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及區域發展部長拿督斯里依斯邁沙比里11日建議人民信託局(簡稱瑪拉)在瑪拉大廈三樓,開設百分百由巫裔商家經營的「劉蝶廣場2」後,頓時引起各界譁然,討伐之聲也接踵而來。
部長隨後辯稱,瑪拉是一個純粹為巫裔而設立的機構,其維護巫裔商家的利益實乃天經地義,這正如中華總商會以協助華裔商家為宗旨沒有兩樣,因此,各造不該情緒化看待其建議。
依斯邁沙比里的建議似是而非。要是他不提「劉蝶廣場」,而只是建議瑪拉設立一個完全由巫裔商家經營的電子產品廣場,基本上非巫裔社會也不會對此有任何特殊反應或異議;由此審視,反倒是部長本人刻意把負面的情緒因素,注入一個簡簡單單的商業建議,儘管該項建議或只惠及單一族群。
劉蝶廣場事件的導火線,是一宗每天都在發生的偷竊案,只是事件遭到有心人的顛倒是非和推波助瀾,到頭來才引發一場始料未及的騷亂,所幸警方迅速滅火,及時阻止了這起帶有種族味道的騷亂繼續延燒。
當一些人對劉蝶廣場事件仍心有餘悸之際,身為部長的依斯邁沙比里卻有意無意地「舊事重提」,難免讓人產生其企圖以此撈取政治資本的負面印象,而這對近來頻頻受到干擾的國民團結而言,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通過煽動種族情緒來博取本族人民的支持,是不少政治人物的老招數,但這一招是否還有市場,相信唯有在大選才能夠找到答案。
巫統、馬華和國大黨,是國內僅有的3個種族政黨,這3個當年為馬來西亞爭取獨立的政黨各為其主,本來也在相互尊重的情況下相安無事,但政治始終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在多元種族政黨逐漸抬頭的今時今日,加上巫統在國陣內一黨坐大,馬華及國大黨這兩個處於弱勢的種族政黨,開始陷入進退維谷的窘境。
馬青總團長張盛聞接受《南洋商報》專訪時建議,在目前的政治大變局裡,馬華應該嘗試轉型為多元種族政黨,至少在起步階段接受非華裔為附屬黨員。
張盛聞的建議,對馬華來說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但說易行難,除了關係到黨章的修改之外,要馬華全體黨員徹底改變思維,相信不是一件容易辦得到的事情。
無論如何,種族政黨在馬來西亞已失去大賣點,從公平公正及種族和諧的角度看,多元種族政黨才是國人所期盼的政治模式,任何為單一族群發出的呼聲,如今已越來越難以取得人民的共鳴。
馬華領導層或許應該認真看待張盛聞的相關建議。
原載《南洋商報》
http://www.liketruth.com/?p=5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