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真是讓人渾身不爽,身體出汗太多,一股股汗臭味讓人覺得尷尬,於是人們躲在空調房裡,或者出汗後立即沖涼,還有人過量、頻繁使用止汗露。
可是你知道嗎?你想盡辦法讓自己不出汗的養生法是錯誤的,其實夏季適當出汗更有益健康。
汗液藏有小秘密
汗,是由汗腺分泌的液體。由於外界氣溫升高,或體內產熱增加所致的熱刺激引起的發汗稱知覺發汗。此時發汗區域分布廣,全身各部位皮膚,尤以前額、頸部、軀幹前後、腰部、手背及前臂等部位最多;其次為頸、軀幹側面及四肢大部分;再次為股內側面及腋下;最少是手掌和足。
發汗中樞分布於中樞神經系統各部位,正常人24小時內不知覺蒸發約600~700毫升水。對於一個體重68公斤的成年人來說,相當於流出了4公斤的汗水。
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吃辛辣、熱燙的食物亦引起發汗,如果汗腺功能不正常,當人體處在高熱狀態時,不能發揮分泌汗液的作用,人就會發高燒,還可能造成心、腦、肝、腎及血液系統受損,可見汗腺調節人體體溫的重要性。
從出汗部位看健康
左右半身或上下半身出汗,多見於風濕、偏癱病人,有時也是中風臨身的信號,比如有些老人半身出汗,半身無汗,這時一定要小心中風。
額汗出汗僅限於額頭,若出汗量少,且無其他症狀,屬正常現象。若發生在病人身上,則可能是病情加重的徵兆。
鼻翼兩側出汗,多是肺虛的表現。
出汗局限於兩乳之間,可能是精神疲乏、體力勞累而傷及心脾所致。
生殖器出汗,出汗限於生殖器周圍,常與腎病有關。
手腳出汗,手腳等四肢出汗多因血虛、陽虧引起。若因精神緊張而導致手足出汗則屬正常。
汗液的氣味和顏色也有大學問
如果汗液散發出尿味,汗干後也會在皮膚上留下結晶物,常見於尿毒症病人。
汗液帶有特殊的腥味,多見於肝硬化。
還有汗液飄出香味來,常見於糖尿病人的體徵。
如果汗液呈現黃色,多是由於血液中一種稱為膽紅素的物質濃度過高所引起,主要見於肝膽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膽囊炎、肝硬化等。此外,過多進食胡蘿蔔、橘子、柑橙等蔬果,也可出現暫時性的黃汗。
白汗從中醫看,白色屬肺,肺色外露則現白汗,多為心肺陽虛所致,常與心肺功能虛弱有關。有時,疼痛劇烈(如肚子痛)也可引起白汗淋漓。
如果汗液呈現紅色,多與內分泌功能紊亂有關,也可能是身體某部位在出血。不過,服用碘化鉀等化學製劑,也可有紅汗出現。
還有如果汗液變為青綠色,提示有膽汁外泄,如急性化膿性膽管炎。
出汗的好處:
1
排出毒素
運動出汗能加快人體的體液循環和代謝過程,將體內堆積的乳酸、尿素、氨等毒素排出。
2
控制血壓
運動出汗可以擴張毛細血管,加速血液循環,增加血管壁彈性,達到降低血壓的目的。
3
促進消化
運動出汗可以調節氣血運行不足,促進影響消化,吃飯、睡都很香。
4
防骨質疏鬆
出動汗有利於鈣質的有效保留,防止骨質疏鬆。
5
增強記憶
運動流汗對學生會產生積極正面的效果,記憶力、專注力都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6
護膚美容
總不出汗的人,皮膚代謝緩慢,一些廢棄物難以排出。出汗可以清潔毛孔,達到美容護膚的功效。
7
減肥
當人體運動並達到一定強度時,脂肪便會燃燒轉化成熱量,通過汗液排出體外。
8
讓男人更有魅力
研究人員表示,男性流汗的氣味能使女性心情愉快並感到精神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