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遭政客與中層經理「出賣」了

@ 2015-06-02

Mariam Mokhtar:首相和政客相繼逼迫我國最大的資產跌入谷底。多年以來,馬航因其卓越的服務而屢獲國際大獎。如果馬航員工是公司最大的資產,卻又為什麼如今遭受處罰呢?

國庫控股(Khazanah,其擁有馬航最大的股權)與馬航傾向於向首相報告其希望聽到的消息。在拯救馬航上,卻無人問津;每個人都熱衷於促進自己的利益。國庫控股確實應放棄持有公眾公司。

穆勒

如果傳聞是可信的,5月1日走馬上任的馬航新首席執行員穆勒(Christoph Mueller)的首要任務之一是,確定馬航中層經理(middle manager)的數目。而對此似乎沒有人可說清楚。穆勒將無法為馬航制定「生存計劃」,直到他弄清楚該航中層經理的數量以及其控制範圍。

中層經理是上層與底層的聯繫者。若中層經理拒絕告訴上層有關底層正發生的事情,那麼就沒有辦法制定出能夠有效運作馬航的政策。

同樣的,上層的領導不力,無法控制中層經理,將導致犯錯誤的後者建立起自己的「帝國」和胡亂操作。據稱,許多經理控制著巨大的預算額,卻沒有得到任何自上而下的監督。

在一些海外地區,中層經理涉嫌知道,有些行李處理員為其他貨運公司工作,從而搶走了馬航的業務。儘管有嚴格的規則,中層經理卻忽略主管拿走了沒有吃過的食物、免費洗漱袋和衛生紙。而名人也可徑直地獲得優惠的服務。

我們如何在馬航中發現到如此一個的馬屁精?——那些儘管在休假中,卻「捨身」出來迎接或歡送皇室成員的職員。由於他們提供的「服務」,最終他們將授予「拿督」頭銜。

心懷不滿的馬來西亞人要求一個精幹,高效的馬航,但人民有關懷這些可憐職員的困境嗎?馬航猶如納吉的首相署部門般臃腫,可這卻不是職員的錯。至少馬航是一個世界性的組織,並且是作為馬來西亞的大使。首相署的4萬5000人卻僅為首相一人服務。

讓馬航職員遭受幾個月的情緒動盪——在6月開始是否有一份工作,在道德上是錯誤的。當少數幸運的人(被馬航續聘)在6月1日拆開信件時,卻將發現到他們只有一周的時間,同意與否改組後的馬航(代號為「新公司」)為他們開出的相關新的服務條款。

這對於馬航的每一名職員及其家屬,與馬航有業務來往的從旅行社至計程車司機來說,必然是一個艱難的時刻。

年長的和最有經驗的員工擔心自己會成為第一個被「砍掉」的人,因為他們有更高的工資。

而年輕的員工則彷徨於他們的房子或汽車貸款等等,如果他們被解僱的話。

據稱,馬航管理層的成員每月領取逾10萬令吉的薪酬;可卻是卑微的馬航員工被解僱。馬航職員向來努力工作,以保持他們的公司的前進。可他們卻遭這幾十年來的惡劣的領導層「出賣」了。

當阿齊茲(Aziz Abdul Rahman)在1991年卸下董事總經理兼執行長時,馬航的現金儲備是50億令吉。

1994年,在時任首相馬哈迪醫生的私營化中,馬哈迪政府向其朋黨借貸了17.9億令吉,讓達祖丁(Tajuddin Ramli)買下了馬航的32%的股權。在2001年,達祖丁卻以高價向政府售出其持有的馬航股權。

政客與董事讓馬航崩潰了,可卻必須讓馬航職員感受到財務的痛苦。

- See more at: http://cn.theantdaily.com/Article.aspx?ArticleId=29141#sthash.eUTEoo64.dpuf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