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遇過有一群人圍著你要你發發愛心捐錢給什麼什麼機構?
你覺得你捐的錢,真的是捐給機構了嗎?
在很多年前開始,就會有一些中年男女拿著一身份證明牌,慈善機構證明,或者老人院,孤兒院證明到處讓人捐錢。
而近幾年,這個團隊已經演變成一群的年輕男女,有的甚至是學生,在鬧市地方,三五人一群的圍著目標,讓目標籤名後逼目標用幾十塊錢買下一個價值也許不到RM1的文具或者紀念品,告訴目標說簽名就等於同意捐款之類非要你掏錢出來才讓你走之類的。
近日就有網友發布了一些載圖,表示這類捐錢黨在招收成員,我們來看看這些捐錢黨怎麼運作:
所以你看看,你捐了RM100,只有RM25是給機構(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給),剩下的RM25和RM50是給這些人,
你覺得,你的RM100真的幫得到那些困難的人嗎?
你只是在幫捐錢黨擴大組織,你看看他們多好賺,利用人家的同情心,就可以撈得過萬的收入!!
如果要捐錢,建議大家直接往慈善機構/老人院/孤兒院/動物收留所直接將款項交給辦事處還好過,或者直接買米買什麼的只要是他們需要用到的東西,直接交到相關機構去,也不要白白給這些捐錢黨刮油水了。
以下是捐錢黨慣用的招數:
(載自:
提防KL詐騙集團
)
以慈善機構為名的詐騙集團策略
(以下是我個人,朋友和從網友的經驗整合的資料,經過討論和分析我得出的結論)
(策略一)專門挑衣著普通者下手
人靠衣裝,佛靠金裝。他們第一眼就識出你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他們很少會向穿formal的人士下手,而是選擇穿T-shirt的 人士(多數是少年和年輕人,因為是購買能力強的年齡層)。
(策略二)外表看起來很純真和好欺負的人
看起來天真無邪的小學生初中生會成為他們的目標,現在小學初中生也帶很多錢出門的,對詐騙集團來說是個不小的市場,詐騙集團設定的最低捐額是RM10 ~ RM20左右。這就是所謂的Student Price. 連學生的零用錢也要騙……真的是腦殘。
(策略三)死纏爛打
因為馬來西亞是個較保守和較有同情心的國家,當面對這類「突髮狀況」,就會說服自己「看到他們那麼可憐」,「算了,幫一下吧」,「我以前也是同學,知道他們的苦」等等。這是他們最賤和最有效對付群眾的方法。
(策略四)消除你的焦慮
他們成功攔下你後,會先介紹自己,消除你的陌生感,猶如服務人員的開場白。接下來就要求你寫名字和手機號碼了。
疑點∶我懷疑他們會把我們的手機號碼賣給其他詐騙集團或傳詐騙訊息等。又賺一筆。
(策略五)表格中的陷阱
在你填寫該「調查報告」時,最後一欄有個PC / PCS的英文簡寫,那個是PRICE價格的意思。正當你困惑什麼是PC / PCS時,他們會拿出他們所謂的「手工藝品」(其實是工業品)半威脅地說「請支持一下」,「一個才RM20~RM50」。這時你察覺受騙了,但礙於面子和責任(因為你已經寫名了)你迫不得已給錢買在雲南麗江價值才幾分錢的商品。
注∶詐騙集團也學聰明了,用手或紙遮住PC / PCS,讓你察覺不到而掉入陷阱。
(策略六)拍馬屁和營造親切感(用心理學和人際學)
他們被訓練成為甜言蜜語的高手,攔下你後,稱讚你的衣服衣著,有些很八下的會問你有沒有男女朋友,觸摸你hiao你,旨在製造話題,讓你對他們有信任感。
例子∶
「哇,你穿得很漂亮哦!」,「要去哪裡玩?」
Lala仔∶你住哪裡的?
我∶我住吉蘭丹的。
Lala仔∶哦,我也是從那邊來的。
(這是個成功營造親切感的例子,因為人在外州,多多少少會對同鄉有一種親切感和歸屬感。)
我和朋友遇到另一個很白痴北七的答案
我朋友∶我住在吉打的。
Lala仔∶哦~那個地方我懂,有檳城大橋的是嗎?
(我們心裡暗笑)
我∶(耍他們)不是的,其實吉打是泰國南部的一個州。
Lala仔∶哦~對對對,我朋友住在那邊的,所以你們是泰國來的啊(表情裝到很熱情)。
我∶(開始鳥人)你沒有讀書啊?吉打是馬來西亞的州屬,還有蘇丹和大臣,拜託讀多一點書再來裝親切啦,如果我是泰國人我還會與你說華語?你難道不懂泰國當年為了防止中國把共產黨主義傳入泰國而關閉華校?你裝很熟就可以騙人啊?
我朋友∶(他很拽也很吊,他大聲地說)不要和他們講那麼多,跟這些歷史地理白痴說話會降低我們的standard.
(我們回頭看,他們全發獃了)
策略六結論∶詐騙集團比較喜歡向外地人下手,當我朋友說從吉打來時,他們的臉上的喜悅感頓時展露在我們面前(一秒鐘時間)。
~~~~~~~~~~~~~~~~~~~~~~~~~~~~~~~
捐錢黨出沒地點:
1. LRT Hang Tuah和Monorail的人行道
2. Mid Valey KTM車站
3. Puduraya車站附近的人行道
4. LRT Pasar Seni
5. KL Sentral到Monorail的人行道
其他多人來往的車站要提高警惕。
~~~~~~~~~~~~~~~~~~~~~~~~~~~~~~~
暫時只寫到這些(資料有限),但這些都是對群眾有一定殺傷力了,要提防和注意。
光明日報的轉載報道(2010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