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你不得不嘗的"27種"馬來西亞街邊小吃...

@ 2015-07-19

摘要:在馬來西亞的檳城,到哪裡可以找到美味的街邊小吃呢?答案:任何地方!似乎大街小巷都遍布小吃,廚師永遠站在熱煎鍋和大湯鍋邊,而遊人就在這樣的露天或半露天裡,滋吧滋吧地吃了這家換那家。看著描述,一下子覺得檳城的時間總是輕快地在寵溺的舌尖上滑著,吃喝總是霸道地占據著生活的主旋律!

要吃到美味小吃,不二法則:不要心心念念去找「最」好吃的地方。

馬來西亞街邊美味之多,特別是在檳城,乍看讓人不知所措:豐富多樣,講求效率,一點也不含煳。小巷裡,大街上,小吃店遍地開花;咖啡館內館外,熟食中心無處不在。不論身處檳城何處,馬來西亞所有街邊美味都轉身可及。你會發現在不同的地方邂逅食物的場景都大同小異。一旦不去糾結上哪兒能吃到「最」棒的食物,你很快就可以從一團亂麻的思緒中解脫出來,開始享受美味的視覺盛宴。

第一站:大街上

檳城的西北小城喬治市在200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現在吸引了很多來自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長腿金髮遊客,他們在深夜的戶外暢飲。然而,這座城市實際上觸目可及的是一叢叢破舊的可以追溯到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的低層建築。街上商店好像總關著門,要不是到處都有食物推車,街上生機勃勃,小城大概會變成一座鬼城。

1.亞參叻沙(魚湯米粉)

這是海墘街一家小攤上的亞參叻沙,位於喬治市一條繁忙的海濱街上。粉色的東西是姜花,綠色的是朝天椒和黃瓜絲,哎,這就是世界上最美味的米粉配上酸角魚湯了。

小貼士:這家店在Gat Lebuh Acheh和海墘街的交匯處。每天下午兩點到七點營業,周一休息。

2.馬來辣沙拉(水果蔬菜沙拉)

馬來辣沙拉就是切好的水果和其他雜菜(可以是魷魚,也可以是油炸小麵粉球!)混合而成的一盤沙拉,由一堆黑褐色香甜美味的醬汁澆在其上而成。把蝦醬澆在水果上是一個瘋狂的想法,但這樣做出來的馬來辣沙拉真是美味極了!

小貼士:在亞參叻沙家旁邊。

3.印度煎餅(無酵餅)

餐館裡和街邊的印度煎餅都很不錯。位於調和路上的印度煎餅攤具有街邊小吃的獨特風味,但在這裡卻有一排凳子和鋪著塑料布的桌子,所以可以坐下用餐,蘸著咖喱美美地吃著了這種又薄又平的餅,再要大杯熱氣騰騰的雀巢咖啡,慢慢攪拌開沉在杯底的幾厘米厚的煉乳,檳城早餐的完美讓你由衷感嘆。

小貼士:這家小攤在冰城喬治市調和路56號。每天營業時間為6:30–13:00,15:30–19:00。

第二站:小巷裡

4.珍多冰(刨冰甜點)

珍多冰是一種刨冰甜點,在僅能容一輛車緩慢通行的窄道檳城路上有賣。煎蕊(Chendul)指一種綠色粉條,用以班蘭染綠的綠豆粉製成,班蘭是種嘗起來像香草的熱帶植物。綠色粉條和紅豆浮在椰奶和香椰糖做的湯上。湯上覆之以一大塊冰沙,其上再澆以煉乳。珍多冰配有一把小勺,不過也可以不用。

小貼士:檳城喬治市景貴街27&29,檳城路著名潮汕珍多冰。營業時間為周一至周五的10:30-19:00;周末10:00-19:.30。

5.曼煎粿(一種薄烤餅)

曼煎粿是用米麵煳做成的鬆軟烤餅,裡面加上玉米。在Tan Jetty一個小販正用勺子把罐裝玉米直接舀到烤著的加了雞蛋的鬆鬆軟軟的面煳上,然後嫻熟地捲成墨西哥玉米卷的樣子,這樣一口咬下去,外皮酥脆而裡面鬆軟,口感超好。

小貼士:這家小攤在Tan Jetty。

6.巴都茅沙嗲(烤肉串)

華燈初上,許多小街道像Lorong Baru上小販攤熙熙攘攘。巴都茅沙嗲烤肉,將鹵過的雞肉、豬肉、牛肉串在竹籤上烤,根據個人口味配上黃瓜塊和生的白洋蔥條。

小貼士:這家小攤在Lorong Baru街上。

7.粿汁(鴨麵湯)

汕頭街是馬來西亞晝伏夜出的臭獾,白天冷清,到晚上就熱鬧非常。兩個繫著圍裙的哥們兒帽子反戴,身處最喧譁的鬧市中為食客端上一碗碗粿汁。粿汁是一種色深如內臟的湯,裡面有碎鴨肉、雞胗、血旺、滷蛋和薄條米粉,再加上芹菜增添香辛之味。

小貼士:汕頭街夜市。

第三站:鄰里咖啡館

不能帶食物和飲料進咖啡館的的規則在馬來西亞的鄰里咖啡館被顛倒過來了。從外面的小攤上帶上要吃的食物進咖啡店,坐在店裡,喝點飲料,抽兩口香煙。咖啡館老闆和小販的互惠互利在這裡體現得淋漓盡致。

8.豬腸粉(米粉卷)

豬腸粉有點像美國的米粉卷,但它們是不一樣的。檳城的豬腸粉輔之以一點辣椒醬和還粘著麥芽糖的黑濃香甜的蝦醬。

小貼士:檳城10400,Macalister Lane,94C,Seow Fong Lye咖啡店旁。營業時間為7:30至12:30。

9. 咖啡:雀巢咖啡和美祿巧克力(咖啡和巧克力麥芽飲料)

大多數飲料里都有煉乳,這是當地的特色。如果想喝咖啡因飲料,那就最好點一杯雀巢咖啡或雀巢冰咖啡(也算是一種咖啡),裡面也有超級甜的煉乳。要是想來上一杯歐亞大陸廣受歡迎的巧克力麥芽飲料,你可以嘗嘗美祿和美祿冰,也含煉乳,很甜。還有一種飲品「邁克·傑克遜」,也叫豆奶燒仙草,看上去黑白交融,其實是豆奶和沉在杯底的燒仙草凍製成的。

小貼士:所有咖啡館有售。

10.拉茶

拉茶,主要在印度咖啡店供應,特別是那些還賣印度煎餅的店。拉茶,實際上就是袋裝紅茶,混有不少煉乳,但就是「拉」字讓它變得特別:做茶的人大概是為了讓茶冷卻,把茶在兩個隔得很遠杯子之間倒來倒去,最後倒出來的那杯茶上就有很多好看的泡沫。

小貼士:大多數咖啡店和靠近賣印度煎餅的小攤旁有售。

第四站:街角咖啡館

在檳城更安靜的住宅區里,你會在很多商業街區里發現許些隱蔽起來的街邊美味。Sri Nibong Café是一家位於巴彥樂帕Sultan Azlan Shah路的街角咖啡店,四周的小攤從早晨營業到午餐時刻。

11.粿條湯(裡面有肉和魚丸的甜麵湯)

最受歡迎的的粿條湯小攤是Angs家開的,一家人三十年專業做粿條湯。一碗粿條湯,裡面有細麵條,湯以豬骨熬制,味甜,表面可見碎豬肉,魚丸和一整個蛋黃,你可以將其拌入湯里,也可直接舀進口中吃掉。

小貼士:巴彥樂帕Sultan Azlan Shah路的Sri Nibong Café。

第五站:小販中心

12.祿祿(火鍋)

作為檳城最古老的小販中心之一,巴東布朗在大約上世紀六十年代就建起了兩條長長的小販攤,其形如一株麥穗。小販中心在戶外,但各個小攤位和不計其數的桌子都是被遮起來的;不像路邊攤,這裡的攤主不是推著小車,而有著固定的攤位。在巴東布朗中心,位於兩條相對的小攤長龍中間,有一個操場和大衛·布朗紀念碑,紀念這位曾經作為檳城領主的蘇格蘭人,這個地方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在這裡我們可以吃到祿祿,取「蘸、浸」之意。桌子中間放著一個沸騰的火鍋,供你將用竹籤串起來的蔬菜,豆腐和海鮮等食材放進去;竹籤的顏色不同表示價格高低,飯後店員數數竹籤就知道要收多少錢了。

小貼士:Perak-Arnson路巴東布朗小販中心。小攤通常在下午3:00後開張。

13.紅豆冰(含有玉米和紅豆的冷凍甜品)

新世界廣場美食中心是一家在離汕頭港不遠的新開的小販中心。由於檳城小地交通擁擠,當地政府效仿新加坡,將街上的小攤搬到小販中心裡去。很多原來在汕頭港街上做生意的小販都遷進了新世界廣場。這個美食中心類似於商業中心的美食區,各站擺放著乾淨的筷子,提供物品寄存處,而且標準化的招牌一目了然地告訴你誰在賣什么。

20世紀20年代就有人在汕頭港賣紅豆冰了。紅豆冰很像香蕉聖代,只是在香蕉聖代里放香蕉的地方放上了玉米,雲豆和神秘的半透明的可口果凍。紅豆冰里不用冰淇淋,而用沙冰,覆之以粉色糖漿,嘗起來就是粉粉的,這可不是誇張,而確實就像你想像中的泡泡糖一樣神奇。當然了,煉乳絕對少不了。如果你要「打扮」一下你的紅豆冰,還可以舀一大勺冰淇淋放在上面。

小貼士:汕頭港新世界廣場美食中心。

第六站:班台拉惹街

班台拉惹13街遍布商店,一家名叫Sin Saw Keat的咖啡館,允許你把在大街上買到的任何食物帶上餐桌,坐在椅子上品嘗。在這個磚瓦水泥建築的對面,一排小販每天都架起他們的小攤。小販們每月都要為他們的在此地的營業許可付費,除此之外,有的小販付租金給咖啡館,因為他們晚上在那裡寄存推車和清洗餐具。

14.榴槤

馬來西亞的榴槤有兩個成熟季,六月和十月。不過關於榴槤的傳說可不止兩個。比如,榴槤從不砸中你的腦袋,因為他們長了眼睛的。又如,吃榴槤不能同時喝酒,那樣會害死你的。甚至還有用榴槤果殼裝鹽水喝能幫你止住臭臭的嗝。

15.椰漿飯(用椰奶做的米飯)

椰漿飯是馬來西亞傳統早餐,香蕉葉里包著裹著蝦醬和辣椒醬的炸鳳尾魚,輔之椰奶烹制的米飯、熟雞蛋和黃瓜。

小貼士:班台拉惹13街

16.炒粿條(一種炒麵)

美味的炒粿條只要六塊錢!六塊錢就可以享受一盤由豬油烹制的細炒麵,精緻可口,咸辣適宜,裡面有雞蛋、對蝦、海扇、香蔥和豆芽。

小貼士:班台拉惹13街。

17.福建炒麵(加雞蛋的辣湯米粉和麵條)

一碗湯里先下進兩種面,即雞蛋面和米粉,然後依次放入空心菜,切半的對蝦、豆芽、豬肉片和熟雞蛋,再加上一勺自製辣椒醬,福建炒麵出鍋了!

小貼士:班台拉惹13街。

18.餛飩麵(麵湯餛飩)

麵條扔在黑色醬汁里,和餛飩一起,上面有一點莧菜和熱叉燒,邊上是腌辣椒,這便是小有名氣的混沌面,不過也可以只吃混沌,看你的喜歡了。

小貼士:班台拉惹13街。

19.肉乾麵包(豬肉乾夾心麵包)

主婦Chow Sow Peng的招牌小吃是一種肉乾麵包,這種麵包蓬鬆酥軟,耐嚼,又咸又甜。所用肉乾是一種帶甜味的中國風味豬肉乾,豬肉鬆絲絲蓬鬆。

小貼士:班台拉惹13街。

20.窩打(魚做的糕點)

Chow Sow Peng也賣窩打,是一種包在香蕉葉里的魚做的糕點。

從市場上或批發商處買來原材料,省去了很多準備工作,但醬汁還是要費一番功夫的。他們的醬汁以豬骨製成,加上中式老抽醬油、普通醬油、糖和味精。

21.經濟米粉(一種濃醬米粉)和充鴨

(因其中實無肉,所以很經濟,自然也就被叫做經濟米粉了。鍋里的味精鮮亮,一勺勺神秘的老抽醬油灑在上面,豆芽、鮮脆餛飩皮、充鴨(一種豆製品,含玉米澱粉和少許芝麻)依次放進去,當然還少不了腌辣椒製成的酸甜辣椒醬,哎,還沒出爐,味兒已鑽鼻子裡去了。

小貼士:班台拉惹13街。

22.香蘭卡穗糕(糯米椰汁甜品)

一口大小的香蘭卡穗糕,用綠色香蕉葉包著,葉子裡是一層柔軟的糯米糰,再裡面包著一團以紅糖和香蘭炒過的椰絲。

23.印度炒麵(配有生菜的軟面)

有小販在賣一種柔軟的,狀似義大利面的炒麵,裡面的配菜豐富。面里有大蒜,姜,甚至還有番茄,放上辣椒(辣椒很辣但麵條並不辣)、土豆、雞蛋、豆芽,還有其他秘制配方。小攤背後提供客人坐下用餐的桌椅。若在這裡吃,炒麵會盛在一片香蕉葉上,綠葉生菜和炒過的蔥將整份食物裝飾得恰到好處。

小貼士:班台拉惹13街。

24.便利飯(自助外賣)

「便利飯」是一家自助小店。50歲的Koay Mooi Kee雇了一個做米飯的廚師 ,自己負責照看炒著各式各樣的蔬菜和肉的鍋。鍋里都是小白菜、咖喱魚、炸雞,她的丈夫在咖啡館後的廚房裡忙碌地做菜。他一托盤一托盤地端出做好的菜來,撤回賣光的托盤。人們帶著自己的飯盒,打好飯菜吃上一頓午餐。收費按點的菜算。

小貼士:班台拉惹13街。

25.燒雞飯

這裡的燒雞特別受歡迎。把雞肉切好,澆上醬油湯汁,。每塊雞肉上都有一片烤脆的皮。將雞肉擱在一盤米飯上,因其用油和黃油烹成,所以蓬鬆而美味。在盤子旁邊放少量姜蒜醬,配些許黃瓜片。每份燒雞飯都要配上一碗湯,用燒雞的肉熬成,加上芥菜和辣椒,又酸又辣,營養豐富。

小貼士:班台拉惹13街。

26.炒河粉,炒粿角(麵食)

從炒飯到各種炒麵,炒在這裡可謂爐火純青了!

小貼士:班台拉惹13街。

27.(更多的)粿條湯(雞蛋,米粉配肉湯)

用雞肉和豬肉做的湯里,混合著柔滑的米粉和更有韌性的雞蛋麵條,裡面有雞肉條、切片的魚餅、蔥、湯上撒著少量炸過的蒜粒。

小貼士:班台拉惹13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