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們有時候難免會向家長發脾氣。這個時候,家長應該怎麼辦呢?如果你以暴制暴,那就大錯特錯了。看看《psychology today》上面的專家解讀吧。
當孩子在家裡大發雷霆時,誰有能力平息這場狂風暴雨?你。不過,當你也處於緊急狀況時,就無法這麼做。
很不幸,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忘了教育孩子真的不能是緊急狀況。當我們的孩子變得目中無人,我們會覺得應該馬上採取行動。所以,家長緊急介入,拉響警報,讓一場小風波變成了狂風海嘯。
家長不應該過於情緒化和大發雷霆。那麼,到底應該怎麼進行自我規範以及提高情商呢?
❶提醒你自己這並不是什麼緊急狀況。是孩子的情緒點燃了這一切嗎?那麼,請加入自我護理俱樂部吧。自我護理包括學習放鬆自己,重建你的安全感。深呼吸,讓自己擺脫「應戰或逃跑」的狀態。
❷提醒自己孩子並不是「行為不端」,因為他在向你求助。如果孩子是在「表演」,他正在表演的就是他無法準確描述出來的情緒。他仍在學習,他的大腦正在發育,所以他需要你的幫助冷靜下來,以及幫助他將感覺轉化成語言。
❸控制你自己,而不是孩子。如果你在暴怒的狀態下,你是不可能幫助孩子的。你的優先任務是化解鬱積在你心中的心結。一旦你恢復到平靜狀態,你的孩子也將變得更加理智。如果他沒有,請看第四點。
❹通過傾聽創建安全感。當你全身心地、友好地傾聽孩子的話,他就有安全感向你展示最脆弱的情緒,就不會深陷在憤怒中。無論是發脾氣的幼兒或叫喊不停的十歲孩子,孩子所需要的是你的傾聽。對孩子說「你一定有不開心的事,說給我聽聽……親愛的,發生了什麼事?」
想知道通過傾聽是如何讓孩子停止發脾氣或叫喊嗎?如果他感覺到被傾聽了,就不需要喊叫。最終,孩子會從我們的示範中學會調節情緒。所以,沖孩子喊叫只會給孩子錯誤的示範。當然,你需要給危險行為設置界限,但你可以有點同情心,以在限制的同時創造情緒安全感。你不需要限制情緒。讓孩子回房間平靜下來並不能創建情緒安全感。這只會讓孩子覺得他的情緒是羞恥和可怕的。
❺讓你的心柔軟下來。如果孩子深陷憤怒,無法軟化怎麼辦?給孩子示範,讓你的心柔軟下來。當然,你是對的,至少從你的角度來說。但你更想要正確還是愛?不要糾結對錯,從孩子的角度看看。他也將軟化,在憤怒背後,讓你看到他的眼淚和恐懼。你可能認為你「讓步」了,但如果你試著這麼做,你就會發現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也是你的良方。
❻休息一下。在這個時刻沒法再軟化了,因為你們都太生氣了?那就這麼辦吧。告訴孩子「我需要冷靜一下,然後我們再想辦法解決。」當你冷靜後,想辦法重新開始。向孩子示範如何修復破裂的關係,利用身體接觸和愉快的笑聲重建信任和安全感。
就這樣,更少情緒化,給孩子更多的愛。
但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發怒怎麼辦?這就意味著你需要自己做一些功課。沒有人「引爆」你,你就是你自己的導火索,這可能與你的童年經歷有關。你的孩子只是挖掘出你的這一面,讓你有機會去治療它們。
家長必讀
女兒情緒暴躁,家長該怎麼做?
家長應該用什麼辦法教會孩子善良
嘗試不同的方法來管教你的孩子
如何管教你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