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骨茶,是當初南渡來當採錫礦工的先輩們,因為常年需浸泡在礦湖內,或在金山溝內採礦,地下水寒氣侵心,又積勞成疾。 後來一位有稍懂醫理又懷有仁心的錫礦場老闆, 體恤礦工們的疾苦, 就吩咐廚房熬了一鍋藥材骨頭湯讓員工驅寒。 當時的一碗用肉骨熬驅寒藥材的湯加上一大碗的白飯,就是老先輩們當時用來驅寒及消除疲勞,開胃又豐富的一餐了。 閩南人稱藥湯為藥茶, 所以就有了肉骨藥茶之稱, 後來簡稱為肉骨茶,現在因為大家都經濟條件好了,又演變成加了多姿多彩,材料豐富的奢華的肉骨茶版本了,有的還甚至加了鮑魚片等昂貴的山珍海味。 藥材配方也隨著地域性的人群口味喜好慢慢的做出了更改。
香料:
八角(大料)-4朵
桂皮 - 1支2吋長
丁香 - 4朵
小茴香 - 1茶匙
孜然 - 1茶匙
花椒 - 1/2茶匙
胡椒 - 1/2茶匙
芫茜子 - 1茶匙
藥材:
黨參 - 10~15g
當歸 - 10~20g
玉竹 - 10~15g
熟地 - 1~2片(喜好白清湯的別用,用了湯會變黑)
黑棗 - 4顆
龍眼乾/桂圓 - 10g
甘草 - 1片
川穹 - 10g
黃耆 - 10~15g
調味料:
醬油 - 2湯匙
鹽 - 適量調味
冰糖 - 1/2~1湯匙
老抽 - 2湯匙
蒜頭 - 2~3頭
材料:
豬排骨, 肋排, 豬肚, 豬腩肉, 豬蹄, 豬尾巴,豬腰子。。。。只要是你喜好的部位都可以下。 對了還有大人小孩們都喜愛, 會彈跳的自家製作的豬肉丸!!
配料:
浸泡好的香菇或冬菇, 蘑菇, 金針菇,炸過的腐竹片或腐竹枝,油墨菜等等。
做法
1. 先把小茴香,孜然,花椒, 胡椒芫茜子稍微攪打碎後和其他香料用紗袋或茶包袋裝起綁好待用。
2. 藥材洗凈後用2000~3000cc的水煮開後, 投入入香料袋轉慢火煮45分鐘。
3. 把川燙出了血水的肉骨,肋排, 處理乾淨的豬肚等等的材料, 加上兩三頭洗凈(只需剝掉最外層的衣,不必去膜)的蒜頭, 下到煮了45分鐘的藥材湯,煮滾後,加蓋慢火熬燉60分鐘即可。
4. 加入醬油,老抽, 冰糖,適量的鹽調味, 即可享用。
5. 豬肉丸和豬腰子片要最後要起鍋前才下。
小訣竅
1. 以上的藥材及香料, 缺少兩三樣是OK的。 不可缺的是主要香味來源的八角(大料), 當歸及蒜頭。 怕上火發熱的人們當歸要少下一些, 需要滋補的媽媽女生們,當歸及黃耆就多下一些。 還有看你個人喜愛那一些香味多一些, 就多下那一味香料或藥材唄。 還有可以給面臨考試的學生們多加一把的谷精子, 一些黃精及洋參,補腦補氣。
2. 別加什麼蚝油之類的調味料。 鹽,冰糖及醬油就夠了。
3. 味重點配料別下太多, 味太濁, 會掩蓋了藥材的香味。
4. 一般上我都是沒有特意去稱量藥材的重量, 只是憑感覺捉一把。 建議您第一次就稱一稱, 記住大概的一個量就行了, 以後就大慨捉一把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