再戰一場,走了過場之後宣布鄒市明獲勝,軒軒才破涕為笑。

鄒市明平常的家庭氛圍,可能就是在一片「只能贏不能輸」的狀態之中,所以才讓這個世界冠軍的孩子,不能承受輸。但是,這恰是他應該學會的人生道理——沒有人永遠都只贏不輸。

4、夏克立和夏天父女

「陪伴是最美的愛。」後期編輯為這對父女在密室中的表現打出了這樣的字幕,想必也是被感動到了。

夏克立對女兒夏天不是簡單的溺愛,而是主動的、引導式的,最可貴的是,他能夠站在女兒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當密室的門打不開的時候,他說的是, 「你用你的魔法把門打開吧。」

因為爸爸欣賞式的疼愛,夏天已經成長為一個「小公舉」,這種公主的氣質,不是幾件漂亮衣服就搞定的,而是來自於夏克立為夏天塑造的童話般溫馨有愛的美好氛圍,她才會做出在陝西破舊的窯洞裡對著無人攝像機鏡頭跳舞說我愛你、鈴鐺一響就要親吻的可愛舉動來。

夏天經常會笑,性格也比較和諧,沒有極端舉動,也沒有怪異之舉,這已經體現了她的成長環境是非常好的。我們常說女兒要富養,「富養」這兩個字的含義並不單是指物質條件多麼優渥,我想,更重要的是,讓她感受到爸媽飽滿的愛、充分的陽光和自信。

5、林永健和林大竣父子

林永健父子給我的印像不是非常深刻,大概也與林永健在節目中的性格有關,他是偏好人型的,大概對大竣的教育也是中規中矩的。

節目中大竣跟爸爸說笑話,林永健並沒有非常積極的回饋,從本質上說,他還是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也只當他是個孩子。

所以,在密閉空間裡,守著孩子靜靜地看著他睡一個小時,才是林永健的處理方式。林永健是慈父無疑。

《爸爸去哪兒》第三季與長安馬自達CX-5

長安馬自達是湖南衛視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第三季獨家汽車合作夥伴,長安馬自達旗下的明星SUV車型Mazda CX-5成為節目組官方指定座駕,為新一季的明星家庭保駕護航,CX-5的露出方式包括字幕、車隊、外觀、內飾、方向盤等。

《爸爸去哪兒》是近兩年最為火熱的一檔綜藝節目,曾創下了中國電視22點檔節目的收視率記錄。同時,這檔溫情洋溢的節目更深層次的社會意義還在於其引發了全民對於情感、對於親情的關注。

via

家教智慧:讓孩子從小就「站著」

1.在親子關係中,作為強勢群體的父母親,若能在親子衝突中多反思一下自己的責任,孩子也許就會更加體諒你的難處,更容易依賴你,從而也就更樂於接受你的教誨。相反,如果只是高高在上不分青紅皂白地指責,只會讓孩子離你越來越遠。

2.家長一定要記住,一個心理受到的打擊的孩子必然會變成一個毫無作為的人。如果說得不到鼓勵的孩子如同久旱的秧苗,那麼,一些不但沒有得到鼓勵反而時常受到打擊的孩子,只會變成渴死的枯草。除了對孩子的錯誤提出指責,也要給他們相應的鼓勵。

3.當一個孩子告訴父母「我感到難受」、「我很失望」時,粗心的父母往往會一笑了之。他們會說:「小孩子嘛,能有什麼失意的感受呢?」「別淘氣了,你沒有什麼可失望的。」然而,既然成年人有失意,那麼,孩子也有。因為無論年齡大小,我們都是人,只要是人,就會有不同的感受。成年人在失意的時候需要別人的幫助,難道孩子就不需要嗎?當然也需要!

4.一個人是否幸福往往取決於這個人有什麼樣的性格。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要把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始終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在一個孩子漸漸長大的過程中,會出現許許多多的問題。他們不僅是在身體方面慢慢長大,心理上也在一天天地變化。為人父母,千萬不要將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孩子的身體上,而忽略了孩子成長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心理的成長。

5.引導孩子不要輕易地去懷疑自己的朋友,各種猜測和疑慮都會加大朋友間的裂痕。應該相信,只要是真正的朋友,彼此之間有著真正的友誼,彼此就不會有絕望的時候。

6.如果孩子的眼睛是太陽,那麼他看到的也是太陽,如果孩子的眼睛是黑暗,那麼他看到的也是黑暗。教育孩子看待人生和社會,一定要有辯證的思維、科學的態度,不能追求完美無缺,不能求全責備。

7.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作用。自信心是孩子學習成功的精神支柱,是孩子生活成功的精神支柱。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培養他們的自信心甚至比智力教育更為重要,許多時候,孩子學習不好,往往不是智力問題,而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現。孩子的自信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後天的生活實踐和學習中逐漸培養起來的。

8.孩子的自卑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由於錯誤的教育方式及孩子抗挫折比較低造成的。當一個孩子被自卑心理所籠罩,其身心發展及交往能力將受到嚴重的束縛,聰明才智也得不到正常的發揮。因此,家長對孩子要多鼓勵少指責,讓孩子在實踐中品嘗到成功的快樂,並從成功中體會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有本領的,自己並不比別人差。

9.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只體現在身體上和智力上,也體現在心理上。一棵小樹苗,只澆水施肥而不見陽光就難以長成參天的大樹。尊重對於孩子,就好比陽光對於小樹苗一樣。得不到尊重的孩子是無法長成父母期望中的參天大樹的。

10.心的高度影響跳的高度,教育孩子時要培養他超越自己的能力,突破自我設限的高度。只要他的意念不屈服,他就有可能突破障礙、恐懼,達到自己心的高度。

11.真正有智慧的人能綜觀全局,以宏觀的眼光考慮大事,也能通曉利害的關鍵所在,胸懷寬廣,不囿於蠅頭小事。讓孩子專心致志地埋頭於手中的事,而不為無所緊要的事情所困擾、打斷,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豁達。

12.成見是阻礙人們形成正確認識的大敵。準確的判斷來源於對客觀事實的調查,而不是主觀的猜想。作為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學會以證據和事實說話,客觀地、中肯地對待周圍的人和事,絕對不能心有成見。

13.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家長教育孩子時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知道他到底需要什麼,然後再給予。千萬不要盲目追求虛名,看到別人給孩子什麼就給自己的孩子什麼,很可能那並不是他所需要的。

14.當孩子產生自卑心理時,要讓孩子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在某一方面很出色。而事實上,每一個人,至少有七種基本的智力方面的技能,如:數學邏輯、語言、音樂、空間、身體動覺以及兩種類型的個人理解力,即我們理解別人以及處理自己的夢想、恐懼和煩惱的能力。或許孩子不喜歡寫作,卻可能在設計上很有天賦或者有能言善辯的口才。

15.父母不應該把孩子看得過於弱小,因為沒有哪一個孩子願意承認自己是弱小的。在成人的心中他們或許只是孩子,力量微不足道,但在他們自己看來,自己和成人無所區別。這就是孩子的自尊和自強。

16.對權貴和名流的盲目崇拜,只能給孩子帶來兩種結果:對自卑心的安慰和對自尊心的褻瀆。所以,讓孩子從小就「站著」,而不是「趴著」去仰視那些大人物。這種自信心與健全的人格會為孩子的一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只有會尊重自己的人才會贏得他人的尊重。

17.人在沒有壓力的時候,就能輕易地做好一件事。而當人被壓力包圍時,一件很簡單的事也會被自己弄砸。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不應給孩子施加過多的壓力,而應讓一切自然和諧地發展,並讓孩子從中體會到快樂。

18.過去的已經過去,不能重新開始,不能從頭改寫。為過去哀傷,為過去遺憾,除了勞心費神,分散精力,沒有一點兒益處。當孩子做錯一件事時,不要一味地責備孩子,要引導孩子分析過去的錯誤,尋找原因,並從錯誤中得到教訓——然後再把錯誤忘掉,重新奮起,積極地去做下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因為希望在未來。

19.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當他們受到傷害時,都期盼著得到父母的愛。所以,父母無論工作多繁忙,生活多不順心,在孩子面前都要克制,都不要傷害心靈。

20.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孩子戰勝困難的心理支撐。有了這種支撐,就不會感到孤單,就不會失去自信,就能給孩子以信心和力量。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安全感,做孩子心目中的保護神,讓孩子勇敢地面對困難、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成為他不屈的信念和依靠。

21.「高高地舉起你的左手」,看似普通的一句話,卻包含著老師對學生的一片陽光雨露般的愛心和由愛生出的技巧。被重視、被關愛是一種催人向上的重要力量,對成長期的孩子尤其是這樣。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應該掌握愛的藝術,給孩子以尊重、信任、寬容和一個愉悅的心境。一個不懂得適當表達愛的家長可能會毀掉孩子美好的明天。

22.孩子的恐懼心理在很大的程度上來源於沒有自信心。只要建立起自信心和良好的自我感覺,那可惡的恐懼心理自然會消失掉。父母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應該從日常小事做起,逐步積累,相信不久後你的孩子也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23.在你聽孩子說話時,你真的聽懂他說的意思了嗎?你是不是也習慣打斷孩子的語言?很多家長經常犯這樣的錯誤:在孩子還沒有來得及講完自己的事情前,就按照大人的經驗大加評論和指教。如果不懂孩子的話,就請聽他說完吧,這就是傾聽孩子的藝術:聽話不要聽一半;不要把自己的意思,強加到孩子所說的意思上。

24.當孩子心中懷有怨氣的時候,父母沉默有時能夠幫孩子更好地發泄這種怨氣。有時,父母也要做子女的聽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