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26日訊)雖然國際金價一連10天狂瀉,如今已跌到每安士1千98美元,但礙於我國消費稅政策及治安因素,金價狂跌並不能吸引市場買氣,以往買金投資的風氣已不復見。
同時,在政府開放金價市場後,市場不再有統一的金器價格,故國際金價淪為一種參考數字而已;再者,在美元兌馬幣不斷攀高之下,本地消費者不能感受到金價下滑的好處。
宋群禮:印裔購買力不錯
天猛公路德成金鋪東主宋群禮接受《古城》社區報訪問時表示,自4月份落實消費稅政策後,金器市場買氣就看到明顯的下降,因為除了金片免消費稅外,其他製成品一律必須繳付6%,這對消費人來說是一個負擔,投資價值也跟著下滑。
不過,他說,7月份開始市場買氣稍有回穩,尤其印裔消費者的購買力相當不錯,因為穿金戴銀是該族群的傳統,也是應節所需,據說在一些特別日子買金會帶來好運;同時,印裔嫁女至少需要4兩的黃金製成品。
他表示,相較於巫裔和印裔來說,華裔消費者比較注重投資,往往選擇豁免消費稅的金片,也會選擇收在保險箱而不是穿戴於身,避免被劫匪盯上。
他指出,至今還是存在「有錢買金,沒錢賣金」現象,消費者先購買金飾品應節或出席活動,手頭緊時就典當出去,有能力再贖回;同時,也有人以小金換大金,達到買金裝扮自己的目的。
黃金是無利息投資
此外,宋群禮說,自從政府不讓國內金商相關公會統一金價後,金器價格都由業者自行制訂,任由顧客選擇,對顧客也比較公平,所以即便國際金價下滑,本地金器價格減價情況並不明顯。
他表示,猶記得金價最高峰是在2011年,當時一度飆升至1千900美元,與目前的1千零98美元相差近乎一半,若是當時購入金器的人士,現在就貶值得相當驚人;不過,他預計金價不會再繼續狂跌。
「黃金是一項無利息投資,必須等到價格飆升才看到利潤,所以目前可說是買金的好時機,因為市場預測金價不會再繼續狂跌。反之,當日後金價回升時,就是賺取投資利潤的時候。」
對於馬幣狂跌是否吸引外國消費者買金一問,宋群禮說,外國人很少在我國買金,新加坡人比較有興趣購買峇峇娘惹的古董首飾,勝於購買黃金或製成品,大多趨向在自己國家購買。
葉英舉:少人有能力買金保值
武牙拉也信昌金鋪有限公司東主葉英舉表示,現代消費者選擇在有需要的時候才買金,包括嫁娶和送禮,很少將黃金當做一門投資,尤其在消費稅政策落實後物品價格明顯上升,更少人有能力買金保值。
他說,以往金價下滑時,很多金商大量入貨保存,但近年行情欠佳,人們購買力大不如前時,金商也不再這麼做;因此,這次金價狂瀉並不能吸引整體市場的買氣。
「自落實消費稅後,我們可以感受到市場金錢流動變得緩慢,即使物品跌價也不能刺激買氣,而且這種行情可能會延續好一段日子,不知何時能復甦。」
葉英舉說,黃金與石油一樣,就算國際價格下滑,礙於馬幣兌美元的不利因素,造成本地消費者不能感受到黃金降價。
他表示,剛過去的開齋節亦未掀起買金風潮,友族同胞也會精打細算一番,可見時代變遷帶來許多改變,買金保值恐怕淪為動亂時代的一種回憶而已。
葉英舉說,在競爭法令下,金價任由金商發揮,基本上是按照國際金價提升10至20%,因為必須加上各種成本開銷,但即便銷售數字看起來很多,實際上凈利並不多,而且這行業風險很高。(星洲日報‧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