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哺餵母乳的好處相當多,但是當奶水不聽話,無論如何都流不出來時該怎麼辦?本文分為中醫篇與營養篇兩單元,邀請中醫師與營養師教媽咪如何發奶,讓妳從此以後順利當個大奶媽!
中醫篇
奶水的來源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師吳建東指出,在中醫的學理上,奶水是由媽咪的血水所生成。人體的器官大致可分為先天之本與後天之本兩類別。所謂先天之本,是指肝、腎;後天之本則是指消化系統,如脾、胃等,與發奶的關係較大,食物經過消化後,營養成分會形成血水,進一步就會轉化為奶水,所以脾胃是奶水來源之本。
為什麼會奶水不足
乳房大不一定奶水多,通常體力、精神比較好的媽咪奶水會比較充沛。奶水不足可分為兩種情況,分別是「脾胃氣虛」與「肝經郁滯」:
1.脾胃氣虛:脾胃的功能不佳,導致奶水不足、乳房不易脹起。足陽明胃經從乳房經過,因此乳房的充盈與否,會對應到消化系統的氣是否充足。這類型的媽咪通常身材瘦弱,容易疲倦、腹瀉、臉色蒼白、消化不良、有氣無力。這是先天體質虛弱加上後天失調的緣故,治療方式以「養氣」為主,應由兩方面著手改善:
2.肝經郁滯:「經脈」在中醫上是指人體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足厥陰肝經由乳頭通過,乳汁順暢與否,也可由這個經脈來作調理。肝經郁滯的媽咪症狀是常心情不好、易生氣煩躁、乳房比較腫脹。肝經郁滯又可稱為肝氣鬱結,意思是指由於全身的氣不順,導致奶水無法分泌。治療方式為「理氣」,將全身的氣調理通順,奶水自然會充沛。如何「疏肝理氣」呢?要用中藥材進行調理,這類型的人適合服用路路通、王不留行、柴胡、青皮、通草,一天至多一帖即可(早上喝一次、下午喝一次才是一帖)。不過要注意的是:屬於肝經郁滯的媽咪,一旦有奶了就不能再繼續服用這些藥材。因為氣只要理一次即可,理順了若還繼續理,就會「耗氣」,乳汁反而減少。
肝經郁滯的「肝」,不是指肝臟器官喔!
中醫學理的「肝」,主要是指神經系統與情緒,與情緒管理較有關係,而不是指我們的肝臟器官,所以肝經郁滯並不是指肝臟功能不佳。
哪些中藥材會發奶?哪些會退奶?
發奶:除了前述中藥材以外,另如雞血藤、葛根、當歸也都是常見發奶藥材。
退奶:麥芽、神麯、山楂都是容易退奶的藥材。麥芽一般是指中藥里的生麥芽,吳建東中醫師指出,其實少量的麥芽可以發奶,如果是肝經郁滯的媽咪,可用少量的麥芽來使氣血通順,但過量麥芽則會導致退奶,比方一天服用2兩(約60公克)以上。
簡易中醫發奶藥膳DIY
*花生豬腳湯
材料:豬腳1個、花生1把、黨參3錢、黃耆3錢、當歸2錢、鹽巴少許、薑末與蔥段適量、米酒少許。
做法:1.豬腳洗凈後用刀劃口。
2.將所有食材置入鍋中,先用大火將水煮磙,再以小火熬煮食材至軟。
*中藥煲雞湯
材料:烏骨雞1隻、黨參3錢、黃耆3錢、當歸2錢、枸杞2錢、蔥段、薑末、鹽巴、米酒適量。
做法:1.將烏骨雞洗凈並切塊。
2.與蔥、姜、米酒、鹽巴等調味料攪拌均勻,加上黃耆等中藥材,加水熬煮約15分鐘即可食用。
藥膳與煎藥的基本做法
發奶中藥材的適合對象與副作用
誰都適合服用發奶中藥材嗎?吳建東中醫師表示,如果奶水不足,其實所有產後媽咪都可以使用中藥材來協助發奶,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同樣的藥材。如同前面所說的,奶水不足的原因可以歸類為兩種類型,分別為脾胃氣虛與肝經郁滯,不同類型的人適合不同藥材,所以要先判斷媽咪是哪一種類型,再對症下藥。哺乳媽咪也要儘量選用對寶寶沒有不良影響的藥材,如紅棗、黃耆等都是屬性較溫和的中藥材,脾胃氣虛的媽咪可以繼續食用;肝經郁滯的媽咪則在有奶後建議停止使用。對於母親而言,服用補脾胃、養氣的中藥,容易感到口乾舌燥,可多補充水分。若口乾舌燥比較嚴重可減少劑量並諮詢中醫師;若服用過多疏肝理氣的中藥材,不僅會退奶、也會造成腹瀉。
服用發奶中藥材的時機
產後奶水不夠時再服用中藥調理就可以了,不用在孕期提前準備。也不一定需要每天都服用,依奶量的多寡調整服用的頻率即可。如果覺得自己還有一些奶水,可以一天吃一天不吃。以見效的時間而言,通常理氣的中藥材會比較快見效,大約一、兩天;養氣、補脾胃的中藥材則會需要約一、兩週來調理體質,不過多久會見效還是要依個人體質而定。特別要提醒媽咪的是:如果奶水退了太久才吃中藥,效果會比較差。一般奶水停了約3~5天之內,就要儘快使用中藥材發奶,別等退奶已久才開始服用中藥。
雖然有奶水,可是分泌不太順暢怎麼辦?
有些媽咪雖然經常脹奶、乳汁分泌旺盛,但若有點流不順,就要小心奶水阻塞、發炎,成為乳腺炎,所以一旦脹奶就要儘快將奶水擠出;亦可請中醫師開理氣的中藥材調理身體,如王不留行等。
服用發奶中藥材的禁忌
*不要與茶、咖啡一起飲用,會妨礙人體對中藥的吸收,兩者之間至少要間隔2個小時以上。
*少吃冰的食物,因為冰涼或生冷的食物會讓身體耗氣,一旦脾胃氣弱,人體的氣也會不順。
營養篇
發奶3原則要把握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侯雅苓表示,想要順利發奶應把握以下幾點原則:
1.水分要充足:
水分充足有利於發奶,比方魚湯、黑麥汁、豆漿、牛奶、酒釀湯圓等都是產後媽咪發奶的好幫手。若想要發奶,每天至少要喝3,000C.C.以上水分。不過媽咪本身對牛奶過敏,也有可能會造成母乳寶寶過敏,如皮膚起紅疹反應或腹瀉,也要特別注意。
2.蛋白質的量要足夠:
侯雅苓營養師指出,母乳中最營養的部分就是蛋白質,可合成珍貴的活性抗體或免疫球蛋白等,如果攝取的蛋白質不足,母乳也會比較稀,營養價值降低。魚湯、豆腐、豆漿、牛奶等蛋白質含量都很高,哺乳時可多攝取。
3.吸奶的頻率要高:
平均應約2小時左右哺餵一次母乳,最好能儘量親餵,刺激泌乳激素分泌,使奶水更加充足。
哪些食材會發奶?哪些會退奶?
發奶:花生、黑麥汁、青木瓜、魚湯、豆漿等都是常見發奶食材。不過若是要吃魚湯,記得別只喝湯、也要吃肉,魚肉中的蛋白質含量相當高,亦有助於發奶。
退奶:韭菜與麥芽可能導致退奶。不過這些發奶或退奶的食材都並非絕對,還要因媽咪個人體質而異。
誰不適合吃發奶的食物?
侯雅苓營養師指出,如果是剖腹產的媽咪,產後第一週別吃酒釀的食物,因為酒精會影響到傷口癒合,所以雖然對部分媽咪來說,吃酒釀湯圓可以發奶,但剛剖腹產完最好先別吃;另外黑麥汁雖然可以發奶,不過甜度較高,也不建議媽咪將黑麥汁當成水喝,以免糖分攝取過量導致發胖。
簡易營養發奶食譜DIY
*青木瓜排骨湯
材料:排骨80公克、青木瓜120公克、姜30公克、蔥一條、鹽少許
做法:1.將排骨與青木瓜分別切成小塊,置入水中川燙後撈起來備用。
2.姜去皮切片,蔥取蔥白洗凈切段。
3.所有食材加水置入電鍋內蒸煮,開關跳起即可食用。
*酒釀湯圓蛋燒
材料:湯圓40公克、酒釀一大匙、砂糖適量、雞蛋一顆
做法:1.在鍋內加水,水煮磙以後放入湯圓。
2.等湯圓逐漸向上浮起,就可以把酒釀與蛋加進去。
3.水磙後放入砂糖攪拌,拌勻即可起鍋。
哺餵母乳的好處
*寶寶過胖機率較小,長大也比較不易有糖尿病。
*母乳中所提供的抗體,使寶寶腸胃道抵抗力佳,不易腹瀉或發生腸炎。
*鐵質可促進寶寶的智力發展。
*對於母親而言,發生乳癌或其他婦科癌症的機率會降低。
奶水的保存與回溫
把擠出的母乳放置於冰箱內時,要放在冰箱的內部而不要放置於冰箱的門邊。要將母乳回溫的時候,注意不要使用過熱的水(60度以下的溫水即可)。母乳成分中最珍貴的就是活性抗體,一旦使用溫度太高的水回溫,母乳之中抗體的活性就會降低,營養效果打折。也不宜使用微波爐或瓦斯爐來溫奶,溫度會太高,可使用溫奶器溫熱母乳。若要將冷凍的母乳解凍,必須提前一天將母乳由冷凍庫改置於冷藏室中解凍。每次擠乳前,也要先將雙手洗凈,擠完奶後要儘快放入冰箱冷藏或冷凍,才不會使母乳變質。
※以上表格擷取自台灣母乳協會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