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筍的藥用價值
蘆筍學名石刁柏,別名「龍鬚菜」,系百合科天門冬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東地中海岸、小亞細亞及前蘇聯高加索、伏爾加河與齊斯河泛濫的地區,西伯利亞及我國的黑龍江沿岸亦有野生品種。現在,歐、美、日本、東南亞各國和我國台灣均有大量種植。我國於1976年引進後,現全國已有1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進行蘆筍的引種、馴化和栽培。
蘆筍的食用部分是嫩芽,有白筍和綠筍之分;白蘆筍是經過人工培育,軟化栽培的;綠蘆筍是受陽光照射長成的。綠蘆筍的營養價值要比自蘆筍高。
《神農本草經》中把野生蘆筍一天門冬列為「上品之上」,僅次於人參。人類是先把它作為藥用,後培育為蔬菜的。國際公認其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自從發現其防癌、治癌作用後,上升為「十大名菜之首」,被冠以「蔬菜之王」,常被列為「山珍」、「國宴佳肴」、「防癌蔬菜」、「減肥食品」、「富硒食品」等等。
蘆筍於每年春季自地下抽生嫩莖,經培土軟化即可採收,食之甘香鮮美,有特殊風味,為歐、美等西方各國人民所嗜食。蘆筍所含有的蘆筍甙結晶體含多種營養成分,並含有多種特殊的營養元素,如天門冬醯胺、天門冬氨酸及多種甾體皂甙物質。
據測定,蘆筍嫩莖中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及鈣、鐵、碘等營養成分均分別高出其他蔬菜和水果的數倍至數十倍。此外,還含有多種具有醫療保健效果的特殊成分,如蘆丁、甘露聚糖、膽鹼、葉酸等。
蘆筍的藥用價值
據有關專家研究、驗證,蘆筍對高血壓、心臟病、心動過速、疲勞、水腫、膀胱炎、排尿困難等症均有一定療效。近年來,美國學者發現蘆筍具有防止癌細胞擴散的功能,對淋巴肉芽腫瘤、膀胱癌、肺癌、皮膚癌以及腎結石等均有特殊療效。因而,其身價倍增。生化學家認為:蘆筍之所以能治癌,是由於它富含組織蛋白,這是一種「使細胞生長正常化」的物質。而且蘆筍還含有豐富的葉酸,其含量僅次於動物肝臟。據報道,癌症病人食用蘆筍後,一般2。4周病情就開始好轉。但蘆筍不宜生吃,也不宜存放1周以上才吃』而且在整個治癌過程中,必須堅持服用蘆筍,不能中斷,直到醫學上確診癌瘤已經消除為止。科學家認為蘆筍只是對某些癌症有一定療效,它不可能治好每一個癌症患者。
據報道,蘆筍還具有其他很多藥用效能』因為蘆筍中含有0.71%~0.96%的非蛋白含氮物質,其中主要是天冬醯胺。
現代醫學證明,天冬醯胺對人體有許多特殊的生理作用,能利小便,對心臟病、水腫、腎炎、痛風、腎結石等都有一定療效,並有鎮靜作用。天冬醯胺及其鹽類,還可增強人的體力,消除疲勞,可治全身倦怠、食慾缺乏、蛋白代謝障礙、肝功能障礙、尼古丁中毒、動脈硬化、神經痛、神經炎、低鉀症、濕疹、皮炎、視力疲勞、聽力減弱及肺結核等病。蘆筍中還含有對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等有效的蘆丁、甘露聚糖、膽鹼以及精氨酸等。蘆筍可以治療白血病,已被世界公認。
①蘆筍對多種疾病都具有防治作用。
蘆筍含有的天門冬醯胺對人體有許多特殊的生理作用,水解生成門冬氨酸,可改善機體代謝,消除疲勞,增強體力,並對高血壓、心臟病、水腫、腎炎、貧血、關節炎等均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此外,蘆筍中的錳能改善脂肪代謝,降低膽固醇;鉻可以防治動脈粥樣硬化;鉬能阻斷對人體有害的亞硝酸鹽的合成。
②蘆筍對多種類型的癌症都有療效。這主要是由於其所含豐富的組蛋白能使細胞正常生長,並具有防止癌細胞擴散的功能;其所含的硒能消除體內產生的各種有害自由基,抑制致癌物的活力。天門冬醯胺酶已被公認具有防治癌症和白血病的功能。
蘆筍因含有甲基酮類和胺類而略有苦味,因此在烹調前宜先切成段,用水浸泡30分鐘。烹蘆筍一般以炒為佳,如肉絲炒蘆筍、蒜茸炒蘆筍等,既可保持原料色澤不變、易人味的特點,又不致失去原料本身的營養成分。由於鮮筍非常脆嫩,切段、炒制時宜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