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賊王》自開始連載後,令人咂舌的銷售量,讓所有人深刻地感受到了一部動漫近乎誇張的影響力!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試想一下,中國能否創作出一部比肩《海賊王》級別的動漫作品呢?是缺乏相關技術?劇情?動漫產業的文化?還是另人類成為「奶牛」??你能想像出,如果人類和動物的角色互換會是什麼情形嗎?下面這些插畫告訴你。
被拴在門外,風吹雨淋
屠宰場宰殺
被活剝皮
路邊餓死
sponsored
參加寵物大賽
被鴨子誘捕
被放在超市售賣
sponsored
屁股裡被塞進各種食材
被做成壽司
sponsored
被做成包包
被犀牛割去鼻子
鬥牛變成了「鬥人」
成為獅子的獵物
sponsored
成為科學實驗品
還有這些……
sponsored
sponsored
sponsored
sponsored
sponsored
一幅幅插畫觸目驚心,毛骨悚然,看後心情很沉重,人類對動物的濫殺是多麼的殘忍。如果人類繼續這樣下去,也許終結有一天會被大自然淘汰。物競天擇雖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則,但萬物皆有生命,請尊重每一個生命!
來源:m.life.tw
有原因?在找到自身原因之前,讓我們先看看《海賊王》的優點吧!
1.很多人喜歡從故事情節入手。
只能說這是讀者對文藝作品創作方面的誤區。情節原本就不代表一切,也永遠不能代表一切。固然《海賊王》的情節確實非常出色,看出尾田榮一郎在營造劇情方面的才能。故事情節內容是服從於作者在文藝作品中想要表達的價值理念,隱藏在情節背後的價值觀,才是一部文藝作品的靈魂,是真正能夠打動讀者內心的實質。我們被《海賊王》感動,那些「熱血激盪」的部分,是作者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對社會價值觀的衡量、對生命的熱愛與尊重、對信仰和夢想的追求,從這些核心層面衍生出的情節內容,比刻意「捏造」的情節要深刻得多,由此產生的故事結局,就會更顯得發人深省。
2.從藝術造型來看。
《海賊王》的造型並不算是「美」的,至少不是這十幾年來風靡中國的少女、少男類,而是一種非常誇張的非唯美造型。在《海賊王》初次在《少年JUMP》出版時,尾田的畫風雖說較嫩,卻並非順應當時流行的唯美風,顯得非常「另類」。從這裡可以看出尾田在當時就已經具有敢於創新的勇氣和能力。作品的藝術風格延續至今,越發成熟,在誇張中追求一種「非主流」的美,現在則成為一種時尚。這種對藝術追求的勇氣和能力,也是《海賊王》值得稱道的特點之一。
3.《海賊王》中,作者從一開始就以站在「規則」之外的海賊視角,描寫一個敢於向日漸敗壞的社會道德標準、逐步糜爛的政治管理機製舉起挑戰大旗的故事。
可以用「顛覆性」來形容這部作品。尾田從故事最初對社會的淺層觀察,隨著故事的發 展,對社會的刻畫也越來越深,將自己對這個社會、對人性的觀察,編入故事,只是套上「海賊」題材的外殼。這也使得《海賊王》能引起讀者內心對故事各角色的認同,並對跌宕起伏的離奇情節背後那些哲學理念產生共鳴。能給予文藝作品生存空間,也需要稍微自由、民主的社會體製。《海賊王》得以生存並獲得廣大的社會反響,也與日本民主文化有一定的聯繫,否則這樣一個帶有「離經叛道」的故事,只有可能成為「地下漫畫」。
那麼,從《海賊王》的優點,來看我們國家有沒有或者說能不能產生一部同樣具有影響力的漫畫作品,或者文藝作品。結論是:不能。至少現在不能。
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1.沒有足夠優秀的劇本。
從剛才關於故事情節的分析,我已經解釋過了,沒有對社會、對人性、對道德價值的思考,在編寫情節的時候,往往專注於刻意製造豐富、曲折、離奇的情節,而失去了內容本應該表達的價值理念,這樣的劇本必然流於膚淺。這種例子我們只要看看如今大眾娛樂文藝作品就知道了,那些氾濫的穿越、矯揉造作的愛情、理不清的多角關係…這是當前的文化主流模式?!
不,絕對不是。我們之所以需要這種文化作品,很大程度上與我們的生存壓力有關。我們社會生存壓力太大,需要一些與生存壓力無關的東西來緩解我們內心的壓力,讓我們在忙碌的學習、工作之餘能徹底地忘記生活中一切的不如意。所以才有這些故意迎合我們逐漸娛樂化、低俗化欣賞趣味的淺薄作品。我們不能寫出有深度的劇本,是因為我們的意識限製了自己思維的深度。我們受社會普遍價值觀的潛移默化,已經不太懂得欣賞那些有一定深度、內涵、意義的作品,甚至不願意欣賞,因為那些作品容易使人「累」。「日常的生活已經很累了,不需要在娛樂中還繼續累」,這就是我們通常對待文藝作品的態度。
有很多人也會說:我可以寫!我只能說,是,他可以寫,但他寫不出來。不是我小看他們,只要看看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我們都被功利思想牢牢捆綁著,我們的思維深度達不到那麼高,很多社會深層、人性內在的問題我們觀察不清甚至觀察不到,自然也就想不到那麼透徹。我們編出的情節除了離奇、曲折之外,沒有內涵,同時我們自己也不高興欣賞深刻的東西。在目前這種社會價值理念的巨大作用下,人們思維模式往往局限在對物質世界表層的認識,對生命、信仰、未來的理解非常膚淺。我們再看看現在國內影視劇中那些獲獎作品,有多少像《蝸居》那樣深度的作品?
真正優秀劇本的編創難度,沒有深入其中,是不會明白的。沒有作者對理想、生命、信仰的深刻思考,也就不會有足以震撼讀者靈魂的文藝作品。
2.沒有足夠優秀的畫手。
當我說這句話的時候,必然有無數人起來反駁我。但我必須說,就我所看到的,那些確實很出色的中國漫畫手,他們依然大多是走在別人的路子上。尾田榮一郎的能耐就顯示在這裡,在藝術創作方面,他沒有走別人走過的路,而是走了一條新路,並帶動了很多人走在他的背後。在藝術風格方面,在中國漫畫手中,我個人比較欣賞郭竟雄。郭竟雄就是吸收了中國傳統線描以及人物造型,借鑒了歐美人物結構動態,以及日式細膩畫功,走了自己的新路。像他這樣的漫畫手,中國實在不多。我們只要看看眾多的國內漫畫手,就知道我們的漫畫水平。
這不是說我們的漫畫手們沒有足夠的繪畫功底,相反,中國漫畫手不乏功底相當出色的,例如有人說到的《魁拔》。而是說大多數畫手往往缺乏一種創造力。放眼望去一片「日式」。如此一個泱泱大國,我們的漫畫手們很多卻都走在日本漫畫家已經走過的道路上,「嚼別人的剩饃」。因為我們沒有幾個像尾田榮一郎那樣,敢於闖出自己的新路,打出不同的天下。我們不是沒有這種勇氣,而是我們還沒發現自己有這種可能性。是我們自己限製了自己的「可能性」。《魁拔》終究是少數。
我曾說過自己也是從日漫出身的,幼年時喜歡臨摹《七龍珠》、《聖鬥士》、《變形金剛》…甚至還臨摹過《凡爾賽玫瑰》之類的少女漫畫,只是為了能戰勝自己草率、粗糙的個性。之後接觸美漫,更被美漫畫家們超級紮實的畫功折服。而歐漫則以其誇張、風趣的造型吸引我。所以我很清楚,一個人不能只停留在最初的階段,必須不斷前進。
如果我們的畫手們,還是停留在一味模仿東南亞漫畫風格的階段,不能學習更多,我們也就不能真正走出自己的道路,不能創作出「中國特色」的動漫藝術作品。
不否認現在有很多很討巧的作品出現,我們業內稱之為「風格化」動漫作品,但這些都必將是暫時性的,不能掀起象《海賊王》那樣的社會反響。
而要在畫功方面提高,基於寫實基礎的誇張,是最佳途徑。我們如果沒有從多方面學習的能力,只能永遠走日漫的老路,永遠沖不破東南亞動漫藝術對我們的限製。
3.沒有優秀作品的生存空間。
文藝作品的生存空間,才是所有問題中最根本、最關鍵的。只要看《蝸居》在社會產生的反響,以及對體製、對社會價值觀的衝擊,我們就能看出,一部真正的主旋律作品在當前社會環境下沒有其生存空間。
實際上,我們現在的社會狀況,可以寫出無數深刻的優秀文藝作品。但是我們不能寫,不敢寫。在被操控的輿論導向下,我們會以為動漫藝術作品是做給小孩子看的。那隻是一句謊言。尾田榮一郎之所以敢向社會普遍價值挑戰,因為他生活在一個允許自由發言的國度。我們則不同。我們被教導要遵循社會普遍價值,即使其中錯漏百出。
所以我們逐漸習慣了不再質疑這個社會的普遍價值理念。在所謂的「中國夢」裡,「功成名就」「萬貫家財」是終極目標。功利思想是社會普遍價值觀。我們有誰若反其道而行,就會被嘲笑為「愚蠢」、「天真」、「酸腐」,那麼我們不能對社會問題進行深入思考,也就理所當然。
什麼是「主旋律」?社會普遍價值觀才是「主旋律」。我們的主旋律不是主流媒體每日播報的「XX主義好」、「感謝國家感謝領導」,而是「假、大、空」,是官本位,是弱肉強食…。有誰認為這些東西如果被寫成文藝作品,會得到出版發行機構的認可?
我們社會下沒有可寫的東西嗎?我們社會的問題不夠多嗎?我們社會中人性沒有問題嗎?我們的校園沒有此起彼伏的校園暴力嗎?…絕對有,但不能寫,不敢寫,因為如果寫了,連作者的名字能都給你敏感詞,何況其作品。
美國關於種族歧視的作品不勝枚舉。但我們很少正視我們自己地域歧視、族群歧視等現象,也很少真正站在弱勢群體角度為他們認真思考。在美國的華裔中學生能拍出描寫自己生存狀況、心路歷程的紀錄片,我們國內的中學生不能,因為我們沒時間沒精力,我們正在為了高考熬得死去活來,我們的父母也不會允許我們「不好好讀書,專門不務正業」。而這種現像也是可以寫的題材。很少有人寫。寫了也很少有人看…
這才是我們面對的現實,我們的社會原本可以讓我們中的有識之士寫出無數震撼世界的文藝作品。而當前文藝作品生存空間的限製,使得我們以為《讓子彈飛》或《唐山大地震》就可以代表有思想有內涵,這只能說是我們意識層面的膚淺、思維模式的僵化、觀察視角的狹窄。所以我們往往看不懂歐美一些優秀影片的內涵,因為自己的不理解反而把這些影片歸為沈悶、簡單…這實在是非常大的遺憾。
生存空間的限製不僅僅是當局加諸的,也是我們自己限製的,因為我們欣賞不了有深度的東西,必然也無法產生有深度的東西。這才是中國當今不單動漫藝術,更是文化藝術發展的最大悲劇。
來源:missevan.cn
更多精彩內容: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GAG-Z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