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式茶餐廳常用嘅詞,你都會邊幾句?

@ 2015-08-05

談到香港飲食,似乎總離不開這些意象:旅遊推廣包裝下的美食天堂、中西融合的全球化形象、政策眷顧進出口通暢的優良港灣、強勁且口味多樣的消費文化。

而去香港吃茶餐廳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不僅因為這裡有香港地道的平民美食,種類繁多的粥粉面飯也免去很多的糾結。但很多朋友恐怕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坐在茶餐廳里經常會聽到很多聽不懂的粵語詞彙,比如寫嘢;還有一些可以聽得懂但是不甚理解的詞彙,比如走青。然後吃飯的時候就一直糾結這幾個詞到底什麼意思……整個人都不好了!不過去的次數多了之後,這些都不是問題。今天我就把壓箱底的這些私貨翻出來給你看。

​唔該,寫嘢

​「寫嘢」類似於常說的點菜、下單的意思。比如對男服務員就會說「夥計,寫嘢」,對女服務員就會說「阿姐,寫嘢」。當然也可以不區別男女,直接說「唔該,寫嘢」、「唔該,埋單」。

​客飯

​客飯通俗的理解就是咱們常吃的蓋澆飯,通常會提前準備好,方便在人多的時候加快上菜的速度。在茶餐廳里,客飯一般會在中午供應,附送例湯或飲品。例湯有時也會被稱作「例水」。

​走冰=少冰,走甜=少甜

​如果你在茶餐廳里聽到有人說走冰,其實就是不要加冰塊的意思。因為這裡的套餐提供的熱飲是免費的,而冷飲就需要加錢。所以在下單前,要記得跟服務員講清楚飲料的要求,如走冰=少冰,走甜=少甜。

​進階版:飛沙走奶

​走奶你現在肯定明白了——不見奶。飛沙呢?其實沙在茶餐廳里往往指砂(沙)糖,所以「飛沙走奶」的意思就是「咖啡,不加糖不加奶」,想要點齋咖啡的話不妨試試這個文藝說法。

​走青

​「走」跟上面所講的走冰都是「不要」的意思,走青即不要蔥,走辣即不要辣。在一些粉麵茶餐廳里,下單所講的字眼可以非常省略,通常面底可以選米粉、河粉、粗面、面,配料可以選魚蛋、牛腩、雲吞、四寶、牛丸等等。如果是魚蛋河粉,我們就會省略至「蛋河」;如果是想要牛腩牛丸河粉的話,我們就會講「丸腩河」,依此類推。不知道是不是茶餐廳去的人比較多,所以省略字也是加快服務速度呢!

​加底

​通常我們在餐廳里吃飯如果飯不夠,會跟服務員說再來一碗米飯。其實在香港「加底」就是加米飯或者面的意思,如「牛腩面,加底」。是不是覺得理解起來也沒有那麼難了呢?

​行街

​這裡的「行街」不是指逛街,是指拿走的外賣。如果不想堂食,可以問服務員拿一份餐牌看看,然後說「B餐、凍檸茶、行街」。然後就可霸氣的昂首闊步走出去了……

​之所以喜歡香港的茶餐廳,最本地化的飲食文化絕對是最大的理由。各種地道的美味,加上能體現出本地人生活狀態的各種俗語和約定,堪稱活生生的街頭畫卷。今天學到的粵語不妨下次去香港的茶餐廳實戰一下,說不準會博得服務員的好感再多教你幾種呢!

​話說回來,我永遠相信,一個地方最美味的食物隱匿於市井間。越是不起眼的角落,越可能棲息著歸隱江湖的高人。如果非要給來內地的香港美食一個要求,我願意它是香港的生活氣息,樸素的風情,細小的幸福,以及在不經意間包裹進這些內容的一碗雲吞、一粒魚丸、一筷子牛腩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