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裁員,交長廖中萊說4500人,但,馬航更早的說法是6000人。
是誰說的準確,是誰在虛報,馬航大裁員的人數竟相差了1500人。這1500人可能是馬航生存下來的員工,亦可能是幽靈職員吧!
這就像馬華的百萬黨員中,幽靈黨員為數不少,而且十分的多,多到如一馬公司(1MDB)的債務,無法減輕,也清除不了。
馬航要辭退多少員工,應是馬航的行政管理和決策,這和交通部長廖中萊有何關係?竟要廖部長「代表」馬航當局,「宣布」裁員4500人。
馬航還沒正式確定裁員的人數,廖中萊就敲定了4500人,讓人錯覺廖中萊像是新馬航的董事主席兼行政總裁,由CEO廖決定馬航的航務和未來。
又或者,國庫控股注資60億令吉,重新打造的馬航,是直屬交通部管轄和支配的官聯公司。
此之所以,新馬航要裁退多少官員,必須向交通部請示,並獲得廖部長批准。
這難免叫人擔心,馬航高薪聘請的新CEO穆勒是否還擁有獨立自主的行政決策權。
馬航的CEO慕勒要辭退6000人,廖部長只「批准」4500人,這多出來的1500職員,是向馬航當局報到,還是向交通部請示前程?
馬航雇員職工會就率先提出質疑,部長說4500人,馬航又說6000人,到底是要裁員多少人呢?這只能讓馬航成為一個笑話!
馬航必須釐清一個準確的裁員數字,而不是交由部長,或其他單位代為發出不一致的言論。
這是馬航職工會所表達的不滿,說的也是,欲重新出發的馬航,如要裁員多少人也說不準,也無權決定,這樣的「新馬航」可能又重蹈覆轍,行政雜亂無章,又理財不當,把國庫控股的60億資金,又再敗得清光。
馬航的管理叫人沒信心,但廖部長的話也一樣不太可信。
廖部長就曾鬧過不少「話出街,就出糗」不良紀錄。
從車牌事件、同善醫院的催淚彈,就說得不清不楚,直到今天,還是個不死的笑柄。
不久前,部長就信誓旦旦的說,首相阿吉哥將在某年的某月某日,就伊黨的伊刑法課題,將有個合理的表態和圓滿的交代。
但不知是廖部長消息有誤,還是納吉貴人事忙,或放了部長的飛機,始終沒有就伊刑法「現身」說法。
廖部長事後趕忙又另有說詞,為其失言自圓其說。
馬航的裁員數字,是馬航的消息較可靠,還是交通部更有話語權?
想當然,不論是6000人,還是4500人,這問題與答案皆不存在,新馬航並沒有裁員,馬航職員「一個」也沒少!
(光明日報‧看劍‧文:慕容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