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嘗澳門最具特色的美食

@ 2015-08-04

沒有回歸前的澳門還像是一個寧靜的小鎮,與相隔相望的香港不同,遠離了一切繁雜喧譁。而隨著旅遊業越來越飛速的發展,一張機票、一本當地攻略錦囊,就可以帶你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我們走過越來越多的地方,可大多數人去的都是攻略里「不能錯過的十大景點」、吃的都是錦囊里推薦的「如果你去XX,一定要吃的十樣美食」。如果你也覺得少了許多樂趣,不妨來試試只有當地人才會幫襯的鋪頭。

碗仔翅

不如試試車仔檔

碗仔翅是香港澳門最常見的街頭小吃之一,是一款仿魚翅湯羹,其材料以粉絲為主,用澱粉將湯煮至濃稠,佐以醬油、麻油、醋、胡椒粉等,以前通常由小販在街邊販賣, 因以小碗盛載而得名。

講到澳門碗仔翅,很多人都會想到碗仔翅界的大佬添發記,據說老闆是含著魚翅長大的,所以主打用料都是正宗的魚翅。早幾年這裡還不甚出名,多是一些慕名「過大海」來吃的香港同胞,近年來也許是上了「榜單」之故,生意愈發的好。

但是在澳門可不是只有添發記。在永樂旁邊,有一家車仔檔(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流動小攤販),只售一種食品──雞絲翅,又叫碗仔翅。據說雞絲翅就是由這家小店最早從香港引入來澳的,那麼多年以來,早已成為永樂戲院的一個標誌,就連開店時間也都依照戲院,所以街坊都稱之為「永樂雞絲翅」,「永樂雞絲翅」在用料方面雖然不是使用真正的魚翅,但無損食物的味道和口感,雞絲、蛋花和粉絲的結合,加上麻油、胡椒粉和紅醋調味,天衣無縫。這車仔檔多年來沒有被時代巨輪捲走,依舊保留著一貫特色,可謂難得。

深夜食堂

來一碗誠意過頭的雲吞麵

雲吞麵雖然是粵地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不少人曾說,雲吞麵發源地廣州還做得不如香港澳門,其實仔細想來,雲吞麵並非什麼曠世難題,只是一種誠意之作。花了心思與時間的,自然更勝一籌。

來到渡船街就可以嘗到那一碗誠意到過了頭的雲吞麵。老闆每日晚上七點才將車仔檔推到美心餅店對面,凌晨一點準時收攤,是個不折不扣的深夜食堂。這裡的雲吞用料十足,一個雲吞皮里足足包了四五隻蝦,基本都沒有地方放其他的材料了。就連秘制的湯底,也讓人一口都不想放過。

水蟹粥

澳門才有的味道

在澳門,吃水蟹粥除了去肥仔文和久負盛名的誠昌飯店,還可以到關閘附近嘗一嘗那一碗「暖到心窩都發熱」的水佬榮水蟹粥。

可能水佬榮這個名字在澳門太深入人心,都不太有人記得他的原名叫「新明珠美食之家」了,據說水佬榮以前是在手信街賣手信的,後來潛心研究了「花甲雜菌蟹肉煲」,推出市場後反應空前良好,就開了台山這家小吃館。但也由於這家店的花甲蟹煲太過出名,食客忽略了另一大美味——水蟹粥。

說是水蟹粥,卻又不是獨沽一味用水蟹,而是各取水蟹、膏蟹、肉蟹三種蟹的精華,再配上美味的蚝粥,完全沒有海鮮的腥味,只余清新的鮮甜。據老闆說,他家並不主打從國外進口,而是將食材的新鮮度放在第一位。無論是蟹肉煲還是水蟹粥,全是每天早上新鮮直送的本地蟹,皆因澳門的蟹生長於鹹淡水交界,所以蟹味尤其鮮甜、肉質豐美爽口。

要說澳門最出名的美食,十個有八個會告訴你是豬扒包和葡式蛋撻。那些能被評為「最佳」、「十大」,自然也是有真材實料的,不然也不至於口口相傳至今,但是許多藏在巷子中的美食與其說吃的是那種味道,倒不如說,吃的是那一份情懷。

澳門豬扒包

還是得去大利來

豬扒包從外表來看,應該和漢堡包是近親,但味道卻不同。在澳門當地人的心目中,大約和上海人心目中的小籠包差不多。談到豬扒包,不得不談談大利來。

大利來的豬扒包用的是老式柴爐烘烤而成。柴火烤焙是最原始也是最好的烤焙技術,在澳洲布理斯本河畔一間最昂貴的餐廳,那裡的牛排和麵包全是用柴火烤的。據說為了保持水準,每天都只準備一爐的麵包材料,每天下午3點半開始出爐售賣,售完即止。至於豬扒,每天早上六點用特製香料腌制至下午兩點半,配合豬仔包出爐現炸出售。如果沒辦法在2點多些到達大利來去排隊,可能就吃不上現烤的豬仔包夾炸豬扒。不過也沒所謂,大利來還是會提供菠蘿包或者牛油包。

陳光記燒鵝飯

懷舊不變的味道

隨著時間流逝,很多記憶中的味道都會改變,但是「陳光記」的味道卻一直未變。這裡最值得一嘗就是黑椒燒鵝。自從2012年入選了米芝蓮介紹名單,成了遊客來澳的最愛之一。這裡的黑椒燒鵝,外皮非常脆身,並不像傳統的腊味那麼甜,而是帶有濃郁的黑椒味和燒烤風味,鵝肉味道也十分重肉質、相當結實,光湯汁就能吃掉一整碗白飯。據說現在「陳光記」已經開到大連柳州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來上海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