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經理頭銜的打工族,平均月入與中位數皆傲視其他職務的打工族,分別達5516令吉與4500令吉。
(吉隆坡13日訊)相信打工族最羨慕與最期盼的莫過於是「高薪厚職」,因這不僅代表職高權重,最重要的還是薪水讓人望塵莫及!
根據大馬統計局發布的《2013年大馬工資和薪水調查報告》,在大馬,擁有「經理」頭銜的打工族,平均月入與中位數皆傲視其他職務的打工族,分別達5516令吉與4500令吉。
僅次於經理級別的則是專業人士,平均月入與中位數,分別為4121令吉和3700令吉。
排在第三位的則是技術人員與輔助專業人員,平均月入與中位數,皆不到3000令吉水平,各報2679令吉及2500令吉。
上述調查的工作範疇共分為9種,除了以上3種「高尚職業」的平均月入與中位數均突破2000令吉,甚至是超越5000令吉水平之外,其餘工作如文書支援人員、服務與銷售人員、農業、林業和漁業的熟練工人、工藝及相關行業工人、廠房及機器操作員及裝配員,以及初等職員等等,統統平均月入及中位數皆低於2000令吉。
統計局認為,這可以讓決策者作出實用的經濟規劃與社會發展,特別是研擬出適當的薪酬架構。這項調查報告主要從人口普查衍生出來,藉以了解大馬就業人口的型態,並測量他們的生活水平。
參與調查活動的790萬2300名國民當中,以巫裔為主,達506萬8800人,其次是華裔(208萬6700人)及印裔(69萬1500人),其他族群則有5萬5200人,受訪的就業人口包括公共與私人領域,然而一些散工、或是餐館賺時薪等的兼職人員等並不列算在內。
這些資料都是由上班族提供,而統計局並沒有向僱主、自僱人士或受時薪的兼職人士等進行調查。
同時,這些月收入只是以基薪、生活津貼及固定津貼為主,並沒有包括花紅、家庭津貼或僱主所發出的其他社會福利津貼。
這項重要的調查旨在讓政府在規劃經濟、發展社會時有最基本的了解,特別是研擬最低薪金制方面的政策。
無論如何,早前有報導稱,其實在吉隆坡等城市要安居樂業,月入RM7000令吉也買不到屋子,因為地產價有升無跌,如今已是沖天高。
初等職員最低薪
其中,平均月入與中位數最低的就是初等職員,分別是1057令吉和900令吉。
平均月入比初等職員稍微高的是從事農業、林業和漁業的熟練工人,他們的平均月入為1121令吉,但中位數收入則與初等職員一樣,即900令吉。
調查顯示,從事服務與銷售工作、工藝及相關行業工作,以及廠房及機器操作與裝配工作的打工族,月入中位數皆落在1200令吉。
但以平均月入來看,就以服務與銷售人員最為亮眼,達1490令吉。工藝及相關行業工人,以及廠房及機器操作員與裝配員的平均月入,分別報1438令吉及1390令吉。
至於文書支援人員的平均月入,則是1847令吉,月入中位數則是1660令吉。
總括而言,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男性打工族的平均月入與中位數,都比女性打工族來得高。
男女平均月入差距最大的是從事工藝及相關行業的打工族,高達39.7%。
工藝及相關行業的男女平均月入差距最大
繼早前提到男女收入不平等後,或許大家都會好奇到底哪個行業的男女打工族平均月入差距最大。
也許,有人會猜是高薪厚職的經理,但根據報告,原來任職經理的男女打工族平均月入差距「只有」18.7%,在全部9個職業範疇中,僅名列第七,這意味著排在經理之上的共有6種職業!
結果顯示,男女平均月入差距最大的竟然是從事工藝及相關行業工作的打工族,差距高達39.7%!
男女平均月入差距第二大的是服務與銷售人員,達34.9%;緊接在後的則是初等職員,差距為28.9%。
眾多行業中,以技術人員與輔助專業人員的男女平均月入差距最少,僅7.4%。
該報告並沒有詳細闡明造成各行業男女平均月入差距甚大的因素,但從種種數據看來,只能以僱主們「重男輕女」來安慰女性打工族的弱小心靈。
採礦及採石業最亮眼
依領域比較,去年採礦及採石業員工的平均月入最高,達3663令吉,最低的則是農業、林業和漁業,為1054令吉。
另外,教育業的月入中位數最高,達3385令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