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都說周星馳性格不好?

@ 2015-08-20

這個問題,簡單一點說,是因為他性格的確不好。周星馳從來都不是一位好好先生,當演員的時候不是,當導演的時候不是,當老闆的時候更不是。如果說複雜一點,為什麼有人說他性格不好,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利益衝突

周星馳電影事業發跡的起點是《霹靂先鋒》,與之合作的演員叫李修賢。李當時是香港的影壇大佬,他後來也以周的伯樂自許,以後數度找周找電影,他都是以伯樂價給周片酬,這跟市場價相差十倍。所以周后來都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姿態。這最終導致二人決裂。吳孟達是跟周星馳合作最緊密的電影人,據吳說,周找他拍《功夫》,他為此推掉了數個片約,結果是周后來又不找他了,連個道歉也沒有,所以也就不再拍周的片子了。王晶與周星馳在拍《千王之王2000》時關係惡化,因為周索要的片酬過高,逼近千萬。至於自己旗下的演員,黃聖依、張雨綺、田啟文等等,周都給他們定了很嚴格的規定,要在相當長的拍攝周期內配合,並且金錢不多,這些人在周的推薦下名氣越來越大,在外面賺得多,周又不願放人,於是就鬧翻了。這些東西,與徐德亮之於郭德綱,與公司合作、與世界政治,都類似,永遠的利益作祟。

2強人性格

周星馳是一位電影強人,他是表演天才,導演根本無法駕馭,只能任其自己發揮,當了老闆與導演後,他對手下人的控制日見加強。上面提到,周給自己旗下的員工定了很嚴格的規矩,並且很少有商量的餘地,這跟他的強人性格關係相當大。在娛樂圈,利益衝突比比皆是,但大部分人都能在表面上維持和氣,為了共同賺觀眾的錢而努力。但是,周往往主動打破這種和氣。黃聖依、張雨綺等人,包括王晶、李修賢,在與周合作時,都在利益衝突時主動提出過妥協方案。比如,王晶曾經數度發揮自己老油條的本事,努力緩和兩人因為的關係;黃張田也數次試圖談判,希望周能夠把規矩定得松一點。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樣做對雙方長久的利益都有好處。但周在當時處於關係主導一方,並不做出任何讓步。

3藝術追求

這是周的粉絲在談到周的人緣不好時最常提到的原因。我也同意。周拍電影要求極其苛刻,一個簡單的場景,拍幾十遍簡直是家常便飯。劉嘉玲曾經在一個節目上說,在拍《大內密探零零漆》時,周要求她邊吃米飯邊哭邊說台詞,劉驕傲地說:我說我沒辦法做到,周星馳也沒辦法,只好讓我自己處理。劉嘉玲的驕傲神色讓我覺得,能夠在片場反抗周成功,是一件了不起的功績。但是並不是人人都能像劉一樣成功。與周合作的吳孟達數次抱怨周的電影耽誤他的時間,讓他損失金錢;他的旗下演員更慘,簡直成了周的布偶人。這麼做對觀眾當然是一筆財富,《九品芝麻官》、《蘇乞兒》、《唐伯虎點秋香》、《大內密探》等等電影,我都看了數不清多少次,而且從未覺得看厭。

4港人北上

合拍片成為現實,使大批香港電影人有能力逃離殘酷的香港電影市場,躲到內地這個避風港,也使內地香港合作的爛片在內地大行其道。在2000年之後,敢於說周性格不好的圈內人忽然變得很多,這些人來到內地後發現這是個「錢多人傻速來」的地方,也有了一種苦逼變成高帥富的幻覺。他們發現,這是一個即使是周星馳這樣的電影人也難以對他們產生影響的巨大市場,所以,被壓迫已久的這群人來到內地,開始訴說跟著周的苦日子。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轉化為廣大二流演員日益增長的賺錢需求與依舊緩慢的拍片速度與嚴格的拍片要求之間的矛盾。如果我說,你掏錢進電影院看合拍爛片與他們說周性格不好有聯繫,你相信嗎?

5公關能力

周星馳的公關能力,如果不說是零,也是接近於零。你看看大佬周潤發,是「國家一級演員」,劉德華,是「藝人楷模」,張學友,是「德藝雙馨」,成龍,是「中國代表」。周星馳呢?「其實,我是一個演員」。他真的只是一個演員而已。他做導演,做老闆,業務能力上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他不是一個「混娛樂圈」的人,他和王晶在公關能力上的差距,跟他們倆導演能力上的差距一樣大。有人罵他?他不會還嘴,或者說,不肯還嘴。有人告他?那就打官司唄。「對簿公堂」,可是兩個人一起跪在堂下,兩個人名聲都不好的。但是,這些東西,周還不怎麼會。或者說,幸好,周還不怎麼會。

羅家英接受採訪,談到周星馳時說:「這個人把錢看得太重。有時候,他有事找我,本應他請客,但結帳時卻總說忘帶錢包。我覺得他在這方面簡直是走火入魔了。」他還曝周星馳當年不厚道,多拍片不給片酬。羅家英說當時周星馳邀他拍《大話西遊》時,表明是拍「一部電影」,但最後片子剪出來卻分成了上下兩部,羅家英曾經要求兩部戲按兩部戲的酬勞計算,但最終周星馳沒有掏錢,也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 吳孟達在《背後的故事》中,談到與周星馳的關係時,吳孟達直言周星馳和以前已經不一樣了,「他把自己提升到一個高度了,現在沒有人敢否定他,但我覺得他需要被人否定,因為每個人都有錯的時候」。

作為動作導演的洪金寶和周星馳意見不合,雙方險些大打出手,從此二人正式撕破臉。從此只要有人一提周星馳,洪金寶就大發雷霆:「不可以只當自己是人,其他的都是狗!」

Boyan:N久以前看過一個關於王晶的採訪,裡面有關於周星馳的部分,具體細節記不清楚了,但印象深刻的大概有3點:

1,周星馳是「暴君」,也就是這種「暴君」,才將喜劇拍攝到極致。

2,卓越的喜劇演員都是「暴君」,這點在卓別林身上也看得到。

3,拍喜劇好笑的部分,有時候拍的時候差一點點,最後出來觀眾看到的效果會差很多。

一個如此牛X的喜劇演員/導演,要在十幾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無數次引爆不同階層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背景的觀眾,引到他們開懷大笑,引到他們笑著罵角色賊賤,引到他們笑中帶淚...那他肯定無數次的重拍無數的場景,肯定用各種方法強迫合作的演員們配合達到那個他最滿意的效果,即便得罪了那些人,也要給觀眾最好的。

那是一種追求。

何況,一個自我、追求極致的藝術家,本來就沒義務成為別人眼中的好好先生。

林加文:我覺得他的性格應該像是喬布斯。別人達不到他的要求,他就會一直要求,不留情面,不像別人一樣差不多就得了留個面子。結果就是,香港電影依靠內地市場改善生存環境之後,競爭壓力和危機意識逐漸消失,周星馳這樣認真認死理堅持理想類型的人被疏遠,香港電影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不斷墮落到現在這樣一堆爛片的境地,再也沒出經典。

黃子健:周星馳確實是一個控制欲很強的人,不過我倒是很感激他這樣,因為: 「1993年杜琪峰在與周星馳合作拍第二部電影《濟公》時,由於周星馳給電影提出了很多意見,讓杜琪峰認識到自己在跟大牌演員合作時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拍片。於是在拍完那部戲之後杜琪峰進行了一個很大的考慮:是不是究竟還繼續用明星去拍電影?是不是一定要去追逐票房?他94年就全年沒拍電影,靜下來思考何去何從。後來他想通了,認為如果要做一個導演,就一定不能這樣下去,之後拍了第一部電影《無味神探》,那時候他和韋家輝接觸比較多,韋家輝建議說要做原創性的電影,不跟任何的潮流去做電影。後來就決定成立銀河映像,決定了以後要走的路線。」(引自維基百科銀河映像條目)可以說沒有周星馳就沒有銀河映像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