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小戶型,設計師們總是會使出渾身解數,放棄大氣的「宏遠」,織出溫馨的童話;捨棄廣袤的「農場」,造出錦簇的田園;規避面積帶來的局限,無限放大一個閃光點。就像這個家的主人一樣,仗著靈感和想像力,在33平米的空間裡,開了天又辟了地。(雜誌編輯、造型:王玉坤 撰文:安臨夜 攝影:圍觀工作室)
「開天」在小戶型里還挺常見,只要層高足夠,通過增加閣樓來利用空間;但是,「闢地」的創意實屬少見,幾乎只此一家。由於有限的層高,這對設計師苦惱不已,難道名聲就止於此?結果丈夫靈光乍現,將客廳的空間下挖,開闢出了一片新的天地,天然的隔開,既省了空間又省了材料。
比起空間裡的其他角落,客廳顯得空曠得多,原木的茶桌很好地烘托出青花瓷的氣質,大氣的皮沙發搭配簡單花紋的靠枕,給客人的感覺就是,並不侷促又賓至如歸;最精彩的是,復合式家具幾乎與牆面融為一體,空隙之中卻又現一個小而精的工作區。事實證明,壓出的靈感並不縮水,倒是處處精華。
「無死角利用空間」是兩位設計師的共同理念,相比那些在樓梯上「造花」的藝術家來說,這兩位顯然現實得多。「我們有太多好書,好碟,儘管書架夠大還是放不了。」
樓梯也自然不同凡響,每走一步,腳下都是「寶藏」。雖然樓梯以原木材質為主,嵌入的白色抽屜和客廳的復合家具很好地融合,原木的部分剛好呼應了客廳的那張茶桌。很多時候,小戶型和「收藏癖」無法兼容,琳琅滿目在侷促的空間裡實在晃眼,尋找顏色的呼應算是shortcut。
客廳的區域「望」上去,餐區並沒有耍太多花招,也算是整個空間最原始的呈現,簡約的日式餐桌,生意盎然的綠植,輕柔的蕾絲窗簾,相比於客廳的幹練,森系的溫馨設計當然來自家裡的女主人。
餐區的地板有兩種材質,一半是與客廳相連的拼接木板,一半是更適合廚房的石料,在電光石火的靈感間鋪出融合,這似乎是只有設計師夫婦才能玩兒出的感動,當然,這樣也意思性地分開了「餐區」和「廚區」。
即使只有一方木桌,也不願對吃飯這件事含糊,這隻咖啡杯是成套里的一件,純白的餐具非常簡約安全,但一抹黑色立刻多圈出了時尚的味道。三層的果盤和蕾絲的桌布並不是只能出現在豪華的歐式客廳。
在這裡,可以看到餐區的主光源,不一致的裸燈泡錯落出了童話效果,當然,原木的三角天花板也給這個效果加分了。
雖然層高不足,設計師還是完成了「開天的使命」,由童話式三角屋頂組成的閣樓只夠「二人世界」,拼布的床單是他們最初沿用的款式,有很深的紀念價值,他送給她的素描也擺在這個私密的空間裡,相親相愛的對娃兒也是某次約會的秘密。一天疲憊之後,「大」字地躺在這裡,分享著彼此的奮鬥與目標……
突然發現,連夢想也那麼一致,難怪一切並不顯得擁擠。
一番周折之後,連戶外的小區域也得和屋內的旖夢相匹配,童話式的夜燈旁停靠著王子的「自行車」;綠植蔓延的角落,裝飾了紅妝牆與木地板,幾個別致的花盆閒置著,是繼續種綠蘿呢,還是點綴一些小紅花?
在家裡,他們望著彼此;出了門,他們再望向同一個方向,無論如何,開天闢地的事業,這輩子都,未完待續。
T位址S:侷促與融合
1. 以往的小戶型都免不了「扔扔扔」,用一致的風格和少量的擺件,打造出乾淨空曠的效果。但是,真正的人家往往很難維持那份整潔,因此,隱秘的儲物空間非常重要:無論是樓梯櫃,還是白色帳幔擋住的收藏區域,這些不易被發現的角落既「耐裝」,又不會打亂空間的秩序。
2. 原木的家具無處不在,很好地起到了相互呼應的作用,在擁擠的空間裡依然能找到相似的元素,可以減輕面積不足帶來的壓迫感。
3. 每一位設計師都曉得在小戶型里縱向利用空間,但是在層高不足的情況下,下沉的客廳是這個空間的創舉。不妨多利用逆向思維,你也能在自己的小家裡開天闢地。
裝飾亮點:回歸家具最原始的模樣
燈不像燈,像奢華的寶石,櫃不像櫃,像精緻的雕刻品,設計師喜歡在實用的家具上開一朵花,博得看客出乎意料的「哇」。但是,繁瑣的改造過了頭,這些「浮誇」的藝術家們又變身實用派,返璞歸真,用事物最自然的狀態讓人耳目一新。
1. 裸燈泡吊燈
不只凡爾賽的繁瑣吊燈可以錯落,也不只單一的頂燈可以簡約,幾隻錯落的裸燈泡,和陽光一起,打造最原生態的光源。
2. 橫空綠蘿
運用綠植的小招數人盡皆知,小盆栽應有盡有,不如玩兒個「大」的,從二樓垂墜到一樓的綠蘿別有一番滋味。
3. 舊貨
舊的東西總有些那個時代的印記,有時候,老的東西,也能表達一種刪繁就簡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