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霆鋒,藏匿在演藝、情感、鋒味之外的創業十二年

@ 2015-08-03

跨界踏入商海賺得盆滿缽滿的演藝人不在少數,但從零開始,團隊、管理、技術一腳踢,創立一個企業並做出一個產業標杆的創業家則鳳毛麟角。

過去十二年里的謝霆鋒,毫無疑問是這鳳毛麟角里最成功的那一個。這不單單因為他一手締造了亞洲最具實力與活力影視後期製作公司,創業故事也作為首個華人商業案例被選入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MBA教材,更因為他在這一里程中,所展現出的創業家情懷、能力和企業家精神。

文/華商韜略主筆:畢亞軍

【要為香港製作爭那一口氣】

即使在整個人群中,謝霆鋒都是那個更愛思考,更愛問為什麼的人。

初入演藝圈時,他經常困惑於一個現象:拍戲現場,導演希望改變或者增加一些效果去找後期時,後期拿不定主意,得給公司打電話,公司也不能馬上給答案,於是現場變「冷場」,一拖就是兩、三天,很多天,費時又費錢。

2001年,他拍《玉蝴蝶》MV,付出很多精力和金錢,卻始終無法達到預期效果。事情真的這麼複雜嗎?一番追根究底後,他發現後期製作存在的問題,也給自己一個副業:系統地了解、學習後期製作方面的知識。

他發現香港本土的後期製作都被韓國、泰國、澳大利亞等公司霸占,而且大家似乎也已習慣這種受制於人,即使這些外資提供的服務並不理想。他追問香港人為什麼不自己做,得到的回饋也都是搖頭,嘆氣,結論是:沒戲。

「我們自己真的做不出來嗎?」 2003年,在演藝上遇到大挫折的他,下定決心爭上這口氣。「別人不來,那我來。」

他的主意幾乎遭到所有知情者的反對。包括家人在內,也都警告他:謝家就沒有會做生意的基因。而他卻打定主意,「我們做不好,是麼?我受夠這些論調了。就我了,我來做給你們看!」

之後,他把房子抵押,貸款100多萬港幣再加上自己手裡的錢,創立了PO朝霆。

【並不衝動的決定】

謝霆鋒的決心,不只來自爭那一口氣的精神。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大事當前,心思縝密,謀定而後動且極賦自我控制能力,可能是他至今不為人知的性格特徵。

當時,23歲,眾人眼中的「壞孩子」,已看準自己下的是有勝算的棋:第一,我作為歌手有不錯的收入,可以養活公司走一段時間,當時的唱片市場還是不錯的;第二,雖然終極目標是整個後期,但我選擇了門檻相對低的廣告後期作為開始,這可以舒緩業務和財務壓力;第三,我自己手上已經有好幾條廣告片子,可以作為業務的開端。有了這個開端,就可以一生二,二生三。

談到當年的情形,他特彆強調:創業需要勇氣,但更重要的是尊重現實、看清形勢、冒「有把握」的險。因而,他不希望看故事的年輕人覺得,單憑意氣就可以去創業。「押房產看上去是挺勇敢的一件事,但這真的是算計之後的決定。我當時是算過的。至少,可以支持一年半的時間。」他說。

謝霆鋒的謀劃與清醒還不止於此。喜歡足球的他比喻,帶領一個球隊去挑戰大力神杯,最重要的不是自己的球技高低,而是能否找到一個好教練,並建立一支頂尖的球隊。他一開始就把人的問題擺在首位,並成功請到大神級的人加入戰隊。

「最重要的是請對人,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創辦公司之初,他就已明白此理,這也成了他日後成功的關鍵原因。

【人對了,事就對了】

謝霆鋒相信,「人對了,事情也就對了。雖然設備很重要,但一百台好機器也趕不上一個對的人。」

PO執行董事、已與謝霆鋒親密搭檔十二年的楊文傑是謝霆鋒請到的第一個高人。性格略顯內向的楊文傑先後就職於兩家頂尖製作公司:Show reel、Centro Digital Pictures Ltd.,練就了一身後期製作的技術和管理本領。

圖註:謝霆鋒和他PO朝霆的好搭檔楊文傑(右一)

楊文傑清晰記得與謝霆鋒初見的情景:「起初我並不抱有大的期待,心裡想,『謝霆鋒,這個壞孩子能做什麼事』。但交談後,我感到他和傳媒描述的不一樣。他很堅定,有長遠思維和規劃,對行業、自己的機會和挑戰看得很清晰。最重要的,他的願景和決心,說香港人要證明一下自己,這個很鼓勵我。」

楊文傑尤其對謝霆鋒通過人才推動公司發展的理念非常認同。後來,這成為PO最重要的理念。若向他們分別提問公司成功的秘訣?他們一定異口同聲:因為人。

謝霆鋒對楊文傑的印象是,「談下來,感到他比我還壞。但這就對了。」兩個人於是很快達成一致:做出一個香港人的後期製作公司來。

【管理的核心是帶人帶心】

謝霆鋒說,創業者要成功,把自己的夢想變成團隊一致的目標。如何實現這一點,他的辦法是:帶人帶心。

心要如何帶?自稱不善處理感情問題,也因感情問題困擾不少的他,圍繞兩點下功夫:一、對人好,二、對自己狠。

什麼事情都一起商量,一起解決,是謝霆鋒對人好的第一招。楊文傑總喜歡講述的一個故事是:PO中國香港總部搬遷到現址之前,謝霆鋒曾讓公司集體停工一天,所有職員一起考察公司新址,看大家是否滿意。「他跟同事們說,一定要大家都滿意,這個環境才有意義。」楊文傑介紹。

謝霆鋒還有一個習慣,從不稱呼自己的下屬為員工,而是稱呼他們為同事,以此表明自己對職員的尊重,對人格平等的堅持。

走進PO的辦公室,除了感受到這裡作為亞洲後期製作重鎮的創意與科技氣息,更有一種難得人性化溫暖與光輝。「這一行非常辛苦,經常熬夜,寬鬆的環境和隊人的關照很重要。」謝霆鋒說。他們設置了各種體貼員工的設備,還成立了羽毛球隊、腳踏車隊、足球隊,經常舉辦各種集體活動,謝霆鋒都一一全情參與。

圖註:技術一流、顏值頗高的PO朝霆香港團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們還在公司舉辦廚藝比賽,謝霆鋒同樣是親自上陣。 「前次我大概弄了20人份的咖喱飯,廚藝還可以。」後來看到《十二道鋒味》,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2012年,他在PO辦公室略帶俏皮地講述這件事的情形。

謝霆鋒不光對員工好,也對員工的家屬好,公司組織出國旅行,家屬也都在邀請之列。「我們的工作很辛苦,家屬們付出很多。每一年我要感謝的,當然會包括我的同事,但首先要感謝的,還是在家裡默默支持的家屬們。」他說。

故事寫入商學院案例的謝霆鋒還廢掉很多商學院課堂的管理常識。在PO,沒有嚴格考勤,只要工作能完成,晚來早退都可以。即使有工作在手,只要不是非常緊急,覺得不在狀態或者有私人事務要處理,也是很隨便,打個招呼就可以閃人。

管理者首先是服務員,也是謝霆鋒的管理理念,是他對自己狠的方式。PO成立後很長時間內,他的名片上都印著「茶水部主管」。

PO員工對謝霆鋒印象深刻的是,燈泡壞了,如果他先發現,會先動手換,地上有紙屑,也會先清理,而不是招呼別人。這些事不大,意義不小,時間一長,大家就會感到他做事的方針,「人人有責、主動改善」的企業文化也就逐漸形成。

「管理,其實不需要說太多,關鍵看你怎麼做。你自己做好,別人才會更好。」謝霆鋒說。這種觀念在創辦公司之前就已在他心裡紮根。當年,拍戲被傷脊椎,但他咬牙堅持,不喊停,之後,導演也不慎把釘子打到手裡,大家問要不要停下來?導演的回答是,謝霆鋒受那麼大的傷都繼續,我怎麼能停。

「你希望人家怎麼做,就先自己做,我覺得這就是最好的管理。「謝霆鋒說,「這些都是很普通和應該做的事,我們只是在提供人人都需要的東西:尊重、關懷、空間,並且真誠。」讓他欣慰的是,他的真誠贏得了真心。

2008年,因為業績出眾,有對手提供5倍的工資向PO挖人,結果20個人只走了一個。這大大超出謝霆鋒的預期:「坦白講如果我是他們,走不走不敢說,但起碼會很心動。」這也讓他更加堅定,自己琢磨出的管理之道正確的。

當然,謝霆鋒也明白商業是一個物質為基礎的世界,因而從未指望單靠感情、感動去維繫團隊。他說,真正留人的,還是不斷提升事業的發展,給大家美好前程。每年他都會提出有挑戰的目標,既包括業務發展,也包括薪水漲幅。而且會帶頭向前沖,全力確保目標的完成,讓大家對PO、對自己有心。

【求新求變,打造航母級製作基地】

創辦PO時,謝霆鋒就希望打破傳統後期模式,為拍攝現場、製片方和後期製作的溝通、服務提出新的解決方案。PO的「現場即時諮詢」模式於是因應而生。

有別於過去層層上報、來來回回溝通的費時費力,PO專門培養一批能力全面的人,把他們直接派到客戶現場貼身服務,客戶遇到什麼問題,不用再追來問去,直接面對面溝通解決,既節約時間,也提升品質。

「我們把它形容為是打造出一個鐵三角的溝通與合作關係,導演,我們在現場的人,以及現場和公司的溝通。客戶只要簽約,這個鐵三角馬上建立起來。什麼事情,問題,都垂直解決。」謝霆鋒說。

以價值贏得客戶和市場,做可持續事業,這是謝霆鋒的信念,也是他創立PO後長達8年不公開創業者身份的一個原因:「不希望客戶因為謝霆鋒而選擇我們。」

對那些秘而不宣的時間裡,坐鎮PO的謝霆鋒經常遇到演藝同行前來配音或看片子。人家問,你為什麼在這裡,他都是回答:我也來看片子,我也來配音。有的同行遇到的次數多,他還偶爾打探下:「你覺得這家公司怎麼樣,還不錯吧?」

圖註:PO朝霆的作品:這是為佳能(CANON)廣告做的後期效果

行事低調,待人謙卑,對事業發展始終保持做多說少的狀態,這也是謝霆鋒不為人知的特徵。PO朝霆香港總部、上海、北京分公司,從外部招牌到內部文化,其低調作風都與公司在業內的影響及謝霆鋒在社會名氣大相逕庭。

尤記得PO朝霆開幕時,除業內人士外,整個現場,和媒體與傳媒沾邊的估計就我一人。能講一口地道北京話的謝霆鋒,則真如「茶水部主管」一樣關照著每個客人。在看片的時刻,他甚至還走到我旁邊,提醒要找個更好的位置。

如今,PO 的「現場即時諮詢」已升級至「全程緊密合作」。謝霆鋒說:「後期一直是被動的行業,通常導演拍完了才給你做。但如果前面的基礎和後期的理念差太多,我們也無能為力。前後期更緊密的結合,可以對品質有很好提升。」因此,他讓PO從客戶前期構思階段就參與進去,一開機就為後期而準備。

設備和技術,也是謝霆鋒捨得下血本的領域。如今,PO是中國唯一可提供「全數碼一站式」服務的後期製作公司,其製作設備,錄音室、調色房、精剪房,粗剪房,電腦動畫工作室,都是世界級水準,僅是正版軟體就花了高達三、四千萬的投資。好機器和「真品質」,這是謝霆鋒對客戶的保障,也是對同事的尊重。「你找來法拉利車手,卻讓他去開拖拉機,是對他的最大不尊。」他笑著說。

憑藉全數碼優勢,PO還在香港、上海、北京形成新的「鐵三角」。三地素材共享,可同時同步做,客戶也可以在任何分部製作並且獲得成品。「你在PO香港做的片子,如果要用到內地,不用帶任何東西,走進PO上海或北京就可搞定。」

圖註:謝霆鋒與楊文傑在PO朝霆香港總部接受華商韜略專訪

【立足中國,眺望世界】

PO自2004年盈利以來,一路以營業收入每年超過40%復合式增長,成為亞洲領先的後期製作公司。

在賴以起家的電視廣告後期製作領域,如今的PO已占香港影視廣告後期的大部分江山。很多世界500強企業在香港的廣告後期都是出自PO之手。用謝霆鋒的話說,「打開電視機就能看到我們的成績表。」

在廣告後期一路向上的同時,PO也在电影後期蓬勃發展。中國已是世界電影大國,但後期製作嚴重落後。增強本土电影後期競爭力,是謝霆鋒的理想,也是PO的大商機。

2009年,謝霆鋒接拍的《全城熱戀》是PO的第一個电影後期製作項目。他們花1200多萬港幣更新設備,精心準備三個月,做出令導演和攝影師驚喜的畫質,影片還未拍完,劇組的外國攝影師便與PO預約了下部電影的後期製作。

圖註:電影《全城熱戀》

此後,PO在電影領域飛速發展。《李小龍》、《東風破》、《單身男女》、《婚前試愛》、《一路有你》、《桃姐》、《救火英雄》、《中國合伙人》、《一九四二》、《痞子英雄 黎明升起》、《一步之遙》、《親愛的》等等都成了公司PO的生意。姜文、馮小剛、陳可辛、許鞍華等大牌導演的眼中,謝霆鋒也不再只是演員,而是他們可以信賴的合作夥伴。

在廣告、電影這兩個最重要後期市場搶位的同時,謝霆鋒也不斷開疆拓土,跨區域布局:2009年,PO在上海成立了分公司,成為大中華地區第一家跨兩地的後期製作公司。2012年底,PO又在北京開設了分公司。

在中國這個全球電影電視最具規模潛力的市場占到先機,也讓PO贏得與世界頂尖後期製作公司並肩挑戰的機會。

要做到全世界,首先要做好中國,是謝霆鋒早年就有的理念。20齣頭時,他曾接到不少好萊塢電影公司的簽約邀請,但都一一拒絕。一是因為他對可能的角色與戲路不抱好的期待,另外就是他當時就已看到中國的巨大潛力。「我對他們說:對不起,家裡13億父老鄉親我還一半都沒搞定,等我先把家裡弄好,再跟你們玩。」

在後期製作這個市場上,謝霆鋒也是這樣的策略。現在,在大中華扎了馬步12年的他,準備開始向世界衝刺了。

2014年10月,謝霆鋒斥資1.2億港幣入股香港上市公司漢傳媒,以23.42%持股量成為最大股東。很多人猜測,這顯示他要下一盤更大的棋。

【要讓中國後期製作站起來】

圖註:為了培養人才,他甚至不介意去培養競爭對手

「想做世界級的後期公司,但我真正的理想是教育,讓整個行業站起來。」謝霆鋒說,自己從小就很喜歡電腦、後期製作、剪輯、動畫等,香港有這樣愛好的人很多,整個中國就更多,但遺憾的是,中國至今仍在這個領域大大落後於人。

他把落後的一大原因歸結於環境和教育的缺失。追趕西方硬體建設和硬性產業的大環境,讓大家對這個看不見的行業缺少重視。

PO發展到相當規模後,謝霆鋒站出來,要讓行業被看見,被重視,被改變。

在謝霆鋒看來,中國現在的後期製作已具備諸多優勢,有龐大的市場,有錢買最好的機器,缺乏的只是人。「人從哪裡來?朝霆可以盡到一份力。」

他已行動起來。每個周末,PO都會開放公司,邀請對後期有興趣的學生參觀學習,操作昂貴的機器過把癮。每年8月,PO都會送一些新人到美國、荷蘭等地學習課程,及時了解國外後期製作最新進程。謝霆鋒和楊文傑也不斷代表行業發聲,讓更多人熟悉電影和後期製作,吸引更多人才關注、支持或加入這個行業。

為了培養人才,他們甚至不介意去培養競爭對手。

「中國影視後期這麼大一個市場,我們希望他掌握在自己人手中,這個機會屬不屬於PO並不重要,但首先要屬於中國人。」謝霆鋒說,他希望有一天,「咱們中國電影電視,從前期到後期,都能達到世界水準,這是我的夢想。」

「無論什麼,要做就要做徹底,做第一,做唯一,只有好或者不好,沒有差不多或者勉強可以。」謝霆鋒毫不掩藏自己在事業上挑戰最高境界的企圖心。

【用哮喘時對呼吸的渴望去追求夢想】

「花無百日紅」是謝霆鋒多次對我強調的話。這背後,是他對曇花一現式成功的恐懼和濃濃危機感。這種恐懼來自他對曾經紅極一時、卻也一度生活困窘的父親的人生反思,也來自他看遍大千世界之後對人間世道的感悟。

他在英皇的老闆,也是他父親的至交好友楊受成,曾不怕開罪地對他警示:你父親是你的負面教材。而昨日還紅遍世界,今日卻跌落深淵的案例,在演藝界更不勝枚舉。

圖註:英皇集團主席楊受成

這促使謝霆鋒對追求持久成功與事業的渴求和熱誠。謝霆鋒是李小龍的忠實粉絲,尤其是忠實於李小龍的精神。他信奉李小龍說的一句話,「To express oneself honestly, not lying to oneself, is very hard to do」(世界上最難的就是對自己誠懇)。

當時,曾和同為80後的他探討,80後和年輕人所面臨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幹」的問題。他的回答多少讓我意外:「我覺得抱怨現實的人,應該首先要檢討自己。80後或者現在的年輕人大都有兩個問題,一是追求和想法太多,忘記自己內心誠懇地追求是什麼;另外,就是不願意為追求付出或者犧牲。」

謝霆鋒舉例,「想要名利,想要愛情,想要房子,想要車子,想要成功,你有沒有問自己,你真正要的是什麼?如果知道自己要什麼,你可以不打遊戲、不談戀愛、不睡覺、不KTV,不跟朋友開party,不做與此無關的一切,就只為這個努力嗎?」談到激動處,他還嫻熟地穿插著TMD來加重語氣。

怎樣做到對自己的夢想誠懇?謝霆鋒的故事是:「我有哮喘病,當我哮喘發作時,什麼都不會去想,用盡全力,只為呼吸一口空氣。為了這口氣,我會把一切統統都忘掉,什麼都不要,這就是我的誠懇。」

謝霆鋒說,當對夢想的誠懇到了這個程度,什麼事情都可以發生。

我們還談到,如果演藝事業和企業經營只能有一個,他會選什麼?他沒有直接回答問題,但強調在演藝界很多事情並不是自己能決定,比如青春,比如顏值,比如觀眾的審美。「每天都可能有更年輕、更帥、唱得更好、演得更好的出來,打倒藝人謝霆鋒,但做企業卻可以是一輩子的。」

似乎,他已回答我的問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