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任性行為讓很多父母在家頭痛在外尷尬,而每每和孩子「針鋒相對」的時候,事先下定決心「非好好收拾你不可」的大人們卻敗下陣來,他們苦苦思索,卻找不到行之有效的辦法。於是這些父母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任性的孩子不好管。
然而,任性的孩子真的那麼不好管麼?下面,讓我們來看一個案例。
因為爸爸媽媽工作忙的緣故,軒軒5歲以前一直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老人年紀大了,見不得自己的孫子受一丁點的委屈,總是想辦法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漸漸地軒軒養成了任意妄為的壞毛病。不過,自從軒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住以後,他的任性好像就不起作用了。
事 情的經過是這樣的,一天,軒軒吵著要吃冰欺凌,但爸爸媽媽不給買,於是他就開始了在爺爺奶奶家常上演的把戲——哼哼唧唧地躺在地上扮可憐,本以為自己嫻熟 的演技會征服爸爸媽媽,但媽媽卻帶著一幅什麼都沒發生的表情走進廚房開始做飯,而爸爸在客廳看起了電視,完全將他當成了空氣。軒軒見此情景就將自己的哭聲 提高了一個音調,但這也並沒有吸引來爸爸媽媽的注意。
過了一會,廚房裡飄出了香噴噴的飯菜的味道,軒軒心裡打著小算盤,如果爸爸媽媽過來叫他吃飯,他就以「絕食」相要挾,那麼爸爸媽媽一定會用冰淇淋來哄他,這 樣他就能吃到甜甜的冰欺凌了。不過,爸爸媽媽好像知道他在想什麼,所以軒軒並沒有得到那樣的機會。就這樣僵持會,軒軒慢慢意識到自己的「手段」用在爸爸媽 媽身上已經不能成功了,加之躺在地上又哭又鬧消耗了太多體力,他就灰熘熘的爬起來,走到桌邊,一聲不響地把飯菜吃了個精光。從此,他再也不提出過分的要 求,家裡也再沒上演過撒潑打滾的戲碼,因為他知道,家裡人不會因為他的任性妄為慣著他。
這個案例裡面的爸爸媽媽的做法值得很多家長學習,具體為如下幾點:
方法一:父母立場需統一。
當自己的要求在媽媽那裡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孩子就會跑去爸爸那裡請求援助,這是很正常的現象,體現了孩子對父母的依賴。但如果爸爸媽媽對待同一件事情的態度出現分歧,孩子就會「鑽空子」,這對家庭教育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方法二:給 孩子「冷卻」自己的時間。
任性的孩子常會陷入情緒管理的怪圈,他們暴躁、易怒,只要稍有不順,就會把家裡搞得天翻地覆。很多家長在孩子表現出任性的初期便 開始對孩子進行說教,這非但不能讓孩子迅速從自己的情緒中走出來,更容易導致激烈的爭吵。最好的辦法就是對他採取不理睬的態度,給他冷卻自己的時間,當孩 子冷靜下來,他們自然會收斂自己的脾氣,平心靜氣的聆聽父母的教導。
方法三:面對任性的孩子,沒有曖昧的態度。
案例中,孩子的父母態度堅決,他們沒有像很多其他的父母那樣臉上露出出心疼的表情,或是手足無措的站在一邊。如果父母態度曖昧,他們的孩子聚會「心存希望」,哭鬧不止。
結束語
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使錯方法的父母。任性的孩子不難管,最重要的還是父母認清問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