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毫無隱瞞」論壇風波的兩大主角——首相納吉與前首相馬哈迪醫生也預想不到他們兩人的糾紛,會引發馬來王室成員與民選政治人物的公開互相嗆聲,把向來儘可能置身政黨政治紛爭之外的馬來王室也捲入了這場1MDB政治風暴!
這場意外政治風暴緣起於首相納吉缺席「毫無隱瞞」論壇,遭柔佛王儲東姑依斯邁譏諷「有所隱瞞」才臨場缺陣,結果旅遊及文化部長納茲里挺身護主,警告東姑依斯邁應遠離政治,否則「我們將痛擊他」。
孰不知柔佛王儲並不甘示弱,反而以不指名道姓的方式,提醒納茲里,他並非是可以降服所有人,並且不可被批評的神!
從民間輿論的迥響來看,一方面,有人欣喜於馬來王室終於發揮憲政制衡政治人物的角色;另一方面,又有人擔憂封建王權勢力的過度膨脹將破壞我國的君主立憲政體制。
然而,無獨有偶,這場罕見的馬來王室成員與民選政治人物公開互相嗆聲的事件發生時,恰巧落在全球紀念的英國《大憲章》(Magana Carta)800週年。
君主立憲起源
就在800年前,1215年6月15日,英國國王約翰在英國泰晤士河的蘭尼米德草地被迫簽署了這份憲法性文件。這書寫在羊皮紙捲上的文件在歷史上第一次通過法律限制了封建君主的權力,確立了「君主立憲」的原則。
這既是君主立憲制的起源,也是英國民主議會制的開端。在1688年發生反對詹姆斯二世舉世聞名不流血的光輝革命(The Glorious Revolution)之後,英國議會於1689年通過了《權力法案》,其內容有:未經議會同意,國王不得頒布法律或終止法律的實施,不得徵收和支配賦稅,在和平時期不得招募和維持常備軍;臣民有向國王請願的權利;應定期召開議會,議員由人民自由選舉產生,議員在議會有自由發言的權利,國王不得干涉;不得另設宗教法院或特別法院,不得濫用殘酷的刑罰,不得在判決前沒收特定人的財產等等。
這確定了議會至上,司法獨立,人民的權利和自由不被侵犯等幾大基本原則,建立了完整君主立憲的民主政治體制,而我國便是承襲了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民主政治體制。
我們或許可以長篇大論的爭論究竟柔佛王儲公開評論深具爭論性的政治課題,是否已逾越君主立憲制的精神與規範。
但是擺在眼前的事實是當我國出現一個弱勢的民選政府時,大馬政治三大政治勐獸——即宗教、種族以及王權開始乘勢而起,興風作浪,橫行無忌,搞到人心惶惶,無所適從。現在的關鍵問題是:放眼當今政壇,又有誰有足夠的政治智慧與能力,來收拾這盤政治殘局,駕馭馴服這三頭出籠勐獸,把它們重新裝進大馬憲法所設下的權力籠子呢?
光明日報/好評‧文:許文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