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戶外,有這樣一個分支——城市探險。城市探險的目標是城市中的神秘角落,探險者以各種手段進入到很少有人進入甚至是一些不允許公眾進入的地方,例如地下的各種隧道、下水管道、防空洞、地面上廢棄的工廠、醫院、教堂、監獄等老建築或戰爭遺留的堡壘、工事等等,包括沒有開發的天然洞穴和工人工開鑿的山洞等。 有人試圖給城市探險進行精神上的定義,「城市探險是一個群人的愛好,它可以是一種運動,去你從來沒想過會去的地方的,它也可以是一種藝術,探尋一個充滿未知和驚喜的領域。而這一切都源於我們少年時代共通的、永恆的好奇心。」
(圖片翻攝自:搜狐
石家莊也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熱衷於城市探險,城鄉各種各樣的老建築及各種洞穴是他們頻頻涉足的地方。4月的一天,我和他們中的幾個人,一起走進了一個神秘的地下世界。這是一個景區的已經部分開發的地道群,我們的探訪重點是其中未開發的部分,由於要進入未來開發部分,光天化日的從景區進入是不可能的,我們只能秘密行動,別闢捷徑。
晚8點從市裡出發,1個多小時後到了目的地,夜空漆黑一團,幾十米外的狗吠個不停,我們象賊一樣,從一個秘密通道悄悄的進入了地下,至於那個通道在什麼地方,兩眼一摸黑的我東南西北都分不清,那個通道的地點就更說不清了。
步下長長的台階,感覺我們已深入地下足有10來米深時,巷道終於變平了。這段巷道屬於就未開發的地段,巷道雖然保存的不錯,地面卻堆有不少泥土,高低不平
地道內一個分岔接一個分岔,這些分岔有丁字岔口,也有十字岔口,還有Y字岔口,形同一個迷宮。每逢遇到一個分忿,我們都要做好記號,防備回來時找不到路。
時間不長,我們已進入了景區開放的部分,這些開放的地道清理的乾乾淨淨,地面鋪著磚,牆壁上拉著電線和照明燈具,與未開發的部分有明顯區別。但不論是開放的還是未開放的巷道,下部都是用塊石砌築,上半部則是磚券的拱頂,其建築非常堅固,雖歷經百年歷史,仍完好無損,看的出,當年的建設者是下了很大一番功夫的。
我們的重點不是開放的巷道,我們要探索的是那些不對遊人開發的部分,這些未開發的岔洞都有鐵門攔著,好在那些門都沒上鎖。只用鐵絲別了一下。每當遇這種鐵門時,我們就要拐過去,一直的朝里走,直到撞了南牆、直到實在不能再走時才往回拐。
一段未開發的巷道
地道的大多數地段還算乾爽,雖說牆壁有些潮,但也只是有點淡淡的潮氣。也有個別地段例外,現在我們走的這一段就非常的潮濕,頭頂不時有水滴下來。因長期滲水,磚砌的拱頂上形成了一層鈣質層,還有一個個生長中的鐘乳石的石芽,就像進入了一個剛剛開始發育的溶洞。
這段滲水嚴重的巷道下邊有一條排水槽,通過這道排水槽可以把滲出來的水排入一個很深的滲水井。
洞頂的水滴將地面砸出來無數小坑
出了一條巷道,再拐進另一條未開放的巷道,無數次的拐彎、無數次的調頭,無數次的拐回到主巷道里,轉來又轉去,我是徹底的分不清東南西北了,要不是走過的岔洞口都留下了記號。就連哪個洞已經走過,哪個洞還未走過也分不清,別笑我笨,你來了照樣也分不清,因為岔洞和拐彎太多了,而且每一個岔洞都一是一個模樣。
走在一個十字岔洞處
說不清走過多少岔洞了,現在我們走的這條巷道與前邊走過的巷道風格完全不一樣,它全部用紅磚砌成,洞壁一側還常常有這種方型的門洞,說是岔洞又沒有用磚石壘砌,說是出口又不像。這些門洞處或多或少都有塌進來的土石,有的土石中還夾雜有垃圾,看樣子,這段地道是建國後修的,門洞外邊是溝或土坑。
兩個相臨的出口,一個被土埋沒,一個被垃圾封死
地道僅有的一處塌毀處,塌進來的土石把巷道埋了一多半,人行至此只能爬過去
由滲水井巷道拐回來,我們又走回到主巷道,時間不長又拐進另一條未開放的巷道,那條巷道也有一片滲水區,相比之前的滲水區,這兒的滲水現象更嚴重,地面是厚厚的一層淤泥,走在上邊,鞋底的泥粘的老厚,扒的鞋直要往下掉。
鞋底粘的淤泥
滲水地段的盡頭是幾十米長的陡峭樓梯,高度至少有三、四層樓高,這一路,我們見到的類似樓梯少說有7、8處,但這條樓梯坡度之大還是第一次見。樓梯上落有厚厚的一層土,一蹬蹬本來很平的台階變成了一個個小斜坡,而牆壁上滲出來的水更讓樓梯上的土成了泥,腳每一次落下去都立足不穩,讓人走著提心弔膽還有點肝顫。
陡峭的樓梯上落了厚厚的一層土
潮濕的洞壁,陡峭的樓梯,看著讓人肝顫
陡峭樓梯的盡頭是一個高高豎井,一米見方,高足有10米,看來我們深入地下至少有20米深了。這個豎井是又一個進出口。只是茫茫夜色中,我們無法判斷它在地面的什麼位置
再次折回,沿開放的巷道繼續前行,我們走進了一條寬大的巷道,這段巷道寬約2米,高2米多是上個世記70年代修的防空洞。據說這個地下迷宮分3次建造完成,一是上世記初的北洋政府時期,二是日軍侵華時期,第三次是70年代備戰備備荒時期。沿著寬大的防空洞,我們很快到了一個廢棄的礦井。為安全考慮,礦井已經被封閉。只保留了百來米長的一小段讓人參觀。裡邊展出著不少廢棄的礦山設備,有的設備我們能猜出一二、有些設備我們實在不知道是做什麼用的。
高大寬敞的礦洞
礦井一側有個老君廟,據說是全國唯一的地下老君廟,它應是為保佑礦工安全而建的廟吧?可惜,安全只能靠各種制度、設備來保障,老君再神奇也保佑不了你,他能帶給你的只有心理的安慰。
礦井進口處擺放的設備,不用說,你一看就知道它是幹什麼用的,只是咱的頭燈能用它充電麼?
電力牽引車,井下的運輸工具,俗稱小火車
駕駛室狹小的空間,開車人只能蹲在裡邊,可夠難受的
礦井裡,一個面貌可僧的假人,代表的是礦工把頭?
巷道棚木上的菌絲
木製的礦車模型
各種各樣的設備
離開廢礦井,我們繼續尋找未知的巷道,打開一扇鐵門,我們走進了又一條沒走過的巷道
這個巷道同樣有一個又一個的分岔,其中一個分岔又是一個封閉的出口,我們在這兒意外看到一個水管,截門雖然銹成了一個銹疙瘩,但竟然還能擰動,擰開截門竟然有水,是個還能用的自來水管。
一個圓型的豎井,應該是個通風口
繼續前進,巷道越來越陰森,鼻子裡傳來越來一股股臭味,氣味來自一個被封閉的出口處,這個出口外竟流進來很多污水,汪汪的污水順著樓梯流向我們要走的巷道,不知流向何方。這是哪個單位這麼缺德,竟然把這個地道當成天然的下水道了?
陰森森的巷道
地面流淌的污水
這段「下水道",開始還有一溜石台可以走人,但走不多遠那溜石台就消失的爛泥里,再向前走是越來越深圳的淤泥,踩上去整個鞋全都沒入泥中。堅持著又向前走了一截,淤泥越來越深,我們無法再前進了,我們被近放棄了繼續前進的計劃。原路返回。
又一個攔死的死洞,我們從鑽了過去,發現裡邊並不深。
不知不覺中,我們在地下迷宮裡轉了兩個多小時了,現在,我們又走到一台階處,經過兩個多小時 的摸索,我們發現每個台階都是一個出口,這些出口大多被封閉了,沒有封閉的只是景區里的進出口。景區我們是不能進的,咱不能幹自投羅網的傻事不是?
一個出口
又一個出口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暗門,暗門不大,僅能容一個人鑽過去,門用木板製成,偽裝成牆的樣子,若不是它打開著,你走到跟前也不會注意到這是一個可以逃生的」門",暗門的那邊是一座建築的地下室,那個地下室不足1米高,人在裡邊只能爬行
依次鑽過暗門
原路返回,象賊一樣偷偷摸摸的鑽出地道,時間已經是夜裡12點了。一陣陣狗吠中,我們匆匆的上了車,回家,睡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