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370機翼殘骸確認了!想不到失事竟然是因為...「殭屍飛行」

@ 2015-08-07

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6日凌晨在吉隆坡確認,7月29日在法屬留尼旺島發現的飛機殘骸來自2014年3月8日失聯的馬航MH370航班。

以下圖片來源:via

納吉布在6日凌晨2點召開的臨時記者會上表示,國際專家小組已經有足夠的物證,證明法屬留尼旺島發現的飛機殘骸來自馬航MH370航班。

納吉布表示,希望藉此消息給機上239名遇難者家屬一個確定的答覆。他代表馬來西亞政府承諾,會竭盡全力揭開MH370失聯真相。

解析殘骸如何到留尼旺島

馬航波音777客機

由於這片疑似殘骸在東非馬達加斯加島附近的留尼旺被發現,與此前各方集中搜索的從南海到澳大利亞西部海域在內的各處都相距5000公里以上,此前的 預測中,由於飛機攜帶的燃料有限,澳大利亞西部海域被視為飛機在一直向南飛行後可能的墜海地點,如今疑似殘骸卻在飛機航程所不能及的印度洋西側出現,這一 讓人生疑的現像如果確實發生,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洋流。

專家意見認為,似乎更佐證馬航班機失事前曾經歷「殭屍飛行」(Zombie Flight)的階段。調查人員曾推測,班機失事前可能突發故障,導致駕駛員無法操縱飛機,使飛機持續維持在「自動飛行」狀態,直到燃料耗盡後以滑行方式墜入海中。

疑似殘骸卻在飛機航程所不能及的印度洋西側出現

在印度洋上,位於南印度洋與澳大利亞西部海域之間的海水有西澳大利亞寒流,這兩股洋流將海水先向北輸送至赤道以南海域,再將海水向西驅趕到馬達加斯 加東部。海水在這一區域內流動的距離將接近8000公里。由於西澳大利亞寒流的速度較慢,一天前進的時間尚不足20公里,南赤道暖流速度較快,一天可以前 進20-80公里。從MH370失蹤到前幾日疑似殘骸被發現,總共經過了一年又4個月,大約480天,這與海水在洋流中的運行速度大致接近。也就是說如果 這塊殘骸確實屬於MH370的話,該殘骸從墜海到漂至印度洋西部被人發現的可能非常大。

這也從側面驗證了最初有關方面對MH370墜落海域的推測大致準確。不過即使如此,對於人類現有的探測技術而言,印度洋的墜機海域依然太過巨大,加之人們搜索澳大利亞西部海域的時間要在MH370失聯多日以後,各種因素的延宕使得無法尋獲飛機殘骸成為一件相對合理的事。

飛機是如何落海的

就算找到的殘骸屬於MH370,人們目前也無從推測飛機是如何落入海中的。不過從這塊殘骸看,它位於發動機後方,卻只有海水長時間浸泡的痕跡,不存 在明顯的燒蝕效果,這表明飛機在空中引擎起火的可能性不大。加之在客機失聯後第一時間內對相關海區的搜索沒有發現飛機殘骸,飛機失聯是因為遭遇恐怖襲擊突 然爆炸的說法顯然站不住腳。

如果排除飛機爆炸起火這樣的意外事故,加上飛機墜毀點接近波音777客機的最大航程,那麼MH370最可能的損失原因,應該還是飛機在長途飛行後, 由於燃料耗盡墜海。大型客機的水上迫降本就困難重重,耗盡燃油的無動力滑翔迫降更是幾乎沒有成功的希望。這種情況下,飛機會以不甚良好的姿態迫降或者墜 海,作為機翼組件一部分的後緣襟翼也在劇烈的撞擊中脫離。從目前的情況看,機身主體和機翼可能已經嚴重變形後沉入海底,而能夠漂流出來的小零件並不多。這 也進一步排除了空中解體的可能,因為在這種情況下,通常會有大量的小碎片在海面上四散,被發現的機率要大得多。

根據最新消息,波音公司已經確認殘骸上所包含的序號並非機翼生產序號,而可能是馬航在維護相關零配件後自行添加的序號,需要進一步查閱馬航相關客機 的資料後才能確定。儘管各方都擺出一副「這就是MH370」的架勢,但在更多的殘骸被發現和鑑定之前,有關MH370的真相依然是疑團重重。

機翼殘骸確認後怎麼找MH370

哪裡找?

既然首批殘骸如一個襟翼;一個疑似飛機上舷窗或梯子的物件;還有一些未能確認是否來自這趟航班的礦泉水瓶、行李箱,都是在法屬留尼旺島被發現的,人們第一時間肯定會在島的附近海域大行搜索。

留尼旺島西距馬達加斯加650公里,東北距模里西斯19公里,再遠處,就是非洲大陸了;這兩處是其鄰近的大塊陸地,因為此外,四周是一望無際的印度洋。人們也可能抱著「試一試」的心理去這兩地的岸邊看看。

較輕的殘骸,如以上所說的襟翼和塑料水瓶被沖刷上岸,並非絕無可能;而質量大、體積大的飛機主體則確有可能墜入4000到5000米深的海底,除了去岸邊「碰運氣」,水下搜索還需繼續。

今年早些時候,得出新的衛星分析數據後,澳方將MH370搜尋範圍縮小為在澳洲西海岸附近的6萬平方公里海域,這是一片長650公里寬93公里的狹長地帶。不過,這一重點搜索區距發現疑似殘骸的留尼旺島有4000多公里。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海洋學家若埃爾敘德爾指出,南印度洋洋流確有可能把MH370殘骸從澳大利亞附近海域帶到留尼旺島。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也透露,這與馬來西亞調查組此前獲得的漂流分析一致,即為從南印度洋至非洲的一條路徑。

根據洋流漂流說,目前主導搜尋的澳大利亞方面做出兩點表態:

一、最初制定的有關MH370航班殘骸漂流方向模型圖是錯誤的,誤導了搜索團隊,讓人們認為印尼蘇門答臘島海域才是最有可能出現殘骸的地點。去年11月,經精密計算和研究,更新了模型圖。

二、雖然初版模型圖有誤,但未影響海面搜索行動的進程。發現疑似殘骸的留尼旺島,與調查人員認為MH370在南印度洋「終結」的模型構建結論一致。

不過,專家們對於跟著洋流走就能反向定位客機可能失事地點的說法,不抱樂觀態度。在印度洋繼續劃定區域搜尋,仍有必要。

怎麼找?

小到萬倍級的電子顯微鏡,大到天上飛的衛星、水裡行的「藍鰭金槍魚」自主水下航行器,人們動用了很多方式,來不間斷地找這架飛機。

人們最初根據與衛星的多次「握手」信息,發現了MH370失聯後仍在飛行、引擎在數小時內運轉正常的情況,並定位出客機可能飛往的「南北走廊」地 帶。隨著調查持續,搜尋範圍變化至澳大利亞附近海域。澳「海盾」號曾用拖曳聲波定位儀、美國海軍「藍鰭金槍魚」航行器採用聲吶脈衝掃描,中國「竺可楨」號 遠洋綜合調查測量船也曾進行深海探測作業。

依靠當今科技手段,如果線索充足,相信人們從碎片化的信息里提煉出更多線索,並拼湊成一套體系,進而還原真相,也不是絕不可能完成的事。據稱,在留尼旺島被發現的行李箱殘片已被送往警察機構,進行DNA檢測。

拿7月29日那片「全球聞名」的襟側翼來說,專家們至少可以推敲出如下信息:

一、該殘骸被發現當天,就有消息指出根據外形、結構、塗料等,判斷這是一架波音777客機的襟側翼。其上所書編號「BB670」是零件號。

二、根據波音777型客機的服役記錄,目前除失蹤的MH370航班外,在南半球尚未有其他殘骸來源。

三、殘骸上的海洋生物寄生情況顯示,該殘骸已在水下很長時間。

四、襟副翼屬於夾層架構,其兩面的金屬片中存在大量空氣,因此能夠有足夠的浮力使其漂浮在海面上。

另一方面,搜尋MH370的任務正被承包給私人公司,承包商將負責集結船舶、船員以及技術設備。不過值得指出的是,這將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在推定客 機機體沉入「原始海域」後,由於缺乏精確的海底地形、條件勘測數據,以及有效裝備數量有限,目前人們不得不在廣泛區域進行摸排作業。

找什麼?

事實上,除了找機身,MH370上的兩個黑匣子的地位,也舉足輕重。可以說,不找到這兩個黑匣子並成功解析其中所含內容,MH370失蹤之謎將無法解開。

上世紀50年代以來,航空界一直在用黑匣子,它通常由「語音記錄器」、「數據記錄器」兩部分構成。人們將其設計成能經受爆炸解體、劇烈燃燒、入水浸泡等破壞的堅固體。但非常情況下,有的「語音記錄器」也會故障,通話缺失;有的「數據記錄器」因浸泡過久,部分數據無法恢復。

黑匣子能說啥?這兩個機載裝置對專業調查人員來說,至關重要。它們能記錄機艙聲音與飛機關鍵數據,能向調查員直接或間接展示一場空難發生前後的情況,推測出機上人員、飛機狀態的變化。

根據馬航公布的MH370調查中期報告,MH370未能及時更換飛行數據記錄儀水下信標電池。該電池有效期至2014年6月,事發時處在工作狀態。不過,當年飛機失聯後的一個月左右,據稱黑匣子電量已耗盡。

去年4月5日和8日,澳軍艦「海盾」號四次探測到疑似MH370黑匣子所發出的水下脈衝信號,但後來當局越發懷疑這些脈衝信號來自一台人造設備。此後,再也沒有在搜索海域探測到疑似脈衝信號的消息了。

MH370黑匣子目前狀態難明,如果匣中基板、晶片等基礎部件受損,破解會遇到很大困難。

調查人員可能通過清洗、真空乾燥、數據下載、修復讀取等步驟來解讀黑匣子信息,如果順利,最短或需數周。

能得到的信息,目前來看實在有限。如何根據小片殘骸,推測客機主體所在地點?洋流會將它推向何方,還是沉入人們找不到的海溝?還要花多少時間,才能 找到更多有用的實物?如何100%地確定找到的東西是不是MH370的?在廣袤的印度洋上找一架一年多前消失的飛機,接下來的搜索又面臨怎樣的挑戰?事件 原因到底是什麼?

謎題仍然重重待解。CNN將整個搜尋行動比作在一個黑漆漆的環境當中,站在高山上,想要看到山下的一個手提箱。縝密的劃定搜尋區域是有必要的,但有人認為,這次殘骸的發現似乎更多的是「運氣」成分,「上帝之手」,可能有它自己的安排。

人們沒有放棄。澳大利亞已宣布,即使找到更多殘片,也不會令有關方面改變原本的搜尋計劃。「大海撈針」還將繼續下去,直到謎底公諸於世。

via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