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努力拉攏馬來友族 華裔價值大幅度遞減
民聯三黨現在的情況是:該斷不斷,要理還亂。民主行動黨為了確保過去兩屆大選所建立起來的華人選民全面支持的氣勢不受該黨與伊黨之間的爭吵的不利影響,重 施故技,拉攏更多馬來人加入行動黨。最新的「公關動作」,就是高調宣布高齡83歲的國家文學家沙末賽成為行動黨的新黨員。
另一方面,該黨現在還大力推銷伊黨的「開明派」,並希望這些「開明派」組織新政黨,以取代伊黨成為在民聯或者可能出現的新聯盟的一員。
行動黨對華裔的支持信心十足
這 兩個動作反映出兩個大問題:一是行動黨對其支持者(絕大部分是華裔)信心十足,認為不管行動黨實行怎樣的政策或採取什么動作,華人都會「兩脅插刀」義無反 顧的全力支持;二是民主行動黨對人民公正黨與伊斯蘭黨在爭取馬來友族的支持失去信心,試圖自尋出路,希望來屆大選能夠攻打馬來區。從這兩個大問題,我們還 得問一個更加根本的問題:行動黨有沒有辦法因此加強華社日漸減弱的政治力量?
眾所周知,民主行動黨成立已經快50年,向來打著「多元種族政黨」的招牌,實際上卻是個不折不扣的華基政黨,其命運是跟著華裔的政治動向浮沉。也就是說,行動黨在選舉的表現好壞,與華裔的支持率息息相關。
在1980年代及1990年之間,行動黨曾發動三次「丹絨之役」,但都無功而返;林吉祥要當檳州首長的夢,一直無法實現。可是,2008年全國大選,華裔 選民出乎預料的大量傾向支持反對黨,林吉祥的兒子林冠英,自我推薦出任首長,林吉祥順理成章成為「檳州首長父親」;2013年全國大選,民主行動黨取得另 外一個突破,成功吸引近82%華裔選民支持民聯三黨。在檳州,行動黨更獲得90%以上的華裔選民支持。在華人選民超過50%的國、州選區,行動黨候選人全 部以高票當選。這讓民主行動黨成為名副其實的華人政黨。
馬來人入黨是「點綴品」
回溯歷史,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民主行動黨晚近10年來,與其宣揚的「多元」漸行漸遠,其華人種族色彩卻越來越濃厚。即使該黨嘗試收納一些馬來人入黨,但充 其量只不過是「點綴品」–這是華裔都知道的,行動黨黨員更加清楚。例如,在最近一次的黨改選,只有一名馬來人被選為20名中委之一。
這說明了什么?至少我們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說,絕大部分行動黨黨代表都沒有「超越種族」的思維。更加重要的,作為黨的領袖,當然也沒清楚告訴黨代表,要讓行動黨的中委出現「多元種族」色彩。
現在最關鍵的問題是:民主行動黨向馬來友族招手,其底線為何?會不會很快的讓馬來黨員進入中委會,改變其領導結構? 如果是這樣的,那我們可以說,行動黨很快就會有非華裔的最高領袖。要是馬來人取代華人成為主導,火箭的華裔支持者還會盲目支持嗎?
40多年來,民主行動黨幾乎與林吉祥這名字是同義詞:林吉祥即行動黨,行動黨即林吉祥。這四十多年來,行動黨為何還是一個華基政黨,而不是個多元種族政 黨?為何在2008年之前,行動黨並不積極的廣招馬來友族?更根本的問題是:這四十多年來林吉祥主導民主行動黨,為何現在才表現出對增加馬來人黨員的興 趣?
合理的解釋是,民主行動黨認為其華裔支持者,不會因為行動黨的「變質」而不給予支持。也就是說,在經歷2008年及2013年全國大選的「洗禮」後,以華裔為主的支持者已經是民主行動黨的「定期存款」—即使行動黨擺明是一次又一次的欺騙。
哈迪不認同安華當首相不是秘密
最近的例子,就是行動黨顧問林吉祥「揭露」,如果民聯三黨在2013年成功奪下布城,它們現在面對的危機會更早爆發。原因何在?他說哈迪不認同如果民聯三黨執政中央,由安華出任首相。哈迪不認同安華出任首相,並不是什么秘密。在第13屆大選前,他已經這么表示了。
可是,林吉祥現在才「事後諸葛亮」的告訴我們:民聯危機,遲早爆發。在上屆大選,林吉祥等人不但沒有告訴其支持者,還因為要爭取更多支持者,大力吹捧哈迪 及其領導的伊斯蘭黨,不再堅持伊刑法,而是要建立福利國,讓其支持者以為民聯三黨如果執政,步伐將會是一致的:伊刑法不是問題。即使伊黨有這個念頭,行動 黨還是有辦法制止,還認為三黨都會遵守所謂的「共同綱領」。
對行動黨此騙局,早已經有人警告。他們的根據就是:伊黨不可能改變其建立回教國的鬥爭目標。
另外,行動黨在招馬來友族入黨的手法,幾十年不變,也就是「象徵式」的招收馬來人入黨。對馬來人有興趣,是做做樣子,目的是要讓那些有理想的年輕支持者, 認為行動黨真的是「超越種族」。換句話說,大家可以期待著廣招馬來友族入黨,只是表面功夫。這是該黨一再重複的伎倆,可是還是會有許多人上當。
稍微有點常識的可能會問:民主行動黨與公正黨,不都是標榜是多元種族政黨,不都是標榜本身是為良好治理、民主公正平等、反貪而鬥爭嗎?有了這些共同基礎,兩黨為何不幹脆結合成一黨,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多元種族政黨?
藍眼火箭合併的實踐難處
這 個常識性的問題,對人民公正黨與民主行動黨而言,有實踐上的難處:有了這個新政黨,誰應該當黨領導人,仍然是擺脫不了種族政治的考量。例如,現在支持行動 黨的華裔,能夠接受兩黨結合,並由非華人領導嗎?支持人民公正黨的,會接受華人領導這新政黨嗎?看來,沒有人能夠肯定的回答這兩個問題。
可見,行動黨與公正黨不結合,種族政治是最主要的障礙。大家心知肚明的是,人民公正黨的主要「市場」是包括馬來人的土著;而民主行動黨的「市場」當然是華社。
行動黨現在「撈過界」招攬更多馬來人入黨,非常大的可能是對人民公正黨沒有信心。這並非是沒有根據的說法。
在2013年全國大選,許多華裔選民認為人民公正黨獲得巫裔選民的大力支持。這是許多華裔選民相信「改朝換代」的希望就快實現的重要因素。問題是,安華領 導的人民公正黨並沒有如期望獲得馬來選民的大力支持;相反的,人民公正黨仍然能夠贏得30個國會議席,可要感謝華裔選民的全力支持。因為公正黨獲勝的國會 選區,大部分是華人選民占30%以上的混合選區。
公正黨在馬來社會的支持,看來有不進則退的趨勢。面對公正黨無法發揮其角色,伊黨的「不合作」,行動黨要試圖擴展馬來「市場」—看來這會重演過去的歷史,不會有什么顯著的成效。
所以,該黨還提出「期望伊黨開明派」的騙局。對何謂「開明派」,民主行動黨採取的策略是「宣傳上含糊」,為大眾留下莫大的遐想空間,自然而然的就會認為:相對於保守,開明肯定是好的,是真的,不是政治口號。可是,對國陣宣揚的中庸,火箭的支持者認為那是「政治口號」。
華人「政治慢性自殺」非誇大之詞
如此的不就事論事,很抱歉的說,就是華裔「在政治上慢性自殺」的根源。這樣的說法,不是誇大其辭,而是有大選成績作為事實根據。
大家有必要清醒的認識到,火箭現在大力推銷的「開明派」,到底是什么玩意兒?我們不要忘記,火箭也曾大力推銷月亮及月亮掌門人,現在才告訴我們當時的它推銷的產品有很大問題。
我們需不需要從錯誤中學習,問個十分簡單的問題:你所指的伊黨「開明派」,到底有什么特點?請不要只告訴我保守派不好,開明派好,就叫我無條件的支持。
我們首先必需先搞清楚的是,所謂的伊黨「開明派」,簡單的說就是「安華派」–也就是「人在伊黨,心在公政黨」的伊黨領袖。從一個側面來看,安華早就知道 伊黨裡頭大多數黨員都是「保守派」,也就是對該黨回教國及回教方式鬥爭目標的認同,與民聯另外兩個成員黨的政治鬥爭理念格格不入,因此要安插「開明派」, 稀釋保守派,最終還可能取代保守派。
如今伊黨的「開明派」明顯的被黨代表拒絕,行動黨卻依然要華裔社會相信依靠這些「開明派」,那「改朝換代,希望還在。」
不管怎么樣,行動黨現在轉換策略,大捧特捧「開明派」,但還是與以往推銷伊黨一樣,採用「宣傳模糊」的計謀。火箭這么做,主要目的當然是要樹立火箭本身的領袖就是開明的,只有伊黨的「開明派」能與它共事。
至 於這些「開明派」與「保守派」的政治理念有什么差別,行動黨只是含糊其辭,或者乾脆就擺出「開明派」對「保守派」讓支持者選「開明派」。它沒告訴大家的 是,這些「開明馬來人」具有什么樣的特色?他們反對聯邦憲法第153條文(有關馬來人及砂沙兩州的土著的「特別地位」)、反對新經濟政策與相關政策以及馬 來統治者的地位嗎?更重要的是,他們反對建立回教國和實行伊刑法嗎?
華裔社會對國陣不滿,主要是因為普遍上感覺受到不公平對待。而這一些所謂的「不公平政策」以及某些族群的地位,是有憲法依據的。至於行動黨(通常以民聯的名義)提出的良好施政、透明問責、清廉、反朋黨裙帶風等,不是民聯的「專利權」。
改朝換代火箭更會偏向討好友族
假設民聯三黨真的貫徹以上的理念,它其實還得根據憲法施政。一句話,如果馬來西亞真的出現「改朝換代」,不管是民聯或者其他國陣以外的陣線執政中央政府,都會是「換湯不換藥」甚至會比國陣更偏向於討好馬來人/穆斯林社群。
見微知著,我們只要看看雪州與檳州在對待馬來人/穆斯林社區,就可小中見大。例如,在宗教撥款方面,檳州政府對回教事務的撥款,遠比國陣政府時期多。另 外,檳州政府還設立了「伊斯蘭醫院」。對此,檳州政府還沾沾自喜。另外,雪州政府耗100多億令吉的巨資建立「伊斯蘭城」;至於之前行動黨高調提到在巴生 建立雪州「華人文化城」,已經是「無疾而終」。行動黨現在提都不敢提。
大家應該自我警惕的,這是民聯三黨關係還沒鬧僵前的情景,現在行動黨為了爭取馬來友族的支持,會有什么舉動,我們現在可以預測得比天氣預測准。
行動黨爭取「開明馬來人」的宣傳綽頭,講到底是繼續向華社打麻醉針。因為相信支持民聯三黨,華裔的命運會更好。可是,第13屆全國大選毫不含糊的傳達一個 訊息:華裔全力支持民聯三黨,推不倒國陣,反而族群的政治力量消褪得非常厲害,華裔在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的代表性大大削弱。火箭加強力度拉攏馬來友族,反 映了一個殘酷的事實:華裔的價值大幅度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