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好奇自己手上的古硬幣到底值多少錢,該要賣給誰。其實,在此之前,應該要先了解一下古幣的知識,不然賣出後遺憾終身就不好啦!
1920 4角錢幣
價格約:RM1000-3000
此款卻只值20-30令吉
許多人都好奇自己手上的古硬幣到底值多少錢,該要賣給誰。其實,在此之前,應該要先了解一下古幣的知識,不然賣出後遺憾終身就不好啦!
價格介於RM60-80左右
為什麼1967年才有馬幣?馬來西亞不是1957就獨立了嗎?難道10年間都沒出錢嗎?
1967年以前大馬幣是由Board of Commissioners of Currency Malaya生產的,就是我們俗稱的英女王硬幣。
什麼是VF/EF?UNC?
VF=Very Fine 很好 幣面75%細部清晰可見, 整個幣面為中等程度磨損,文字和數字邊緣部分可能不夠清晰
EF= Extreme Fine 幣面95%細部清晰可見,整個幣面僅有極其輕微的磨損
UNC=Uncirculated coin 在市場未流通過,即在30倍放大鏡下,也觀察不到任何磨損或流通過的痕跡。
**美品(Fine,F)。幣面50%細部清晰可見,整個幣面已呈現嚴重磨損,文字和數字邊緣部分已不清晰。如果以幣面某一局部區域作為定級標準,則該區內只有50 %細部清晰。幣面常為未清洗狀態,出現污垢,喪失光澤。
上佳(Very Good,VG)。幣面僅有25%細部清晰,整個幣面已嚴重磨損。
佳品(Good,G)。幣面已嚴重磨損,僅能辨別圖案輪廓,邊齒也有磨損,除古幣、珍稀幣外已無收藏價值。
劣品(Poor,PR)。幣面嚴重磨損,僅能分辨大體輪廓,邊齒磨損嚴重,一般已無收藏價值。
什麼是extra dot?
Extra dot指的是因鑄造硬幣是的錯誤產生的小點
什麼因素決定古錢幣價值
第一是數量。遺存數量直接決定古錢價值。初涉者往往以為「越古越值錢」,其實未必。所謂物以稀為貴,當年鑄造越少將來越值錢。例如:1969年的50仙因鑄造時失誤有了2種版本的流出,其中稀有的輪胎紋成了熱手貨!
還不明白?看看國行當年鑄造RM1的數量就懂了。
RM1 ( 1967~1988)
1971- 2,378,995
1971-500 ( proof) 因此才會賣得那麼貴呀!
1980-472,095
1981-764,795
1982-201,550
1984-355,472
1985-301,583
1986-252,473
品相
。錢幣在流通過程中,難免有磨損、殘缺,留存下來的全品相古錢數量很少。品相的好壞直接影響古錢的文物價值,同樣一枚錢,品相好的可能是一級文物,品相不好的就是二級。
版別
不同造幣廠、不同時期使用的版,造出的錢幣也不盡相同。版別上非常細小的差別,很可能造成收藏價值的巨大差異。
**如有非常值錢的古幣,建議拿給國際鑑定家(如Numismatic Guaranty Corporation (NGC) 或Professional Coin Grading Service (PCGS)鑑定。之後將獲得一個證書(記錄古幣的用損度,級別,版別等等)MS70為最佳。鑑定過的古幣就可在拍賣行上拍賣。
那要在哪賣呢?
1.網上交易
面書(古幣交易組等等),mudah, ebay, lelong 也是不錯的選擇。
但網絡詐騙越來越多,要小心提防。郵寄也有到半路被偷的危險。
2.古幣/古董店
大城市如吉隆坡,馬六甲,檳城等(ps.: 自己google地點吧!要賺錢也要點努力嘛!)都有古董店收購古幣,但是價格比直接售賣的稍微低
3.Malaysia Numismatic Society (MNS)
每3個月就會有拍賣會,每項拍賣將收5%拍賣費
4.直接賣給古幣愛好者
當然咯,如果有認識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