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媽媽們會問到「我家寶寶這樣是不是正常呀」,「××月份還不會××是不是落後了呀」,「這麼大了連路都不會走是不是缺鈣啊」,云云。作為母親,深深理解各位盟友,望子成龍的心情,以及被「別人家的孩子」比下去時候的焦慮。
不同的孩子,在不同方面的發展速度是不一樣的,因此要準確指出你的孩子會在哪個時間點學會一個新技能是不可能的。
為了解答父母們的疑惑,《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中為家長們羅列了各階段的孩子應當具備的能力。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了下列跡象,可能代表發育遲緩,應諮詢兒科醫生。
1~3月
聽到劇烈聲響沒有反應。
2個月大時仍然沒有注意過自己的手。
2個月大時聽到你的聲音仍不會笑。
2~3個月大時雙眼仍不會跟著移動物體看。
3個月時仍不會抓握東西。
3個月時仍不會對人笑。
3個月時頭仍豎不起來。
3~4個月時仍不會去抓玩具。
3~4個月時仍沒有發出過咿咿呀呀的聲音。
4個月時仍不會把東西放進嘴裡。
開始出聲,但4個月時仍然不會模仿你的聲音。
4個月時當他的腳落在硬質平面上時不會蹬腿。
某隻或兩隻眼無法靈活轉動。
大部分時間都對眼(前幾個月內偶爾對眼是正常的)。
不會留意新面孔,或者對新面孔或新環境非常恐懼。
4~5個月時仍然有強直性頸部反射(「擊劍姿勢」)。
4~7月
看起來非常僵硬,肌肉緊張。
看起來非常懶散,像個布娃娃。
拉著他的身體坐起時頭依然會向後倒。
只會用一隻手去夠東西。
拒絕擁抱。
對看護人沒有感情。
似乎並不喜歡身邊有人。
某隻或兩隻眼睛一直向內或向外斜視。
長時間流淚、眼睛分泌液體或對光線很敏感。
對周圍的聲音無反應。
很難將物體送到嘴裡。
4個月時仍不會扭頭去找聲源。
5~7個月時仍完全不會翻身(不管是從俯臥到仰臥還是從仰臥到俯臥)。
5個月後在晚上仍然無法安撫入眠。
5個月時仍不會笑。
6個月時仍然不能在大人的幫助下坐起。
6個月時仍不會出聲笑或發出尖叫聲。
6~7個月時仍不會主動去抓東西。
7個月時仍不會用雙眼跟蹤距離30~180厘米之間的物體看。
7個月時,兩腿仍然無力。
7個月時仍不會通過動作來吸引注意力。
8個月時仍沒有牙牙學語。
8個月時仍然對藏貓貓的遊戲沒有興趣。
8~12月
不會爬。
爬行時拖著一側身體(超過1個月)。
不能扶著站立。
不會尋找當著他的面藏起來的東西。
仍沒有說過任何簡單的詞(「mama」或「dada」)。
不會用身體語言,比如揮手或點頭。
不會用手指物體或圖片。
1-2歲
18個月後依舊不會走路。
開始走路數月後,無法嫻熟掌握「從腳跟到腳尖」的走路方式,或只會用腳尖走路。
18個月大後,會說的字不超過15個。
2歲後,不會說兩個詞組成的短句。
15個月大後,看上去不明白家中一些常見物品的作用(比如牙刷、手機、鐘錶、叉子、勺子等)。
這個階段後期,仍不會模仿動作或聲音。
2歲時,仍聽不懂一些簡單的指令。
2歲時,仍無法推動帶輪子的玩具。
2-3歲
經常跌倒,不會上下樓梯。
不停流口水或吐字不清。
不會用4塊以上的積木搭高塔。
擺弄小物體時有困難。
無法用短句交流。
不會參與角色扮演(假裝)遊戲。
無法理解簡單的命令。
對其他孩子不感興趣。
極難與母親分開。
迴避視線交流。
對玩具沒有太大的興趣。
我家孩子就是運動上落後、語言上超前的小孩。當年學爬是老媽子使勁引導的,這會兒快15個月了,整天嘮叨個不停,昨兒終於肯放開媽媽的手自己走了。今天這個材料,更多的,是想讓媽媽們放寬心,以靜待花開的心態,來陪伴孩子的成長。
如果和文中有不符合的,也不必太焦慮太擔憂,這是一個供參考的標準,有疑惑的時候,不妨去兒童保健科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