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人上人」?首都人要月入過萬

@ 2015-06-22

根據大馬統計局調查,無論是家庭月入中位數或平均家庭月入都有明顯上升的跡象,但人民依然大嘆生活艱苦,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圖於今年3月杪時,隆市一間傳統雜貨店因不敵消費者而選擇休業,其東主在店面打烊前,在老店吃最後一頓飯。

─人民郵報尹家雄攝─

人民郵報

(吉隆坡22日訊)大馬消費物價加價速度快過加薪,但大馬統計局調查顯示,去年我國家庭的中位數月入與平均月入皆取得雙位數成長率,其中吉隆坡更以1萬零629令吉平均家庭月入冠全馬,傲視其他州屬!

如果你是吉隆坡居民,那麼根據該局兩年一度發放的《2014年家庭收入與家居設施》調查報告,你的家庭月入平均除了是接近1萬零100令吉以外,即使是中位數收入也該是達到7620令吉。

換言之,在吉隆坡生活,如果沒有月入過萬,意味著你的家庭月入比一般人低,而如果以中位數來計算,你家的月收入若是至少7620令吉以上 ,才比大部份人口賺得更多,是聊以自慰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請往下讀,了解何謂平均數和中位數】

然而,家庭收入(可能養家計者是超過1人),並非意味著最後的可支配入息,因為這些家庭收入還未扣除公積金、日常開銷等。

上述調查是在消費稅(GST)啟動前進行,自從政府於今年4月1日正式施行消費稅後,造成商家爭先恐後調高物價,因此在百貨價格騰飛的年代,在首都一個家庭沒月入過萬,難以開炊。

根據《人民郵報》早前報導,吉隆坡房價高企不下,即使月入7000令吉的打工族都買不起房子。

眾州屬當中,吉隆坡的家庭月入中位數最高,而玻璃市的漲幅則最快!─人民郵報製圖─

■吉隆坡稱霸兩個範疇

大馬統計局指出,吉隆坡家庭月入中位數最高,達7620令吉,接著是公務員聚居為主的布城(7512令吉)、雪蘭莪(6214令吉)、納閩(5684令吉)、柔佛(5197令吉)、馬六甲(5029令吉)及檳城(4702令吉)。

其餘州屬的家庭月入中位數則低於全國水平,即4585令吉。

玻璃市的家庭月入中位數錄得最高復合年增長率,高達19.1%,但別忘記在2012年時,該州的家庭月收入只有2387令吉。

緊接在後的是柔佛(17.7%)、吉打與沙巴(13.5%)、吉隆坡(13.2%)、霹靂(12.9%)及馬六甲(12.4%)。

除了家庭月入中位數位居榜首之外,吉隆坡的平均家庭月入也是最高(1萬629令吉),其次是布城(1萬401令吉)、雪蘭莪(8252令吉)、納閩(7591令吉)和柔佛(6207令吉)。

其他州屬的平均家庭月入皆低於全國水平,即6141令吉。

平均家庭月入過萬的州屬,只有吉隆坡和布城。─人民郵報製圖─

而以上圖 表是各州的平均家庭收入一覽,吉隆坡和布城是破萬令吉,雪州是8252令吉,也是相當高的水平。而最低者為伊斯蘭黨執政多年的吉蘭丹州,平均家庭月收入只有3715令吉。

■ 住郊區月收入成長更快!

也許很多人以為城市居民的薪酬漲幅肯定快過郊區居民,主要是城市生活成本較高,但事實卻剛好相反。

據大馬統計局的調查,城市的家庭月入中位數從2012年的4238令吉,上漲至2014年的5156令吉,復合年增長率為9.8%。

反之,郊區的家庭月入中位數卻從2012年的2372令吉,彈升至2014年的3123令吉,符合年增長率高達13.8%,兩者之間的漲幅相差4%。

去年,我國家庭月入中位數增至4585令吉,比2012年的3626令吉,增加了959令吉,或相等於11.7%復合年增長率。

我國家庭的中位數收入與平均收入皆取得不俗增長,郊區的表現比城市更出色。─人民郵報製圖─

■郊區平均家庭月入漲幅更快

同時,郊區的平均家庭月入漲幅,同樣比城市的平均月入漲幅亮眼。

去年,郊區和城市的平均家庭月入,分別報3831令吉及6833令吉,比2012年的3080令吉及5742令吉,復合年增長率各報10.9%及8.7%。

總括而言,我國平均家庭月入為6141令吉,比2012年的5000令吉,錄得10.3%復合年增長率。

大馬統計局指出,上述調查是在去年12個月內展開,通過個人訪問方式進行,對象涵蓋城市及鄉區。

一般上,家庭收入主要來自4個方面,即打工收入、自雇收入、產業與投資收入,以及經常轉移。

■在野黨直斥是彌天大謊!

首相署部長拿督斯里阿都瓦希在去年9月份發布上述初步報告時披露,我國平均家庭收入已經超出5900令吉,但這番話卻引起了在野黨的質疑與抨擊。

當時,大山腳區國會議員沈志強更直斥「大馬家庭月入5900令吉是彌天大謊」,並暗示阿都瓦希是騙子。

沈志強在文章中表示:「人們說,政客時常說謊。但真正永遠不是,他們給我們統計數據。這有何分別?」

他續稱:「說謊的問題在於,隨著時間推移,騙子相信自己。」

他認為,政府公布的數據不符合實際情況,不止欺騙人民,還欺騙自己。

■家庭收入分配已改善

由於大馬各州的發展水平與經濟活動落差極大,貧富懸殊也明顯,但根據統計局,我國的基尼係數從2012年的0.431,滑落至去年的0.401,這意味著我國家庭收入分配逐漸改善。

基尼係數是用來測定社會收入分配差異程度的指標。基尼係數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係數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根據聯合國有關組織規定,基尼係數若低於0.2表示收入平均、介於0.2至0.3表示相對平均,0.3至0.4表示相對合理。

我國的基尼係數處於0.401,是屬於收入差距大的範圍(0.4至0.5),而0.6以上則表示收入差距懸殊。

儘管我國的基尼係數有所滑落,但仍有待改善。─人民郵報製圖─

■貧窮率跌至0.6%

大馬統計局指出,我國貧窮率已從2012年的1.7%,改善至去年的0.6%。

城市貧窮率從2012年的1.0%,降低至去年的0.3%。

去年,郊區貧窮率驟降至1.6%,2012年為3.4%。

我國貧窮率明顯下滑,特別是郊區的貧窮率,更是減少了一半。─人民郵報製圖─

資料檔 什麼是平均數、中位數? 在統計學上,中位數的意義比較明確,它永遠在最中間,有一半數字大於或等於它,另一半小於或等於它。 平均數的代表性就不是那麼明確。當數字的分布大致來說左右對稱時,平均數會很接近中位數;如果左右不對稱,有一邊出現少數極端值時,則平均數就會被拉向有極端值的那一邊,此時若把平均數當作整組數字的代表,明顯會產生誤導。 實例解釋:比如,某地有五個人,月工資分別是1000、1000、1300、1700、20000令吉。那麼,月收入1300的那個人,就代表著收入中位數;而該5個人的平均收入為50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