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6月1日的到來,正好是實行消費稅兩個月以來的日子,GST已經為全國帶來了影響。在過去, 當汽油、燃油和白糖等商品價格的上漲,其影響力通常需要大約三至六個月讓消費者「習慣」,隨之而來的是業務慢慢恢復正常。
這一次,生意看起來極其困難地恢復到正常狀態和一些已經商家在害怕自己的生意將會倒閉。
你可能會問,這一次為什麼會這樣不同?
商家必須面對大部分的原料成本漲幅高達30%,從飲料到肉類、海產和蔬菜到燃料、油和運輸, 其中大部分也受到令吉貶值的影響。
原料是大多數小販攤檔最大的成本組成部分,占支出總額的60%;而人工成本占20%,租金一般占15%。許多做生意的攤販說,他們別無選擇,只能漲價,因為在過去他們已經吸收了大部分的次要成本漲幅,利潤會隨著時間被侵蝕。
租金也水漲船高。兩年前,在一間咖啡廳的標準小販攤檔每月需要花費450令吉的租金。今時今日卻需要花費600令吉以上。勞動力的成本也大幅度增長,幾年前的最低工資是650令吉,現在的最低工資是800令吉。聘請印尼員工的代理費從過去的5000令吉增加一賠至1萬1000令吉。
在過去如果燃料或糖的成本有漲價,每碗面的價格(比如說kolo面或叻沙菜肴)將漲價20仙至50仙之間。如今,平均漲幅是每婉1令吉至2令吉,其中大部分的客戶抗議是因為他們認為這太超過和過分。
這似乎很清楚,他們的客戶經常成群結隊避而遠之,有的甚至抗議,是因為他們發現他們根本吃不起了。
只有那些習以為常的早餐常客和那些上班族、自僱人士會吃外面;整個家庭和很多的老年人已經減少了,顧客大部分消失,寧願在家裡吃飯。
從實行消費稅至今已經兩個月,從我們的實地反饋和調查,看起來最受影響的生意是食品和飲料店,尤其是咖啡店和咖啡館,以及酒吧、小酒館和餐館。他們的顧客數量大大減少。
幾年前根據官方統計, MBKS(南古晉)有1221個合法的小販,以及DBKU(北古晉)的非官方統計,估計在那裡大約600個小販。如果這兩個區域包括那些「無牌」的小販,保守估計總數將近2500位小販。
如果我們再估計每個小販支持一家四口的家庭,依賴他們的生活,我們正好有1萬位選民。還有答案就是為什麼每個政黨在大選中會給予承諾尋求支持。
國陣執政黨議員 ,自由民主黨副主席陳俗仁在上個月曾表示:「如果價格沒有降下來,在未來三個月內窮人將會感受到困苦,這可能會引發社會問題。
人們想知道為什麼餐館會漲價,當基本的商品如肉類,雞肉等是不徵收消費稅的商品。財政部副部長曾表示,政府預計近54%的商品將會變得更便宜!」
截至目前,小販都是在玩等待的遊戲 以及「觀望和祈禱」的態度,過了一段時間希望自己的常客和人數會慢慢的恢復,誰知道這可能需要兩個月,或甚至再過半年的時間?但是誰又能夠真正的知道?
他們甚至可能將永遠不會享受到同樣的生意額,他們將面對更多的「損失」是失去客戶, 這是因為6%的消費稅是壓在小販背上的最後一根稻草。
轉載於 :http://cn.theantdaily.com/Article.aspx?ArticleId=29096#sthash.dRwRVtah.dpuf