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稽查司報告:更多的浪費,問責去了哪?

@ 2015-06-17

Robin Stanley Augustin

快訊:對於馬來西亞人而言,總稽查司報告的結果總是一個可預見的謎。

說該報告是個可預見的謎,是因為它極可能將會揭發各類浪費、管理不當和濫用權力的弊端。

該報告成謎的部分是納稅人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是如何地被揮霍了以及那些錢都花去哪?

過去令國人震驚的一些例子,包括花了3810令吉去購買「名牌」壁鍾及用了1萬4670令吉去購買掃描器。

總稽查司報告一定會令人失望。

《星報在線》(The Star Online)最近報道,2014年的總稽查司報告(第二系列)強調了龍魚繁殖計劃的失敗。

為了推行有關觀賞魚計劃,政府總共花費了60萬令吉購買了70條龍魚。

無論如何,該總稽查司報告指明,縱使該魚的自然繁殖期普遍上是一年一次,但自有關人士於2011年買入上述龍魚後,就沒有讓其繁殖。

該報告進一步強調,在吉打、玻璃市、霹靂和檳城推行的水產養殖計劃,在北部經濟走廊執行局(Northern Corridor Implementation Authority)的經營下,出現管理不善的情況。

對於吉打州雙溪孟胡魯(Sungai Menghulu)的水產養殖計劃,有800個籠子遭一場風暴摧毀後,只有400個籠子獲重建,但其中僅有100個被使用。

至於在雙溪格浪(Sungai Kerang)的水產養殖計劃下建成的28個魚池,由於面對甘文丁(Kamunting)蝦苗加工廠無法為該計劃提供足夠的蝦苗,造成原本建來用於進行白蝦生產的有關魚池,只開放使用了13個。

這類供應短缺的問題造成了上述生產活動被中止。

在布拉牛拉(Pula Gula)和士林星(Selinsing),許多白蝦池被發現廢置無用。

其中在士林星建成的140蝦池中,有105是廢置的;而在布拉牛拉建成的168蝦池中,有161是廢置的。

震驚?驚訝嗎?

有關當局在購買龍魚前,是否已展開了可行性的研究?

為何有那麼多的白蝦池建了卻沒用?

誰從這些計劃中獲利最多?

那些計劃都去了哪?誰批准有關計劃的?

現在怎麼辦?

隨後有報道指,總稽查司安比林(Ambrin Buang)在2014年的總稽查司報告(第二系列)中提出了241 項建議。

上述為中央政府、聯邦法定機構和各州政府提供的建議,是要改進它們的運作及解決它們的弱點。

安比林說:「有關審計工作包括各類項目、工程、維修、採購、收入管理、環境和公司管理。」

公共帳目委員會 (PAC)也說,4個政府部門和一些機構將會被傳喚,以解釋在上述報告中所提及的種種問題。

上述這些問題對民眾而言真的是無關緊要嗎?

上述建議真的會被重視嗎?

有關當局是否會採取行動去對付那些負責財務管理不善或失敗項目的人?

這是我國眾多的核心問題之一。

這就是因為缺乏問責所致。

每年我們都會看到資金管理不當、過度花費及許多計劃無法執行的弊端出現。

但有多少個人會為上述亂局負責而面對嚴重的後果?

這不同於那些已開發國家,它們的領袖總會以責任感作為他或她的榮耀。

即使是某些失敗的事情並非是他們直接造成的錯誤,這類可敬的領袖知道和明白責任在於他們,而他們也將選擇引咎辭職。

可悲的是,似乎仍有許多馬來西亞人仍然把選票投給那些沒有責任感的領袖。

什麼時候這種瘋狂的現象才會結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